黃 俊
非語言符號是指除語言符號以外的一切信息,具體指“動作、表情、姿態(tài)、音響、物件、圖形、圖解、圖像以及傳播的環(huán)境等”。〔1〕課堂教學中所使用的非語言符號主要有三類,一是視覺類:包括服飾、穿戴、體態(tài)語言等;二是聽覺類非語言符號:包括聲音要素類 (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等)非語言符號、功能性發(fā)聲 (嘻、哈、感嘆等)以及來自于自然界刺激聽覺器官的聲音,如風雨聲、鳥鳴聲等;三是時空位置關系等視聽之外的非語言符號。
教學暗示藝術是指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暗示原理,借助表情、言語、手勢等非語言符號,在教學過程中間接含蓄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在心理、情緒等各方面發(fā)生變化,從而調(diào)動他們的內(nèi)在潛力,提高學習行動力。教學本身是一種信息傳播過程, “在教學的種種傳播手段中,除語言符號外,非語言符號,即教師的相貌、眼神、表情、手勢、身姿、服飾、體態(tài),以及聲音、語調(diào)等亦可成為教師傳播的重要策略”?!?〕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各種非語言符號進行信息傳播,實則是一種教學的暗示表達。這種暗示表達可以讓學生在認知、思維、情緒、意志等方面產(chǎn)生影響,使其記憶和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達到全面激活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教學暗示藝術可以使靜態(tài)的視覺非語言符號對教學環(huán)境產(chǎn)生直接的作用,從而提供一種信息傳播的無意識反應,使學生接受信息的動機增強。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姿態(tài)、眼神、體語等,都會不自覺地改變傳播環(huán)境,同時也給予師生一定的心理暗示。
非語言符號在教學中的暗示作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有些非語言符號運用恰當,能有效地促進教學,給學生帶來積極暗示。有些非語言符號如果不加留意,就會無形中給學生帶來消極影響。
教師的衣著、發(fā)型、妝容、佩戴的首飾等都會產(chǎn)生無形的暗示,若過于隨意,便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如有的教師穿奇裝異服,將頭發(fā)染成怪異刺眼的顏色,還有些女教師濃妝艷抹,香氣十足,男教師長發(fā)飄飄,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教師形象的塑造,學生也會盲目模仿或?qū)處熡兴亲h。教師過于嚴謹?shù)拿娌勘砬橐矔a(chǎn)生消極暗示作用,讓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畏懼感,形成心理隔閡;有的教師教學表情冷淡、漠然,使得學生感覺拘謹,不敢有活躍的舉動;有些教師使用具有嚴重負面暗示影響的眼神,如盯視、怒視、漠視、翻白眼等,這些眼神透露著嚴厲、不友好、輕蔑和不屑;還有的教師目光呆滯,眼睛盯著天花板或低頭看書,不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這會讓學生有生疏感、不易親近。同時,教師的身姿與手勢也會產(chǎn)生消極的暗示影響。一些教師會把手背在后面,背手含有盛氣凌人、威嚴、不易接近的意味,形成心理壓力。還有的教師雙臂交叉于胸前,這種姿勢含有防御性,學生看到后很難敞開心扉回答教師的提問,對自己的見解有所保留。教師雙手卡腰帶有攻擊意味,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勁頭,傷害到學生的心靈。
聽覺類非語言符號調(diào)用了語言發(fā)聲系統(tǒng)的各要素,如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等來調(diào)節(jié)教學。各要素的不協(xié)調(diào)運用會給教學帶來消極的暗示影響,如有些教師上課不使用普通話,發(fā)音不標準,給學生的暗示是教師素質(zhì)不高,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訓練,同時影響學生語言學習。有些教師上課聲音輕柔,坐在后排的學生無法聽清,上課很累,學生的心理暗示是放棄學習。還有些教師聲調(diào)過高以致尖銳刺耳,聽著難受,給予學生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排斥與厭惡。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速度也不可忽視,過快的速度會使學生思維和記憶跟不上,會認為老師是在趕進度,久之則會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速度過慢,又會使學生覺得拖沓,死氣沉沉,感到厭倦。還有些教師使用了不恰當?shù)目谡Z或習慣性的口頭禪,這些都會無形地帶給學生負面的影響。
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準確把控時間和空間也會對學生產(chǎn)生消極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心理體驗,教師長時間站在講臺上,使學生感覺高高在上、難于接近,不利于師生配合。有些教師會走下講臺,但又離學生太近,太近的距離會給學生一種壓迫感,干擾學生思考,打斷他們解題的思路,轉(zhuǎn)移學生的注意力。還有些教師在學生考試的時候站在他們身邊,給學生一種緊張感,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思維的運作。
時間是指教師對教學時間的準確把握及安排。有些教師時間觀念不強、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如教師上課遲到,在鈴響后幾分鐘才走進教室,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學生的上課心態(tài),也會使學生覺得教師不守時,影響對教師的印象。還有些教師存在拖堂現(xiàn)象。長時間聽課,學生很容易疲憊,課間拖堂影響了他們正常的休息,不利于學生下節(jié)課的學習。當學生聽到下課鈴響,會自覺地放松心態(tài),不愿再聽講,教師此時講的內(nèi)容很難被學生接納。因此,拖堂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也損害教師的形象。
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暗示作用非常明顯,教師要巧妙地借助暗示心理,靈活地運用非語言符號,從激發(fā)學生心理潛能角度出發(fā),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幫助學生營構(gòu)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
每個人的外表服飾都是其社會角色的體現(xiàn),得體的穿著打扮有利于個人獲得職業(yè)認同。教師為人師表,又是教學環(huán)境這一公共場合的中心人物,職業(yè)的特殊性,角色的示范性,都決定了教師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外表修飾等非語言符號,將符合公眾形象的教師角色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得體的妝容暗示教師美好的角色形象。 “學生對教師的喜愛不僅僅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知識淵博程度,而且與教師展現(xiàn)的外在形象明顯相關?!薄?〕教師角色給予學生的暗示是大方得體、端莊自然、情操高尚、保有風度。這一角色特點首先直覺地表現(xiàn)為教師的外在形象,也就是教師的外表修飾,教師應避免過于新潮怪異、暴露前衛(wèi)的穿著,衣著應當端莊素雅、清新靚麗,同時應注意色彩搭配合理,盡量符合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膚色、外貌、氣質(zhì)對頭發(fā)的顏色進行適度裝扮,使人感覺美觀大方,沒有怪異感。同時,教師還應當經(jīng)常修剪頭發(fā),使發(fā)型看上去干凈整潔、自然大方,符合教師的身份。
合適的服飾暗示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教師得體的外表服飾暗含著一個具有風度美、氣質(zhì)美的教師職業(yè)形象。不同階段的教學,教師的服飾搭配會有所側(cè)重,如幼兒園教師與中學教師的穿著要求稍有不同;不同學科的教學,教師的穿著也要符合學科特點,如體育課上女教師穿著鮮艷的健美服,這樣不僅展示了學科教學特點,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進行,還給學生帶來了美感。教師可以將個人氣質(zhì)與社會角色融為一體,使服飾符合教師職業(yè)特點。因此,端莊從容的儀態(tài),樸素大方的服飾,瀟灑自如的舉止,成為確定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地位的一個標尺。
教師的表情和眼神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一個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要將自己的積極情感通過表情和眼神傳達給學生。
通過微笑的表情帶給學生寬松、愉快的心理暗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面帶笑容,學生會不自覺地感到輕松,接受信息的抵觸心理警戒降低,更有利于長時記憶。只要教師的微笑里表達出了對學生的真誠,就會讓學生更為喜愛,更愿意相處。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其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情感,讓積極的情感通過表情流露出來。
借助親切、溫和的眼神帶給學生信任和鼓勵的心理暗示。眼神在師生情感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傳遞給學生的眼神應透露著親切、溫和。教師可以借助眼神傳遞各種情感信息,同時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眼神中捕捉到關愛、贊賞、警告、批評等多種信息,以此來調(diào)控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教師在運用眼神時,還應注意合理分配,應該禮貌地注視全體學生,使目光與學生保持交流互動,即便在板書或者讀課文時,也應適時短暫地停頓,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保持與學生目光交流既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防止他們開小差,又能使學生感覺到?jīng)]有被忽視。教師在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時,注意不要忽視后面和兩側(cè)的學生,要盡量平視或掃視全班學生,均衡分配目光,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的眼神中讀出對自己的關注。
教師的體態(tài)是一個教師風度舉止的一部分,也是教師氣質(zhì)的構(gòu)成部分,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引起學生關注,也會影響學生學習。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身姿語言呈現(xiàn)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站直立正,姿態(tài)端莊挺拔、自然大方,給學生一種精神抖擻、充滿自信的美感。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身體姿勢要有變化,不可一動不動地站著,因為保持同一站姿會使課堂顯得沉悶、缺乏活力。教師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處理好靜與動的關系,不要一直僵硬不動地站在講臺中間,也不要來來回回不停走動。固定不變的位置讓學生感覺疲憊,來回不停走動也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可以適度變化站姿或者適當?shù)剡呑哌呏v。教師變換身姿,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潑。
靈活地運用手勢語言傳遞教學內(nèi)容、表達情感。 “手勢是教師的一個重要傳播手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相應的課程內(nèi)容?!薄?〕如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將整只手指向?qū)W生,手掌輕輕上抬,表示邀請;學生準確地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可以鼓掌,表示鼓勵;講解知識時,可以利用手勢描摹事物的形狀外貌、物質(zhì)的運動,讓知識生動形象;強調(diào)某個事物時,可以用手勢指向目標,引起學生的關注;對于犯錯誤的同學,可以輕撫腦袋,表示諒解;對于做得好的同學,還可以豎起大拇指,表示贊賞??傊?,教師的手勢要利于傳達出對學生的積極情感,甚至能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
巧妙地運用聽覺類非語言符號能起到較好的暗示作用。首先它能產(chǎn)生強調(diào)的暗示作用,如在講臺上教師講到某個重點時,可以用語言提醒 “請注意”,同時用粉筆連續(xù)地敲擊黑板,敲擊黑板的聲音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突出重點所在。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把某些詞或語句故意提高音量或者拖長,也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現(xiàn)其特別之處。同時,教師還可以用類語言的聲音要素調(diào)控課堂,如上課時學生異常吵鬧,教師可以提高音量引起學生注意,亦或用沉默表示提醒。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語音要素的變化,增強語言感染力,如朗讀課文時可以用聲音的高低、音調(diào)的變化、音質(zhì)的低沉與高亢來表達情感內(nèi)涵。語音要素的變化可以把一篇文章讀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教學至情深處,教師的嬉笑怒罵,都能讓學生的情緒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會根據(jù)這些因素有所變化,這些都有利于教學氣氛的營造。此外,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教師還可以利用各種自然的風雨之聲、鳥鳴之聲,幫助學生加強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教室的位置會形成師生關系的獨特暗示。在教室環(huán)境中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暗含著不同的心理影響力。如圖1所示:〔5〕
圖1
強勢位置突出了教師的權威地位,無聲地塑造著教師的形象,對教師的有聲語言起著強化和輔助的作用。但講臺與課桌又是一道屏障,妨礙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有時甚至會激發(fā)對立情緒。平勢位置去除了講臺、課桌及其高度對師生關系的影響,削弱了教師的權威,使師生間距離處于社交區(qū)域,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便于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次強位置基本上去除了講臺的影響,使得教師的權威相對減弱,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有所增強。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空間位置關系所產(chǎn)生的心理暗示影響力,根據(jù)教學需要不斷做出調(diào)整。教師要借助距離暗示走近學生,去除學生的心理屏障,構(gòu)建一個暢通的交流平臺。同時又要與學生保持合適的距離,不至構(gòu)成學習的壓力。
對時間的準確把握暗示著教師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教師要按時上課、下課,盡量做到不遲到、不拖堂,即使這節(jié)課要教授的內(nèi)容沒有講完,教師也要盡快結(jié)束,留到下節(jié)課講授,盡量不占用學生休息時間。一個有較強時間觀念的教師,給人的印象是做事嚴謹認真,井井有條,一定程度上也會得到學生的敬重。教師還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處理好每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把握好導入、講授、學生反饋、結(jié)語等需用的時間。合理有效的時間安排體現(xiàn)著教師淵博的知識與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讓學生更生敬意。
課堂上,教師的姿態(tài)、眼神、體語、位置關系等非語言符號都會不自覺的改變教育傳播環(huán)境,給學生帶來獨特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利用各種非語言符號實施教學,巧妙的運用教學暗示藝術,提高教學效率。
〔*本文系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院級課題 “教學暗示藝術的行動研究” (編號:Q2012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p>
注釋:
〔1〕呂林.教師的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9):123.
〔2〕鐘首民.教師的非語言符號傳播 〔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 2004 (3): 32.
〔3〕張雁,宇平安.淺談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2):76.
〔4〕陳祥龍,陳祥鳳.非語言符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0):83.
〔5〕吳建章,熊家原.課堂教學中的空間節(jié)奏——空間語言在教學行為中的運用 〔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7(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