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晉,筆名吳辛,山東省沾化縣人,1934年出生于山東省陽信縣。1958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中文系。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現(xiàn)代詩歌藝術與欣賞》、《當代新詩論》、《新詩的裂變與聚變》,主編 《新時期詩潮論》,及詩集 《月牙泉》、《傾聽春天》、《游心集》、《吳開晉詩文選集》等。詩作《土地的記憶》1996年獲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詩歌和平獎,《新詩的裂變與聚變》2005年獲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三屆龍文化金獎。1993年被批準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與2004年曾兩次應邀赴美國馬里蘭大學講授中國詩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福春,用32年的材料積累和三年時間的集中編寫,最近完成了260多萬字的皇皇巨著《中國新詩編年史》上下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他繼《20世紀中國文藝圖文志·詩歌卷》、《新詩紀事》、《中國當代新詩編年史(1966——1976)》、《中國新詩書刊總目》之后,對詩學研究的又一貢獻。這部書資料翔實豐富,編錄記載了從1918年1月《新青年》發(fā)表胡適、劉半農、沈尹默等第一批新詩作品開始以來,直至2000年12月止,前后跨度82年的新詩書刊的出版、詩界的重要事件、詩人的生活經歷等幾乎全部的史料,是中國新詩唯一的一部編年史,為詩壇研究家、為高校文科師生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學術天地,功不可沒。其突出的特點,有以下幾處:
其一,凡新詩史上有名的詩作發(fā)表、詩集出版,都有較詳細記載,對其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過程、發(fā)表出版后的影響、當時人的評論及后人有關的認知語之甚詳。特別是對有爭議的作品,不同意見皆客觀地收入其中。像胡適的《嘗試集》中的詩作,既有朱自清以史學家的觀點給以肯定,也有胡適自己寫的創(chuàng)作甘苦和寫作的初衷,同時還有成仿吾對詩集中的《人力車夫》“不知是什么東西”,“是虛假的人道主義”等酷評。對郭沫若《女神》中一些名篇的創(chuàng)作始末、人們的評論等記載更為詳盡,像《站在地球邊上放號》、《匪徒頌》、《爐中煤》、《鳳凰涅槃》的創(chuàng)作過程,都用第一手的材料加以記載,可為研究者、學習者提供許多感性的材料。其它如聞一多的《紅燭》與《死水》、冰心的《繁星》與《春水》、徐志摩的《志摩的詩》與《猛虎集》、戴望舒的《雨巷》與《我底記憶》,還有艾青、臧克家的一些代表作,書中收入了過去人們難以查找的相關材料,對研究者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很是難得。
在當代詩人中,對郭小川寫作《一個與八個》的過程及所受到批判的記錄,可以使讀者一覽當時的創(chuàng)作情況及受批判的事件原貌。在1957年5月的條目下記載了其創(chuàng)作過程,用了《郭小川日記》和他人批判他“專寫殺人犯”的錯誤等材料,還用了他在“反右斗爭”中的第十次檢查及在作協(xié)內部的檢查等材料,讀后,人們當然為這一優(yōu)秀的敘事詩所遭受的不應有的批判而慨嘆。
再如被稱為“硬骨頭詩人”的牛漢,他是“反右”和“文革”期間從未批判過他人而自己卻一直受批判的詩人。他在“文革”中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勞改時,寫出了當代詩史上的著名詩篇《華南虎》和《悼念一棵楓樹》。前者是1973年他去桂林動物園看到一個被鋸斷了趾爪、打掉了牙齒,仍不屈地用帶血的殘趾在水泥墻上撓出了一道道血痕的老虎時受到觸動而寫成;后者則是他在干校勞動時,看到自己最喜愛的一棵楓樹被人伐倒,思想受到很大震撼而寫成。該書引用了詩人后來出版的《螢火集》中的文章,記述了詩人在楓樹被伐時悲痛欲絕的心情和《悼念一棵楓樹》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棵楓樹是詩人勞動改造中引為知己、可以談心的朋友,也可說是一個偉大詩人和學者的象征,竟然被無故伐倒了,對詩人的精神打擊可想而知。該書對此詩創(chuàng)作的前因后果作了忠實的記載,給讀者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解讀佐證。
其二,對詩壇一些流派的誕生、發(fā)展、演變乃至消亡,詩界一些重要的會議和某些影響較大的事件,也作了實事求是、純客觀的記載。如“五四”后文學研究會、創(chuàng)造社、新月派的誕生、發(fā)展以及它們的論戰(zhàn),都有翔實可信的歷史性記錄。像新月派,它如何由一個松散的每周聚友會式的沙龍,發(fā)展到有固定的詩人經?;顒?,后又如何編報編刊,最后從北京移到上海開辦新月書店,在不同的年月的活動信息都記錄在冊,這對人們進行研究大有幫助。還有詩壇各個歷史時期的詩會和較重要的活動,也有原始材料為證。像抗戰(zhàn)時期武漢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周年開展的詩朗誦、重慶的幾次詩會,新中國誕生后,《詩刊》、《星星》等詩刊的出刊,以及反“胡風集團”、“反右運動”中許多詩人所遭受的厄運,記載尤為詳盡。歷史在這兒直接發(fā)聲,給人們留有了極左路線摧殘幾代精英的深刻教訓。像胡風事件,從大批判到打成“反革命集團”,到把許多詩人作家投入監(jiān)獄,扼住他們的咽喉,不許歌唱幾十年,新時期到來,這才在文化界給以初步平反,詩人們恢復了自由;但對胡風主張的一些理論觀點,還認為是錯誤的,直到1988年,在學術研討會上對胡風的一些文藝觀點和詩學主張,比如“到處有生活”、“作家要有人格力量”并“擁抱人生”,以及對公式化概念化和“題材決定論”的正確批評,才給予了充分肯定的評價,從而恢復了歷史本來的面目,教訓實在深刻。至于“文革”中一些詩人被折磨至死和自殺的悲慘事件,本書均以豐富的材料使其化為了形象的歷史。至于新時期以來,詩界的活動更多,材料更使人目不暇接,像海子的自殺,顧城殺妻后自縊等事件,書中收入的材料透露了過去人們所知不深的情況。如顧城自殺和殺人前已留下了遺書,其中有對謝燁與他人相好的不滿,殺人動機的萌生、遺產的分配方案等內容。對這些過去詩界只是互相傳聞而已,本書作者卻以無可爭辯的材料,記錄下了這悲慘的一幕。另外,還有詩界一些有爭論的學術會議(如“民間寫作”與“知識分子”寫作),詩界的多次評獎活動,對獲獎詩作詩集的評論、介紹等,也有詳實的記載,讀來饒有興味兒。特別應該指明的是,這一編年史,在1949年后的部分,把臺灣、香港、澳門和海外華人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況、詩界的活動及一些重要詩刊的出版及刊載重要詩作的情況,也和大陸詩界的情況并列收入,也按年月編排,這樣更顯得這部書的寶貴。這種編排方式讓兩岸詩壇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更能看清其中的經驗教訓。比如,上世紀五十年代,大陸詩人正因“反胡風”、“反右”而遭難時,“大躍進”時大部分人頭腦發(fā)熱大寫新民歌時,臺灣詩壇已在為是走“現(xiàn)代主義之路”還是“回歸傳統(tǒng)”而爭論;“文革”中大陸詩壇一片荒蕪時,臺灣詩壇已在為詩藝詩美的創(chuàng)造而進行理論研討和創(chuàng)作實踐了。大陸詩壇直至新時期到來后,才出現(xiàn)“歸來詩人群”、“朦朧詩派”、“邊塞詩”、“鄉(xiāng)土詩”、“新生代詩”等眾多流派,才有了初步的繁榮。福春用同一原則編排、記錄臺港澳與大陸詩壇的發(fā)展情況,給人們的啟示是深刻而又重大的。
其三,這部詩史雖然龐大復雜,條目萬千,但細細讀來,又有它的趣味性與可讀性。著者如果只限于材料的堆積,讀者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但福春以精當?shù)倪x材、藝術的眼光選入對詩作、詩集有特色的評論,甚至是論爭,從而吸引讀者讀下去,做到這點是很不容易的。如上述詩史上對胡適白話詩的不同評價,對新月派新格律詩的贊成與反對之聲,1949年后大陸詩壇又一次關于格律詩的爭論,新時期關于“朦朧詩”及謝冕、孫紹振、徐敬亞“三個崛起”的批評與爭論,對“新生代詩”、“口語或口水詩”的爭論,都讀來津津有味。著者把詩壇上這些有趣的爭論收入,可使讀者獲得“知識性”的享受。
更為有趣的是,著者還用開荒的手法,挖掘出了詩人們生活中的一些趣聞,詩史就更有可讀性了。試舉幾例:1、當年卞之琳先生出詩集沒有錢,沈從文當?shù)粢挛餅槠浠I措資金,而這還是卞之琳從沈家的許多當票中發(fā)現(xiàn)和確定的;2、臧克家出《烙印》時也無錢,是王統(tǒng)照、聞一多湊了一百多大洋為其辦成的;3、路易士(紀弦)在上海向書店投稿遭拒,只好打工自費出版詩集;4、魯藜在重慶出詩集,“中央圖書審查委員會”不通過,胡風便為詩集改了名字,并向委員會的官員送了禮,詩集才得以順利出版。這些小的穿插看似漫不經心收入書中,卻增添了詩史的吸引力。此外,還有一些悲劇性的故事收入書中,也給讀者帶來某些啟示,如徐志摩空難而死,朱湘投江自殺,聞捷遭迫害開煤氣自盡,顧城殺妻又自縊,海子臥軌離世,等等,皆使讀者心靈震撼,為詩人們的悲慘人生嘆息。
最后,還應特別指出的是,這部豐富多彩的詩史巨著能夠出版問世,和福春甘于清貧寂寞的心態(tài)、“西天取經”的精神以及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辛勞動分不開。他繼承了古代史學家那種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地與史料、書籍日夜打交道而不動搖的精神。司馬遷,以13年的苦功,忍受著刑后的屈辱與痛苦而完成了130卷的不朽著作《史記》;司馬光以19年之功,帶領年輕學者完成了《資治通鑒》編年史,計294卷;乾隆時組織了眾多學者,用10年之功,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計收書3503種,79330卷,可謂工程浩大。而福春沒有助手和學生幫忙,只有賢妻徐麗松提供“齋飯”,保障后勤供應,以“特立獨行”的“獨孤大俠”之身,用32年,終于完成了這部劃時代的《中國新詩編年史》。作為校友和詩友,我為他感到驕傲和慶幸。他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堅韌不拔,終于到“西天”取回了“真經”,終成“正果”。他對中國詩壇的貢獻,我們應該永記。
2013年6月
首屆“天河杯”世界華語愛情詩大獎賽啟事
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鄖西位于鄂西北邊陲,北依秦嶺,南鄰漢江,自古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為謳歌美好愛情和鄖西人文景觀、美麗山水,進一步提升鄖西天河的知名度、美譽度,鄖西縣七夕文化研究會、詩歌月刊雜志社及湖北玄鼓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鄖西天河旅游區(qū))聯(lián)合舉辦首屆“天河杯”(鄖西七夕)世界華語愛情詩大獎賽活動。
一、征稿內容:以愛情為主題,尤其歡迎凸現(xiàn)鄖西特色、描述天河風情、關涉牛郎織女傳說與七夕節(jié)風俗的愛情詩,100行以內的原創(chuàng)現(xiàn)代詩。
二、獎項設置:特等獎1名,獎金10000元;一等獎2名,獎金各5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各1000元;優(yōu)秀獎若干,均頒發(fā)證書、獎金。
三、參賽須知:1、征稿時間自即日起,至2014年7月20日止。2014年8月舉行頒獎儀式。2、投稿郵箱:sgyk2014@163.com(不接受紙質稿)。3、稿件請注明“天河杯”詩歌征文字樣,寫明作者真實姓名、詳細通聯(lián)和電話。4、凡一稿多投,一律作廢稿處理。
詩歌月刊雜志社
鄖西縣七夕文化研究會
湖北玄鼓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
“馬鞍山詩歌大獎賽”征稿啟事
為貫徹習總書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話精神,迎接馬鞍山市太白詩社成立30周年和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jié),用正能量激勵全國人民為之奮斗,并展示在奮斗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收獲,詩歌月刊、馬鞍山日報、風起中文網(wǎng)、太白詩刊聯(lián)合舉辦馬鞍山詩歌大獎賽。
一、征稿內容:大賽作品要求弘揚主旋律,倡導新風尚,熱情謳歌時代風貌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情懷。現(xiàn)代詩、舊體詩和散文詩原創(chuàng)作品,現(xiàn)代詩100行以內、舊體詩不超過5首、散文詩不超過600字。
二 、獎項設置:1、 大賽設一等獎2名,獎金各1000元 ;二等獎4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8名,獎金各300元;優(yōu)秀獎10 名,獎金各200元 ;入圍作品若干名,給予適當獎勵。
三、參賽須知:1、征稿時間自即日起,至2014年10月底。優(yōu)秀作品分別在詩歌月刊、馬鞍山日報、太白詩刊、風起中文網(wǎng)上發(fā)表 ,統(tǒng)一評獎。獲獎作品和入圍作品將結集出版。2、投稿郵箱:詩歌月刊sgyk2014@163.com 馬鞍山日報zmk_418@sina.com 太白詩刊 taibaisk@126.com風起中文網(wǎng)fengqiyczww@163.com。3、稿件請注明“馬鞍山詩歌大賽”詩歌征文字樣,寫明作者真實姓名、詳細通聯(lián)和電話。4、凡一稿多投,一律作廢稿處理。
馬鞍山市委宣傳部 市文聯(lián) 市文化委
詩歌月刊 馬鞍山日報 市作家協(xié)會
馬鞍山市太白詩社 風起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