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霞 王 強
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尤其是心理日趨成熟與穩(wěn)定的時期,自尊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關(guān)系到他們未來能否更好地完善自我,適應社會,故更需要被重視和關(guān)注。自尊是社會評價與個人自尊需要的關(guān)系的反映[1]。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自尊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著明顯的相關(guān)性[2-5],低自尊常常使大學生的人際關(guān)系出現(xiàn)困擾,是其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最重要的起因[6]。薩提亞模式是以國際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亞女士的名字命名的、有其獨立的理論與技術(shù)的心理治療模式。薩提亞模式是一種以積極正向為目標、透過轉(zhuǎn)化性改變而邁向成長的人本主義治療模式[7]。薩提亞治療模式作為一個提高個人自尊的有效工具,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于普通人群、特殊心理障礙人群、商業(yè)管理人士,并有文獻對其應用效果進行研究[7-9]。在國內(nèi)、尤其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尚在探索階段[10]。本研究就是認同薩提亞模式的基本理念,結(jié)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構(gòu)建一套團體干預方案,對大學生自尊進行干預研究,以幫助大學生挖掘自我內(nèi)在資源,提高自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更自信堅定、快樂平衡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1.1 對象 在上海某高校通過發(fā)放網(wǎng)絡(luò)信息和張貼海報通知公開招募。對自愿報名的大學生,采用訪談、自尊量表(SES)[11]測試等方法,篩取SES 總分≤20(自尊偏低)32人。隨機分成兩組,試驗組16人(6 男,10 女),對照組16人(7男,9 女)。
1.2 方法
1.2.1 自尊量表(SES)[11]該量表由Rosenberg 于1965年編制,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作為自尊的單維測驗已被廣泛應用。SES 由10個條目組成,4 級記分,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2 團體活動效果評估表 參考相關(guān)資料改編而成,該問卷共10個題目,每題有3個選項,如“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不喜歡”等,請實驗組成員自評他們參加團體活動后的感受和認識。
1.2.3 團體活動滿意度問卷 參考相關(guān)資料改編而成,以了解成員對每一次團體活動的設(shè)計、實施等情況的總體滿意程度,有“非常好、很好、一般、不好、差”等5個選項。
1.2.4 施測 ①對實驗組被試進行為期8 周,每周1 次,每次2 小時的團體干預,對照組無干預;②干預方案如下:建設(shè)暖身階段:a.快樂相識。b.挑戰(zhàn)信任。c.自我認識階段:a.溝通姿態(tài)。b.家庭雕塑。自我探索、自我整合階段:a.家庭探索。b.面貌舞會。c.資源雕塑。結(jié)束階段:總結(jié)收獲。
1.3 統(tǒng)計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1.5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
2.1 大學生自尊量表結(jié)果 干預前和干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見表1。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均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實驗組被試自尊得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和干預后的比較見表2。實驗組被試干預前與干預后成績在自尊水平(P<0.05)差異顯著;對照組干預前后成績在自尊無顯著性差異。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組間的差異比較(±s)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組間的差異比較(±s)
注:* 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組內(nèi)的差異比較(±s)
表2 干預前后兩組組內(nèi)的差異比較(±s)
實驗組干預前與干預后3個月的比較見表3。實驗組被試干預前與干預后3個月的追蹤后測的自尊得分差異顯著(P<0.05),而且差異度較3個月前的后測增加了。
表3 實驗組干預前與干預后3個月的追蹤后測的差異比較(±s)
表3 實驗組干預前與干預后3個月的追蹤后測的差異比較(±s)
2.2 團體活動效果評估表結(jié)果 實驗組被試對團體活動進行的主觀評價結(jié)果如下:從對改善自尊效果來看,在參加團體活動后有68.75%的成員認為此次團體活動對自己幫助非常大,56.25%的成員認為在認識自我和家庭方面有很大幫助,對于改善人際交往能力也有很大幫助(62.5%),并且提高了自信心和自尊感(68.75%)。從對團體的感受度方面來看,有87.5%的成員非常喜歡參加這個團體,認為團體的凝聚力非常強(56.25%)。從團體活動實施的總體效果來看,81.25%的成員認為非常喜歡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成了每次的活動目標(非常好62.5%,比較好37.5%),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有較大影響和改變(非常大18.75%,比較大75%)。此外,62.5%的成員表示以后肯定會繼續(xù)參加類似的活動。
2.3 團體活動滿意度問卷結(jié)果 問卷結(jié)果顯示,對8 次活動覺得很好與非常好的成員達到80%以上,其中對第二次、第七次、第八次活動評價的滿意度都達到了100%。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且具有一定的鞏固效果,此結(jié)論與路璐的部分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12]。可見薩提亞模式團體干預是改善大學生自尊的有效手段。
研究認為,自尊是社會評價與個人的自尊需要的關(guān)系的反映[1]。自尊的建構(gòu)過程是以評價為基礎(chǔ)的,薩提亞模式認為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評價[5-7]。薩提亞模式就是利用團體互動,利用人類共同的情感,重視內(nèi)在資源探索、重視家庭關(guān)系探索,通過各種治療技術(shù)提高團體成員的自尊水平,提升人際關(guān)系能力。
團體活動中營造溫暖安全氛圍、培養(yǎng)團體凝聚力利于團體成員真誠開放、有效探索。作者在團體中很重視安全氛圍的營造、團體凝聚力的培養(yǎng),以自己真誠、樂觀、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為榜樣帶動了團體氣氛,使成員們在小組中感覺溫暖、舒心,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愿意打開心扉,探索自我,增強互動,相互支持。在成員的訪談和書面反饋材料中,所有成員均認為在團結(jié)、互助、真誠、信任的氣氛中自己感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關(guān)心。
結(jié)論:①薩提亞模式能有效改善大學生自尊;②薩提亞治療模式適合運用于大學生團體,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借鑒、應用和推廣;③本研究設(shè)計的團體干預方案可作為改善大學生自尊的團體干預方案參考使用。本研究存在干預樣本有限,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1]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001-1005
[2]Moshki,M.Amiri,M.Khosravan.Mental health promotion of Iranian university students:The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health locus of control[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2,19(8):715-721
[3]范敏.大學生自尊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572-1574
[4]胡軍生,李長庚,王登峰.師范大學生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6):620-622
[5]李春山,姜麗,張麗萍.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7):728-730
[6]王希華,張哲.學校人際關(guān)系與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3):258-260
[7]約翰·貝曼主編,鐘谷蘭等譯.薩提亞轉(zhuǎn)化式系統(tǒng)治療[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1-74
[8]Erenel,Sibel.Family peace building:Resolving parent-child conflict using the Satir model.19th IFTA World Family Therapy Congress[M].Noordwijkerhout,Netherlands:Book of Abstracts,2011:22
[9]John Banmen,The Satir model:Yesterday and today[J].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2003,24(1):7-22
[10]李業(yè)平,劉濤.運用薩提亞模式改善大學生人際關(guān)系[J].安徽醫(yī)學,2011,32(11):1901-1903
[11]汪向東,王希林.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S1):318-320
[12]路璐.薩提亞團體輔導對離異家庭子女自尊及人際信任的影響[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