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譽為“目前唯一能代表中國手工拼布藝術水平的藝術家”。從1997年起一直擔任韓國江陵市政府名譽顧問。同時擔任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拼布色彩與藝術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首席專家,以及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專家顧問。
她是金媛善,我國卓越的拼布藝術家。
在傳統(tǒng)朝鮮族家庭成長的金媛善女士自幼受祖母、母親的熏陶,擅長女紅。20世紀90年代開始遍訪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考察、學習各民族傳統(tǒng)手工技藝。數(shù)十年如一日執(zhí)著于朝鮮族拼布藝術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并推動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拼布藝術研究。
她多次參加日本、韓國和美國的拼布藝術展覽,并獲國際拼布二等獎。2006年、2009年兩次應邀在韓國舉辦個人作品展。作品先后被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兩次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演講,2009年3月應邀在清華大學舉辦個人作品展。2010年10月應邀在北京服裝學院舉辦個展并進行拼布藝術教學。2011年3月在清華大學舉辦的“2011年第十一屆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國際理論研討會”上演講。2012年8月受邀以拼布作家的身份參加臺灣國際藝術拼布節(jié)并作演講;2012年9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杰出手工品認證徽章”;2012年當選世界藝術拼布作家協(xié)會(Studio Art Quilt Associates)中國地區(qū)代表;2012年12月獲得“中國色彩事業(yè)推動獎”。今年2月,金媛善女士受到文化部邀請,隨團參加6月底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史密森尼民俗節(jié),這是我國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該活動。
在當今國內拼布復制歐美紋樣勢頭正猛之時,金媛善女士以其巧奪天工的作品獨樹一幟,讓世人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風貌和沉靜典雅、變幻無窮的魅力與韻味。
朝鮮族傳統(tǒng)女大袍
1990年,羅(真絲)
TraditionaI femaIe robe 0f Korean
這是朝鮮族的女式禮服。采用撩針的針法,所用的絲線是從面料上抽取的紗線,所以非常精細,很難看到針腳。
女士大衣
Female coat
2002年,綢這件大衣采用了絎縫的工藝,是用茉莉花茶、綠茶染制顏色的。
The technique Of the coat is qullting The fabrics are dyed by green tea and jasmine tea
女式背心
Female yest
1997年,綢
此件背心采用撩針的針法,前后片以兩側的繩帶連接,可方便調整圍度。
扇子
Fans
2001年,紗采用了倒三針的手法,彩虹色的布條呈現(xiàn)放射狀展開,富有視覺沖擊。
桌旗
這件桌旗采用倒三針制作,配色高雅,材質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