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思考
明朝剛開始時反腐敗反得那么狠,殺人如麻,監(jiān)督機制也很健全,怎么最后卻那么腐???
“仁、義、道、德”這套體系是在互動中形成的一個邊界,它對老百姓和官方都有利,是經(jīng)過充分論證的。
“命——物等價線”一旦被突破,以命換物就有利可圖。突破越深,交換之利越大。突破越廣,搏命之人越多。
中國知識界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1977年、1978年、1979年畢業(yè)的大學生,人稱“新三屆”學人,總數(shù)大概有90萬人。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隨父輩經(jīng)歷過“反右”“大躍進”“四清”“文革”等多場政治運動,吸納了多種成分的政治養(yǎng)料,但始終是個小看客。下過鄉(xiāng),扛過槍,同過窗,江湖的甜酸苦辣,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看個夠,吃個飽,就有了“抗體”,就有了不卑不亢,就有了肥腴的懷疑,就有了焦慮的追問。
1976年,我站在北京長安街上,下班的大軍像一團灰霧碾過長街。那是一種怎樣的風景色塊?各種顏色里有關(guān)灰的描述是最吝嗇的,人在這種色調(diào)中,聯(lián)想和通感處于麻木的冬眠狀態(tài)?;疑质穷伾械南∮薪饘佟牡昂唾Y本主義。畫家這么說,政治家這么說,大家后來也這么說?;疑谖覀冞@一代的視覺記憶里幾乎處于一種半空白狀態(tài)。吳思,是這幾十年風雨無阻的灰色版畫中的一個。他愛思索,愛創(chuàng)造,愛思考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