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貨老媽
一天,一位好友很沮喪地告訴我,她身邊的某位朋友正大步流星地實現(xiàn)著她一直期待和向往的生活,她嫉妒至極??墒?,與此同時,她又覺得,嫉妒一個朋友,是多么不“善良大方”和“襟懷坦蕩”的事兒?于是,一邊嫉妒著,一邊情緒沮喪地自責(zé)著。這樣的事多么常見,直到有了孩子,我才反思,原來,童年,對于情緒的認(rèn)知與管理是多么重要。
新浪育兒 主編寄語
早上坐在肯德基,聽見一個20多歲的女生大聲跟媽媽打電話,先是抱怨自已被蚊子咬了包,撒嬌的語氣。好像媽媽在電話那一邊噓寒問暖但不得法,惹得這廂女生大發(fā)脾氣兼委屈崩潰幾近失聲。“你怎么從來搞不清楚狀況,大事不管,小事揪著不放,嘮叨個沒完,事情是你想的樣子嗎……”帶著哭腔的抱怨電話打了許久。本來安靜坐著的我不免黯然神傷:母女之間,真的有那么難溝通嗎? @鄭先子
我們時常為“壞情緒”的出現(xiàn)而自責(zé)
今早醒來,望向窗外,一個百分百霧霾的早晨。我的情緒也毫無征兆地陷入了沮喪和低落?!岸脊诌@倒霉的霧霾天!”當(dāng)腦海中這個聲音響起的時候,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把這種情緒歸罪到一個時不時光顧的“老朋友”——霧霾天兒上,是不是太不“善良大方”和“襟懷坦蕩”了?想必老天爺都在那里腹誹:你們這些自詡“理性感性并存”并因此覺得高于其他生命體的動物,左右不了自已的情緒,就統(tǒng)統(tǒng)怪罪到我頭上,試圖跟我“通感”“共鳴”,切!你們能更理性一點嗎?
老大爺(呵,不,是老天爺),你說得對,感性一泛濫,理性就沒地兒。即使是摸不著邊兒、來無影去無蹤的情緒,以人類的研究,科學(xué)的方法,規(guī)律的追循,也是可以找到一個理性的解釋的。我媽媽知道,我媽媽不光知道,也許她就是造成“情緒泛濫時不能自拔且深深責(zé)怪自已”的根源呢?就像朋友因為嫉妒這種心理的萌生而自責(zé)“不夠好”一樣。
童年,那些讓我們無法接納的“壞情緒”
我的童年,社會比較穩(wěn)定安全,放學(xué)后,都是在外面瘋玩的女孩子們。隔壁家的、前后院的,不用招呼就自動集合起來,玩得不亦樂乎!可是,每天回家后,就會遭遇一頓斥責(zé)。媽媽厲聲道:“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就你!”“唉,就不是個可以做淑女的孩子啊!”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失落又沮喪。幾次三番,真的愈發(fā)不能做齊頭整臉的淑女。
可是,失落和沮喪并不能得到媽媽的安慰,而收獲的打擊卻變本加厲?!澳阍趺淳瓦@么不求上進呢?!”于是,我開始自責(zé)。我為什么失落呢?為什么沮喪呢?我怎么可以這樣不求上進呢?都說小孩子應(yīng)該是表揚出來的,越表揚越起勁兒地的要做得更好。你聽說過挨了痛批的熊孩子可以做得好的嗎?總是顫顫兢兢越發(fā)不能做好的節(jié)奏。
在每個中國小朋友的學(xué)校生涯里,都有考完試要拿成績單回家讓家長簽字的噩夢般的記憶,你有嗎?你的成績一向都“杠杠的”嗎?用現(xiàn)在的理智來分析,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考試成績怎么能夠一直都好呢?成績單拿回家,父母從來不會幫你理性分析這件事,恨鐵不成鋼的眼神像刀子般向你殺來,你的心情低落到冰點,眼淚忍不住刷刷往下流,可是你聽到的卻是:“哭!哭什么哭!考成這樣你還委屈了?”原來,我考成了這樣,是不可以委屈的,我感到了委屈是令人羞愧的。
不能接納情緒,讓我們內(nèi)心缺少了力量
百般不容易,幾乎是捱著長大成人后,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小時候多么常見。直到成人后還深深地被折磨著。一旦不好的情緒出現(xiàn),我們從道德上打壓它,定義它,讓它自慚形穢,自我否定,是多么可怕的情緒,如影隨形,在未來的日子里,時不時侵?jǐn)_你,打擊你,一次次使自已蔑視自已。覺得自已是多么不完美,不優(yōu)秀,不夠好,是多么失敗的一個人。
其實,兒時瘋玩的小伙伴們,蓬頭詬面被媽媽責(zé)怪,是媽媽的情緒在作祟。她要洗衣服,她要給你買新衣服……這些都使她崩潰。所以,她用一句話否定了那個不能保持齊頭整臉的孩子:你,不能成為一個淑女。
成績不好,更是一個有跡可循的事例,復(fù)習(xí)不到位,題型沒掌握好,發(fā)揮失?!@些都是可以理性探究的原因,而父母親大人劈頭蓋臉的否定,讓你只剩下自責(zé):我不行。一只笨鳥搏不到歡心和贊許。
做了媽媽:努力接納孩子的情緒
做個理性的媽媽是我現(xiàn)在能做的,不斷地反省自已甚至不惜矯枉過正也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事。自怨自艾的糾結(jié)有多摧毀自信心?我不想讓這樣的感受在我的孩子身上延續(xù)。不想她的未來要付出太多的時間和代價修復(fù)一顆退縮的心。期望她能一路成長,理性思考,正常地產(chǎn)生夢想,分析自已和夢想的差距,找出不足,并為此做出努力。不想她從心底變成一個膽怯的人。并希望她能理性看待自已的情緒,比如嫉妒、沮喪、失落、憂傷。
小朋友因為自理能力較強,2歲半就上了幼兒園。雖然如此,還是遭受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小挫折。某天園里的老師電話我說讓我注意孩子的情緒?;氐郊?,看到她悶悶不樂的,問她:“怎么了呢?”她說“不好,自已做不好小燈籠,全都立不起來?!罢f罷,眼淚巴嗒巴嗒地往下掉。我抱起她,看著她的眼睛,笑著說:“呀,媽媽知道,寶貝今天沒做好小燈籠,感到很傷心對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愉快和傷心的時候呢。不過,這次媽媽跟你一起做,好不好?“那天,我們幾乎做了可以掛一面墻的燈籠。手工課也沒有因為一次小小的磕絆而變成大的門檻,而變成了她特別擅長和喜歡做的游戲。
給壞情緒一點兒空間
人類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而是既有天使的部分也有惡魔的部分,端看哪種品質(zhì)更多更占上風(fēng),這是人的復(fù)雜性,也是人類窮盡一個千年又一個千年都有迷惑未解的原因。
想對朋友說,如果這是人類所共同具有的品性,親愛的,在你身上顯現(xiàn)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并不是說你不夠好,而是你就身處這些復(fù)雜性中。只不過,你是想拋棄夢想始終被嫉妒纏身,還是了解自已原來還有被未能實現(xiàn)的夢想所絆的東西,向前走,努力去實現(xiàn)呢?所以,當(dāng)早晨被沮喪和低落的情緒纏繞時,望著一重又一重的霧霾,那個自已仿佛跳了出來,像一個置身事外的人看著站在窗前的自已,問:是什么事情使你沮喪和低落?是工作還是生活?哪一件事?哪幾件事?為什么?若從書中可解可讀書;若需朋友理思路可找個理性的人傾訴;若需自已走出來,那么便找一張紙,寫下來,然后循跡探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