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陳西瀅就是陳源,就是那個寫《西瀅閑話》的作者,那個曾經讓魯迅最痛恨的人。魯迅罵人一向厲害,喜歡痛打落水狗,他如此這般痛恨,死活不肯放過陳源,不是沒有緣由。堂堂北大教授陳源,居然寫文章說他剽竊。白紙黑字,男盜女娼是最歹毒的罵名,魯迅焉能咽下這口惡氣?
陳源有個小妹叫陳汲,是竺可楨的后妻,竺可楨的前妻是民國名女子張默君的胞妹,兩位妻子一位有個不一般的姐姐,一位有個不同尋常的哥哥,倒也是個有趣巧合。陳源與竺可楨似乎沒什么太多交往,這妹夫要比他大好多歲,他們算不上一路人。
陳源從國外留學歸來,一直當教授,先在北大,后來又去武漢大學,做了許多年文學院院長。當年武大的派系斗爭十分厲害,有湘軍和淮軍之分,陳源是無錫人,夾在湘淮兩軍之間,日子并不好過,焦頭爛額。最后終于辭去教職,從政,成了國民政府的外交人員,駐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首席代表。
有文章說陳源很會罵人,與魯迅打筆仗,也算棋逢對手,觸到了對方的痛處。我覺得這有些想當然,過分高估了陳源。陳源太紳士,英國味道太足,文化有余,幽默湊合,說戰(zhàn)斗性就那么回事。他與魯迅交手,也與周作人和劉半農對過陣。說歲數(shù),陳源年輕許多,學歷高出不少,可是一點都不氣盛,基本上處于下風,年輕管什么用?
因為魯迅,在以往的現(xiàn)代文學史中,陳源往往是個反面角色。后來翻案之風盛行,不時地有人出來為他說話。確實事情也沒多嚴重,文人相輕,吵吵架,紅個臉,說幾句狠話,本是思想自由之體現(xiàn)。這場爭斗過后,魯迅與陳源也見過面,兩人還握了手,并不是你死我活。
一直覺得陳源欠個道歉,證據(jù)確鑿,魯迅沒抄襲,胡適出面打過圓場。對方會不會接受道歉不重要,以魯迅的脾氣很可能不需要,但是對有紳士風度的陳源來說,認了錯心里反而更踏實一點,抄襲就是抄襲,沒有就是沒有。
(司徒勇薦自《齊魯晚報》)
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