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高敏 曾科學 梁紅梅
(廣東省第二中醫(yī)院腦病科 廣州510095)
軀體化障礙 (Somatization Disorder) 又稱Briquet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是以多種多樣、反復發(fā)作的軀體不適或疼痛為主的神經(jīng)癥,而各種查體或?qū)嶒炇覚z查卻查不出相應的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多伴有明顯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這些病人往往容易誤診,繼而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導致反復就醫(yī)、醫(yī)療費用增加,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目前多以抗抑郁藥物治療該病,長期服用不良反應較多,筆者在長期的臨床中發(fā)現(xiàn)我院制劑腦靈顆粒對軀體化障礙有良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較少?,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2年1~12月門診及住院的80例確診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腦靈顆粒實驗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齡23~60歲,平均(41.8±5.6)歲;平均病程(3.1±2.4)年。黛力新對照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齡21~60歲,平均(42.4±5.1)歲;平均病程(2.8±2.5)年。納入標準:(1)西醫(yī)診斷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10版(ICD-10)[1]和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6(第3 版 CCMD-3)的軀體化障礙診斷標準[2];(2)年齡18~60 歲;(3)排除精神疾病、酒精或藥物依賴、人格障礙和嚴重軀體疾病者;(4)2周內(nèi)未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5)實驗室檢查(三大常規(guī)、生化及心電圖)無明顯異常;(6)中醫(yī)辨證分型為髓海不足、脾腎兩虛、肝腎虧虛、痰濁阻竅及氣滯血瘀證型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腦靈顆粒,1包/次,3次/d。對照組:黛力新口服,開始劑量1粒/d,可根據(jù)病情酌情增量,劑量范圍1~4粒/d。兩組療程均為8周。治療期間不合用其它抗抑郁、抗焦慮藥。
1.3 量表評定及方法 測評量表為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24項、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項和不良反應量表(TESS)。在治療前、治療4周末、8周末各評定一次。療效評價以治療前后HAMD減分率評定臨床療效。臨床痊愈:減分率>75%;顯效:減分率為50%~74%;有效:減分率為25%~49%;無效:減分率<25%。顯效率=(臨床痊愈數(shù)+顯效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有效率=(臨床痊愈數(shù)+顯效數(shù)+有效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4 不良反應評定 在治療前和治療結(jié)束后分別用TESS量表評定不良反應,同時記錄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
1.5 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整理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
2.1 臨床療效 治療8周末實驗組臨床痊愈12例,顯效15例,有效9例,無效4例,顯效率67.5%,有效率90.0%。對照組臨床痊愈14例,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2例,顯效率70.0%,有效率95.0%。經(jīng)Ribit檢驗,兩組治療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兩組HAMD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有顯著性下降(P<0.01)。兩組間比較,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 兩組HAMA評分治療后較治療前有顯著性下降(P<0.01)。兩組間比較,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A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組別 n 治療前 4周后 8周后實驗組對照組40 40 18.32±2.13 18.63±2.34 12.04±1.92*11.89±2.09*5.49±2.13*5.75±2.62*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睡眠障礙、口干、震顫等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副反應情況比較 例(%)
軀體化障礙屬于中醫(yī)學“郁證”范疇。軀體化障礙主要臨床特點是癥狀多種多樣,變化多端,可涉及任何器官或系統(tǒng),為慢性波動性病程?!豆沤襻t(yī)統(tǒng)大全·郁證門》:“郁為七情不舒,遂成郁結(jié),既郁之久,變病多端?!痹兜は姆āち簟诽岢鰵狻⒀?、火、食、濕、痰六郁之說,創(chuàng)立了六郁湯、越鞠丸等相應的治療方劑。歷代醫(yī)家多從肝論治本病,以疏肝解郁為法。但廣東省名中醫(yī)盧桂梅主任根據(jù)“久病多痰,怪病多痰”、“久病耗氣,久病必瘀”的中醫(yī)理論,認為本病病程漫長,久病耗氣,氣虛則無力推動血行,而致血瘀脈中;肝失條達,疏泄失常,氣機不暢亦能導致血瘀。氣郁則濕不化,濕郁則生痰,而致痰氣郁結(jié)。氣郁化火,火郁傷陰,腎陰被耗,常出現(xiàn)陰虛火旺之癥,因此盧主任認為氣虛、血瘀、痰濁為本病關鍵病機,并多夾雜陰虛火旺之兼證。病性屬本虛標實,臨床多為虛實夾雜證。從而確立了以益氣活血、解郁化痰、補腎填精為治療原則,研發(fā)了我院制劑—腦靈顆粒(肉蓯蓉、仙靈脾、黃芪、黨參、川芎、田七、丹參、菖蒲、遠志、地龍、僵蠶、全蝎)。該方以黃芪、黨參補氣健脾以治本,配用遠志解郁安神,菖蒲豁痰開竅,川芎、田七、丹參活血化瘀,肉蓯蓉、仙靈脾益腎填精,地龍、僵蠶、全蝎化痰通絡開竅以治標,全方標本兼顧,共奏益氣活血、化痰滋陰之功效。從本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腦靈顆粒治療軀體化障礙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并且不良反應較抗抑郁、抗焦慮藥物明顯減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腦靈顆粒治療癡呆有明確的臨床療效及實驗室依據(jù)[3~4],本觀察進一步擴大了腦靈顆粒臨床適用范圍,下一步將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研究探討,開拓新的研發(fā)思路。
[1]范肖冬,汪向東,于欣,等.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5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1 031
[3]盧桂梅,凌方明.腦靈顆粒治療血管性癡呆及對SOD、MDA、NO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1(6):314-316
[4]凌方明,盧桂梅,陳景亮,等.腦靈顆粒治療血管性癡呆作用機理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7):1 048-1 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