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檀玥
有人云:“一笑泯恩仇。”古人篤信天命,敬畏神明,擔(dān)心流離失所、朝不保夕,控訴那笙歌夜夜、“何不食肉糜”。他們的擔(dān)憂、懼怕、憤怒,他們的理想、愿望、堅持,都與今人所心心念念的截然不同。古時刀光劍影,仗劍廝殺,江湖情仇,早已不是現(xiàn)在的我們能探得清楚,看得分明,只令今人感嘆不已。
而今,我們腳底的土地?zé)o盡繁華,國人盡享太平。人卻不再像以前,快意恩仇,用最直接又最純粹的方式亮出自己的原則與底線,宣告那一份關(guān)于黑與白、愛與恨的不可磨滅的堅守,酣暢淋漓、可敬可佩。我們拐彎抹角,扭捏造作,浮夸煽情,多了一層又一層的掩飾、一層又一層的包裹。表面熱情坦蕩、談笑風(fēng)生,內(nèi)心卻不容外人觸碰太多,了解太多,并在心底豎起刀槍不入的銅墻鐵壁,將心頭熱血硬生生與人間煙火隔個分明。似乎厭惡他人的觸碰,似乎再容不得他人的一絲沾染,似乎早就過了年少三五成群想與這世界、想與千萬人帶著冬日暖陽最溫暖的味道好好地、沒有任何顧忌地握手、擁抱,訴盡心底的善意與依賴的年紀(jì);似乎不能再像年少時帶著滿心的感動與熱愛親近鄰家阿婆,只因為她像自己的奶奶,會對著你不帶絲毫客套地笑,會給你吃所有好吃的,會拉著你的手一直嘮叨不松開,會笑著看你,會溫柔地摸你的頭發(fā),會告訴你她從你剛出生一直看著你長到這么大。
這么大,是多大呢?似乎是人生中最輕松、最無知又最爛漫的年歲,似乎是一段對世界真正不設(shè)防不留余地最純粹簡單的時光。又或是十七八歲,甚至二十四五歲,滿腔熱血豪情,笑對生活和世界!
一句“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fēng)”,而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人說世間之事,大不過生死。而生死,卻僅系于那談笑一念之間。我們覺得自己背負(fù)了太多,承擔(dān)了太多,便沉重悲情得很,自我否定,自我消磨。人、利益之間,自古應(yīng)都是一樣,我卻總覺得整個社會、整個時代的價值觀似乎都被名利污染了。也許是科技發(fā)展得太快,帶動著人心轉(zhuǎn)動得越發(fā)機(jī)械生硬,拉扯得大腦越發(fā)靈活,把自身的得失計較得一清二楚。古人大多與土地星空、螢火稻穗相伴,總有泥土大地的幾分醇厚與包容萬事萬物的坦蕩胸懷。而我們從小伴著電力,伴著高樓,伴著被灌輸或在潛移默化中對于金錢與權(quán)利追逐的思想,伴著日益增多的人群與日益隔閡的人心長大。心生硬,面相便可怖,笑容便失去了感染世間萬物的魔法,失去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感化人心的力量。
人人距離好近,似乎又太遠(yuǎn)。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有用全部的愛與善意,去相信,去融解,給這嘈雜的世界多帶來幾分淳樸清風(fēng)。
會心一笑,泯傷心舊事,賞萬水千山。
(作者系湖南益陽市一中學(xué)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