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坤,徐暕琳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心手術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術后感染嚴重阻礙患者術后的康復進程,嚴重的手術部位的感染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1-2],為了探討導致手術部位發(fā)生感染的影響因素和相應的護理措施,回顧性總結在我院進行手術的80 例資料,現(xiàn)將總結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資料對象來自于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的80 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年齡范圍24~72 歲。統(tǒng)計資料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配合本研究對病例資料的調查和統(tǒng)計,排除易感染者、器械感染等因素。有14 例行腫瘤切除手術,33 例胃腸道類手術,20 例膽囊切除手術,7例為子宮切除手術,其余為其他類手術。分組方法:80 例資料中術后發(fā)生感染現(xiàn)象的40 例設為感染組,術后未感染的40 例設為非感染組。
1.2 方法 仔細閱讀80 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通過病例資料中各項體檢指標(體溫、切口分泌物等)或者醫(yī)囑情況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手術部位的感染現(xiàn)象,統(tǒng)計感染病例與未感染病例的異同:包括年齡,合并疾病,手術時間和身體質量指數(shù)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對分類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選擇χ2值檢驗,對平均值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t 檢驗,以0.05 為檢驗標準行雙邊檢驗。
感染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3.1 ±8.2)歲,平均手術時間為(3.1 ±1.1)h,身體重量指數(shù)(26.1 ±3.8)kg/m2,均顯著高于非感染組(P <0.05),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另外,感染組患者合并基礎疾病和術前抗生素使用情況均與非感染組有顯著性差異(P <0.05),具體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病例中計量資料統(tǒng)計結果比較表
表2 兩組患者病例中分類資料統(tǒng)計結果比較表(例)
由本研究統(tǒng)計結果表中可以看出:導致手術部位發(fā)生感染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年齡、身體重量指數(shù)、手術時間、手術季節(jié)、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針對這些可能導致手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危險因素,現(xiàn)討論護理措施如下。
3.1 高齡手術者護理措施 在手術過程中對于高齡手術者要更加嚴格監(jiān)視其術后感染的情況,因為該類人群身體素質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抵抗力較弱,手術后容易被感染,因此對高齡手術者的傷口感染預兆應高度警惕,一旦出現(xiàn)立即報告并采取抗感染措施[3]。
3.2 合并基礎類疾病者護理措施 對合并基礎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其體內血糖含量較高,手術后的傷口更容易滋長細菌而發(fā)生感染,因此對該類患者更應該注意應加強護理。
3.3 肥胖者護理措施 身體質量指標較高的患者其體內有較多的脂肪,因此對該類患者的傷口縫合時要注意用生理鹽水充分沖洗,防止術后感染,手術時程越長,患者傷口暴露時間越長,感染的概率越大,因此縮短手術時間和保證手術室環(huán)境的無菌可以降低術后傷口感染概率[4]。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夏季手術者發(fā)生感染概率較高,可能與夏季溫度高,容易滋長細菌等微生物有關,因此,夏季對病房的護理尤為重要,應保持室內通風和減少空氣污染等。
[1]李千紅,劉瑞,盧秀萍,等.持續(xù)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418-1419.
[2]莫雄革,彭維波,羅群強,等.外固定架聯(lián)合帶蒂皮瓣治療脛骨骨折術后感染并骨外露16 例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0,39 (16):2171-2173.
[3]倪飛英.聚維酮碘在預防550 例剖宮產術后感染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9,38 (21):2701-2702.
[4]王成元,楊大章,李石偉,等.鼻整形術后感染導致局部組織缺損的早期皮瓣修復[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 (12):5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