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源清
遵義義工以其服務社會、傳遞愛心的志愿理念,弘揚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他們的善行,讓城市更美,讓生活更好。
他們頭戴小紅帽,身著藍衣,出沒在遵義的各個社區(qū)街道;他們任勞任怨,不計酬勞,給這座城市帶來溫暖;他們來自不同崗位,卻有著共同的夢想,他們的名字叫做:遵義義工。
2014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赴遵義考察調研,首站便選擇遵義市社會義工協(xié)會,并對其“遵道興義”的大愛善行給予了高度贊賞。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短短三年間,遵義義工的隊伍從最初的40多人增長到6000余人,以其服務社會、傳遞愛心的志愿理念,成為這座城市最美麗的名片。
故事一:“愛心叔叔”卓先順
“謝謝您,卓叔叔!是您的資助讓我改變了命運?!?/p>
9月18日,卓先順的手機收到一條彩信,發(fā)信人叫胡立濤,原遵義二中學生,現(xiàn)在某部隊當兵服役?!叭绻皇沁@條信息,我都記不起來他是誰了?!笨粗掌锖簧碥娧b,精神抖擻,卓先順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對于許多遵義人來說,卓先順這個名字并不陌生。“貴州省第三屆道德模范獎”、“全國十大杰出紅十字優(yōu)秀志愿者”、“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各種榮譽和成就,記錄著這位志愿者的公益經歷。
從1988年起,卓先順就走上了公益之路,在長達20多年的志愿服務生涯中,他匿名向社會和個人捐款3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0余人。
“看著需要幫助的人那充滿渴望的眼神,我就坐不住?!弊肯软樳@樣闡釋自己從事志愿服務的初衷。也許是少時的坎坷和受助經歷讓他刻骨銘心,2009年,卓先順辭去遵義煙廠中層干部職務,一心一意地做起了“全職志愿者”。不過,多年的志愿服務經驗告訴他,僅憑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在卓先順的努力下,2011年6月18日,遵義市社會義工協(xié)會掛牌成立,成為全省第一家在政府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社會義工(志愿者)組織。
義工協(xié)會的成立讓卓先順信心倍增。除了幫助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卓先順還把焦點放在幫助“問題青少年”上。讓他感到自豪的是,今年4月,義工協(xié)會與遵義市紅花崗區(qū)司法局共同簽訂《社區(qū)矯正項目合作協(xié)議書》,把社區(qū)矯正納入了義工協(xié)會的工作范疇。
“沒有卓叔叔,沒有這一年的志愿服務,我不可能有這么快的改變?!爆F(xiàn)年21歲的張勇(化名)是一名社區(qū)矯正人員,2010年1月因持刀搶劫罪入獄,考慮到服刑期間表現(xiàn)良好,張勇于2013年6月25日被都勻監(jiān)獄裁定假釋,并在老義工王斌的推薦下來到義工協(xié)會“找到啦”失物招領站。
“剛開始很擔心別人接受不了自己,幸好卓叔叔一直耐心地引導我、鼓勵我,給予我許多情感上的關懷,讓我覺得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比缃竦膹堄鹿ぷ髑趹⒈憩F(xiàn)突出,9月正式進入義工協(xié)會上班,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遵義義工”。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卓先順表示,做義工,不僅要讓需要幫助的群體得到及時幫助,還要讓自己在奉獻的同時自我提升,從而更有尊嚴地幫助他人。
故事二:“美心”理發(fā)師冉小雄
冉小雄很忙。
作為貴州參加國際美容美發(fā)東亞論壇交流會的唯一代表,9月15日,他剛從日本飛回來,緊接著又參加了2014年“尋找最美遵義人”電視主題晚會。
冉小雄說,為期10天的日本之行,讓自己對美發(fā)與志愿服務如何密切結合的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他還表示,目前籌備的虎后山社區(qū)“小熊美發(fā)愛心連鎖店”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月底就能開張。
這并不是冉小雄的第一家愛心連鎖美發(fā)店。他從1992年開始經營美發(fā)店,20年間,其美發(fā)店已經擴大發(fā)展為15家連鎖店,提供了近千個就業(yè)崗位。2013年,冉小雄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小熊美發(fā)愛心連鎖店”,義務為社區(qū)孤寡老人、貧困人群以及殘疾人等群體理發(fā)。
“我希望用最好的手藝,讓每個進店的人既能美發(fā),又能‘美心,帶著幸福的心情過好每一天。”愛心美發(fā)店每天都有二十幾位顧客,這讓冉小雄無比高興。
當年只有15歲的冉小雄來到遵義流浪乞討時,正是因為一位好心人的收留才改變了命運,“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哪能知道幸福的珍貴”。多年來,正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冉小雄連續(xù)資助周邊的困難群體,貧困學生、留守兒童、農民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冉小雄為社會捐資累計15萬余元。除自己慷慨解囊外,他還積極牽線搭橋,號召身邊的朋友投身公益。
“冉老板就是這樣一個充滿著正能量的人?!痹诶戆l(fā)店員工周萬友看來,在跳槽率極高的理發(fā)行業(yè),“小熊美發(fā)店”至今依然能夠把員工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有的甚至一干就是十多年,這和冉小雄的人品不無相關。
為了讓志愿服務工作常態(tài)化,冉小雄發(fā)動美發(fā)店員工組建遵義市小熊美發(fā)志愿服務隊,并以團體會員的身份加入“遵義市社會義工協(xié)會”。自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他先后多次帶領志愿者們上門服務,到市養(yǎng)老院、精神病康復中心、孤兒院等機構義務理發(fā)、捐款捐物。
談及未來,冉小雄說,他想開更多的愛心連鎖店,方便更多的困難群體,從而把愛心覆蓋到每個社區(qū),傳遞給每個人。
故事三:“追夢人”孟瀅
也許,對于28歲的孟瀅來說,用“必然”一詞來解釋她與遵義義工的緣分更為恰當。
還在遵義市清華附中讀高三時,孟瀅和好友秦雙一起創(chuàng)辦了“遵義抱抱團”。那年冬天的情人節(jié),她倆就在料峭的寒風中舉著“享受溫暖·拒絕冷漠”的牌子,沿著老城步行街緩步行走,用一個簡單的擁抱,向路人送去溫暖。
享受溫暖,拒絕冷漠。依然是為了這個夢想,2013年10月,孟瀅辭了在紅花崗公安分局穩(wěn)定的工作,踏進了遵義市社會義工協(xié)會的大門。
剛到義工協(xié)會時,孟瀅主要負責會場布置以及交接、助理工作,偶爾也跟隨同事下鄉(xiāng)走訪,日子過得不疾不徐。不過,自從成為義工協(xié)會“進城務工婦女援助項目”的負責人后,孟瀅感到身上的擔子陡然沉重了起來。
“一是因為這是中央財政下來的項目,再者,自己還是個新手,到底能不能勝任?”孟瀅坦言,在最困惑的時候,她也曾無數(shù)次質疑過自己。好在對夢想的執(zhí)著追逐,加上同事們的鼓勵和關心,讓孟瀅堅持了下來。
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范項目,“進城務工婦女援助項目”旨在通過開展就業(yè)指導、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相關活動,讓婦女們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令孟瀅沒有想到的是,項目開展之初并不順利,一些婦女要么不了解,要么不愿意,甚至還有人認為參加培訓耽誤出工,得不償失。為此,孟瀅開始選擇性地家訪,大力宣傳項目工作。
“都記不清她來過多少次來了,”42歲的進城務工婦女羅方群說。一年前,羅方群的兒子因尿毒癥去世,婆婆又患上了腦血栓半身癱瘓,家里生活非常困難。得知這一情況后,孟瀅多次鼓舞羅方群,并帶領她參加義工協(xié)會主辦的活動,在今年5月“進城務工婦女”首屆大型招聘會上,羅方群與遵義市東大肛腸醫(yī)院成功簽約一份保潔工作,每月領取2000元的工資,解決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經過孟瀅和同事的多方努力,“進城務工婦女援助項目”工作開展接近一年,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不少婦女還主動找到“進城務工婦女援助站”進行咨詢。看到一個個婦女因此得以改變,一個個家庭因此得到改善,作為項目負責人,孟瀅由衷感到欣慰。
今年9月,孟瀅再次被委以重任——成立遵義市眾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貴州探索‘社工+義工模式。不過,孟瀅卻再無疑慮,因為無論對她本人還是對義工協(xié)會來說,這條道路前景廣闊。(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