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麟
[摘 要]典雅愛情觀的產(chǎn)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從文化層面上說,凱爾特神話、基督教、圣母崇拜都對典雅愛情觀的形成產(chǎn)生了影響,都應被看做是其源頭。而從社會現(xiàn)實的層面來看,貴族婚姻狀況、女性地位等現(xiàn)實因素也為典雅愛情觀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基礎。各種因素在貴族宮廷的交匯融合,最終催生出了典雅愛情觀。
[關(guān)鍵詞]典雅愛情觀;凱爾特神話;圣母崇拜;貴族宮廷
所謂“典雅愛情觀”,是一種中世紀曾廣泛流行于西歐的愛情觀念,這種愛情觀推崇年輕騎士和已婚的貴婦人之間的愛情,強調(diào)精神層面的戀愛而不突出戀人之間的肉體關(guān)系。這種愛情觀還常常將女性過度理想化,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愛情游戲中完全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全副武裝的騎士在愛情游戲中卻常常扮演弱者的角色,心上人的一顰一笑都能讓其赴湯蹈火。那么,這種在今天看來完全是提倡“婚外戀”并且有些畸形的愛情觀,為何會產(chǎn)生于中世紀的西歐呢?下面,我想從文化源流和社會現(xiàn)實兩個層面,對典雅愛情觀的成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典雅愛情觀的文化源頭
一種社會觀念或文化現(xiàn)象,其形成一般都會有文化層面的原因。而典雅愛情觀的形成,是多種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下面,我就簡要地列舉幾個典雅愛情可能的文化源頭。
第一,古代的凱爾特神話故事。說到典雅愛情,很多人都會聯(lián)想到圓桌騎士蘭斯洛特和亞瑟王的王后圭尼維爾之間的愛情故事。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故事和一個更早的凱爾特神話——《芬尼亞故事》中某些情節(jié)的相似性?!斗夷醽喒适隆分饕v述的是英雄芬恩(Finn)和他領導的“芬尼亞勇士團”的冒險故事。在一些愛爾蘭的文學作品中,芬恩被看作是一個生活在公元3世紀的歷史人物,但有人認為他作為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在這之前幾個世紀就已經(jīng)存在了(1)。在《芬尼亞故事》中,芬尼亞勇士團有一位名叫迪爾姆德(Diarmuid)的英雄,他曾被一位仙女賜予一顆具有魔力的痣,任何女性只要注視迪爾姆德臉上的這顆“愛痣”都會馬上愛上迪爾姆德。在勇士團領袖芬恩的婚禮上,新娘格羅妮婭(Gráinne)見到了迪爾姆德并愛上了他,她用一個“誓約”(蓋爾語作geis)命令迪爾姆德帶她私奔。按照當時的習俗,如果拒絕“誓約”,迪爾姆德將喪失英雄的榮譽;而如若接受這一“誓約”,迪爾姆德又將成為背棄領袖的叛徒。面對兩難的選擇,迪爾姆德幾經(jīng)猶豫,最終還是決定帶格羅尼亞私奔。芬恩因此非常憤怒,他假裝原諒了兩人,但最終還是借一次狩獵野豬的機會害死了迪爾姆德。這個事件暴露了芬恩性格中的陰暗面,并最終成為了芬尼亞勇士團盛極而衰,由正義轉(zhuǎn)向邪惡的分水嶺。而在一些關(guān)于亞瑟王的故事中,也正是亞瑟王、圭尼維爾和蘭斯洛特之間的三角關(guān)系導致了圓桌騎士的分裂。這種君主、君主配偶和勇士之間的三角關(guān)系,還是其它很多凱爾特神話故事的主題。這種三角關(guān)系,雖然和后來中世紀傳奇故事中的典雅愛情還有一定區(qū)別,但顯然已經(jīng)包含了其中的一些要素。如果說亞瑟王的故事尚且還披著一層基督教的外衣的話,《芬尼亞故事》等凱爾特神話故事卻完全是前基督教的??梢?,產(chǎn)生于基督教背景下的典雅愛情觀,其中卻包含著一些前基督教的異教文化因素。
第二,基督教的兩性觀。對于女性,基督教一直抱持著一種非常矛盾的態(tài)度。一方面,當初在伊甸園里正是夏娃經(jīng)不起蛇的誘惑,慫恿亞當和自己一起偷吃了禁果,才導致人類被逐出伊甸園。猶太教和基督教認為,女性必須承受生育的痛苦,正是因為她們的罪比男性更大。但另一方面,耶穌基督又是通過圣母瑪利亞的子宮孕育并降臨人世的,而男性在這個過程中并未起到作用,這又使得基督教世界保留了出現(xiàn)女性崇拜的可能性。這里,我先談第一方面對于典雅愛情的影響;而關(guān)于圣母崇拜的內(nèi)容,我將在后面單獨討論。羅馬帝國時期的一位基督教徒特爾圖良(Tertullian)曾說過:“女人啊,你是魔鬼的大門,你把連魔鬼也不敢直接攻擊的人引入歧途。上帝之子不得不死是你的罪過;你要永遠舉哀,永遠衣衫襤褸?!保?)而基督教對于女性的譴責,很多時候是和對性行為的譴責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統(tǒng)的基督教性愛觀認為:“人類的性愛是有罪的;不反對婚姻,但獨身更好;牧師則有獨身的義務。”(3)所以,典雅愛情雖然克服了“厭女癥”的情緒,但是提倡的仍然是騎士和貴婦人之間精神上的戀愛而非肉體上的結(jié)合,可見仍未擺脫基督教禁欲主義思想的影響。。
第三,圣母崇拜的影響。特別說明的一點是,我之所以沒有把圣母崇拜的影響歸入基督教因素中,是因為這種思想的根源可以在基督教產(chǎn)生之前的異教文化中找到。表面上看,耶穌基督是身為處女的瑪利亞因上帝的意志而孕育的,這種“圣靈受孕”把她和包括夏娃在內(nèi)的背負著原罪的女性區(qū)別開來,使得早期基督教徒當中產(chǎn)生了很多圣母崇拜的思想。但事實上,圣母瑪利亞之所以受到崇拜,正是因為她生育了耶穌;這種情結(jié),恐怕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人類對于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上去。此外,如同諾亞方舟的故事在兩河流域有更古老的原型一樣,“處女生子”的情節(jié),也不是基督教的原創(chuàng),上古時代中東關(guān)于牧神阿蒂斯的神話故事當中就有類似的內(nèi)容。(4)羅馬帝國分裂后,西方拉丁教會對于圣母崇拜雖然未明確表示過反對,但至少也是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的,這使得西歐的圣母崇拜只能在部分人群之中以類似“地下文化”的方式存在。但是在東方,在拜占庭帝國所統(tǒng)治的地區(qū),圣母崇拜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土壤:埃及產(chǎn)生過曾風行整個地中海沿岸的伊西斯女神崇拜;而中東地區(qū)對于大地女神、豐產(chǎn)女神等的崇拜也由來已久。因此,圣母崇拜的思想,在拜占庭帝國比西方各國流傳得更廣,影響也要大得多。大概到十世紀之后,尤其是十字軍東征開始之后,西歐和拜占庭的交流逐漸加強,使得拜占庭文化傳入西方,這其中也包括圣母崇拜的內(nèi)容。此后,西歐的圣母崇拜風潮逐漸興起,圣母瑪利亞取代夏娃成為很多基督徒心目中的第一女性形象。圣母崇拜,使得西歐騎士心中被教會壓抑的母性崇拜和愛慕異性的本能找到了一個出口。而典雅愛情觀,不過是這些本能在教會高壓之下的另一種扭曲的表現(xiàn)形式——重要的不是騎士愛慕的貴婦人本來是個什么樣的人,而是一個陌生的女性名字能夠在騎士心中激起怎樣的美好想象。因此,在關(guān)于典雅愛情的文學作品中中,女性往往不是以一種日常生活中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而是被被騎士過度理想化,成為散發(fā)著神性的光輝,高高在上的女神一般的角色。
二、典雅愛情觀的現(xiàn)實根源
一種觀念能夠形成并傳播開來,除了文化上的因素,必然還要有社會現(xiàn)實層面的原因。典雅愛情觀的形成,當然也是和西歐當時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下面,我就簡單地列舉幾個典雅愛情觀的現(xiàn)實根源。
第一,將愛情和婚姻完全割裂開來的社會現(xiàn)實。在封建勢力林立的中世紀西歐,對于一個貴族來說,婚姻主要是政治結(jié)盟或擴張領地的工具。對于一個男性貴族來說,在締結(jié)一樁婚姻之前,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領地繼承權(quán),己方領主和家族成員的意見,而不是女性的容貌和性格;對于更不自由的女性來說,婚姻的決定權(quán)更是操控在作為保護人的父親、兄弟以及他們的領主手里。所以,在中世紀的西歐,貴族之間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罕見的。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貴族婦女或是騎士,其向往愛情的本能都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反抗的念頭。然而,面對來自宗教和社會的強大壓力,如果想用實際行動反抗這種現(xiàn)實,如與情人私奔,則很可能會被當成通奸者面臨殘酷的懲罰。因此,這樣一種反抗情緒,只能存在于頭腦之中,時不時用委婉的方式流露出來,逐漸形成一種形而上的觀念。吟游詩人或?qū)懽餍≌f的人捕捉到了這些東西,并用詩歌和小說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這就產(chǎn)生了以典雅愛情為主題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又進一步推廣了典雅愛情觀。
第二,貴婦人在騎士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中世紀的西歐,騎士家庭的男孩也不是生來就擁有騎士頭銜。他們必須接受長時間的教育和訓練,為成為一個合格的騎士做好充分的準備。騎士和貴族家庭的男孩,大概從七歲起就要被父親送到領主或其他貴族家里,作為一個侍童,接受所謂的“騎士教育”;而負責對幼童進行初期教育的,正是領主夫人,這一階段一直要持續(xù)到侍童十四歲成為騎士扈從為止。(5)領主夫人對侍童的教育,除了宗教信仰和社會道德等內(nèi)容,還包括向這些未來的騎士灌輸保護女性、為了滿足女主人的要求應不惜赴湯蹈火這一類的觀念。這一階段的生活經(jīng)歷,勢必會對騎士的精神世界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不但產(chǎn)生出一種對于年長女性的依戀之情,也把女性至上的觀念深深植入了騎士的意識之中;而這些普遍存在于騎士心中的萌芽一般的情愫和觀念,正是典雅愛情觀得以形成的心理基礎。
第三,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早在古典時代,在日耳曼蠻族社會中,女性的地位就比希臘羅馬的婦女高。到了中世紀,這種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之一便是女性也能擁有對領地的繼承權(quán),尤其是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前提下,女性也能成為領主。然而,中世紀的早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女性繼承人只能通過婚姻,讓她們的丈夫來承擔與她們死去的父親受封土地相當?shù)能娛铝x務。(6)然而,十字軍東征期間,大量的貴族和騎士前往中東作戰(zhàn),其中很多人再也沒能回到歐洲。因此,歐洲出現(xiàn)了很多失去了男主人的封地,原領主的母親、妻子和女兒代替他們承擔起了管理領地的職責。例如獅心王理查的母親愛蓮諾(Eleanor),擁有法國安奎丹的富庶廣闊的領地,先后嫁過法英兩國國王;在理查參加十字軍東征期間,她有效地穩(wěn)定了安奎丹和英國的局勢,在身后給自己的兒子強有力的支持;而在理查東征歸國途中被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俘虜并被轉(zhuǎn)到法國囚禁之時,又是愛蓮諾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巨款將他贖回。總之,這一時期,一部分貴族女性走上政治的前臺,展示了她們特有的完全不同于男性貴族的魅力,這也為典雅愛情觀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四,貴族宮廷的興起。中世紀早期,由蠻族勇士轉(zhuǎn)變而來的騎士不知禮儀和修養(yǎng)為何物,也不懂高雅的娛樂活動,只知聚在領主的城堡中暴飲暴食,爛醉如泥。在這樣的社會土壤中,典雅愛情觀顯然是沒法產(chǎn)生的。然而,隨著西歐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摩爾、阿拉伯和拜占庭的宮廷文化的傳入,貴族宮廷開始在歐洲興起。12世紀以后,法國的安奎丹、勃艮第等公爵的宮廷,安茹、香檳、諾曼底的伯爵的宮廷,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宮廷,以及巴伐利亞、布倫瑞克等地的宮廷,都逐漸成為了文化活動集結(jié)的中心。在這些宮廷當中,貴族和騎士們穿上華麗的服裝,頭發(fā)和胡須都經(jīng)過細心修飾,同時還學會了得體的舉止與談吐。此外,宮廷宴會是美麗的貴族婦女展示女性魅力的舞臺,又是富有才華的吟游詩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可以說,形成典雅愛情觀所必須的各種要素,正是匯集在了各個貴族宮廷之中。宮廷既為典雅愛情的形成提供了素材,又為它的傳播提供了市場。上面提到的愛蓮諾的安奎丹宮廷,甚至還曾設立過由貴婦掌控的專門用來糾正騎士粗魯言行的“法庭”,被“審判”的貴族和騎士必須誦讀向女士表示忠誠的詩篇,并將宮廷禮儀演示一遍直到貴婦們滿意才能離開。(7)可以說,12世紀的貴族宮廷之于典雅愛情和騎士文學,就如同17、18世紀的法國沙龍之于啟蒙思想。
總而言之,典雅愛情觀的產(chǎn)生,是多種文化因素和社會現(xiàn)實要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從文化上來說,凱爾特神話、基督教、圣母崇拜等都可以算作是典雅愛情觀的源頭,對于典雅愛情觀的形成,它們的作用是無形的,但卻又是不能忽視的。而從社會現(xiàn)實的層面來說,典雅愛情觀的形成又離不開貴族的婚姻狀況、女性地位等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因素。而貴族宮廷則成為了上面各種因素匯集的地方,對典雅愛情的產(chǎn)生具有最為直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索托、讓·帕特里斯·布代:《法國文化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荷]約翰·赫伊津哈:《中世紀的衰落》,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1997.
[3]倪世光:《鐵血浪漫:中世紀騎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注釋:
(1)《史前英雄:凱爾特神話》,荷蘭生活圖書公司編,費云峰、張曉寧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年,第56頁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第66頁
(3)唐紹洪:《論早期基督宗教的性愛倫理觀》,《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三期
(4)(英)詹·喬·弗雷澤:《金枝》,大眾文藝出版社1998年,第506頁
(5)汪麗紅:《騎士——且歌且戰(zhàn)的西歐貴族》,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29頁
(6)(美)朱迪斯·M·本內(nèi)特、C·沃倫·霍利斯特:《歐洲中世紀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第137頁
(7)汪麗紅:《騎士——且歌且戰(zhàn)的西歐貴族》,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