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興
我們家與馬寅初先生次子馬本初是親戚,本初先生的夫人唐申娟是我岳母的外甥女。1966年,我乘到京“大串聯”之機到了北京,在馬老東總布胡同的家,拜謁素所敬仰的寅初前輩,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馬老的長孫思澤先生。今年,他給我?guī)硪粌浴恶R寅初書信選》。書中有兩封信,過目難忘。一封是向胡適“討債”的信:
適之吾兄大鑒:今年本校在上海招考新生,曾在一枝香設宴酬客,共用去廿六元(余數不明),此外又用去電報費二元(余數不明),計共二十八元,悉由弟墊付。除去上年存在弟處之二十元外,尚欠弟洋八元,即希報告會計課照付為荷。此請刻安
弟馬寅初上
此信原載《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黃山書社1994年出版。它用“國立北京大學用箋”書寫,年份是1921年11月10日。信中的“洋”指民國早期通用的銀元。八個大洋是個小數目,但民國初年至抗戰(zhàn)爆發(fā)前1937年,物價低廉,每月有十一二元的收入,可保中人之家衣食無虞。馬老家有妻兒要養(yǎng),這八元錢可以彌補家用,是墊付的公款,自應向北大討還。
另一封信是拒絕“委座”津貼:
騮先先生道鑒:小女之事,承荷關垂,銘感五內。惟百年、士遠先生處,還祈費神當面一談,以便早日發(fā)表。委座賜予之津貼,因目下收支勉強適合,一時尚不需要。如將來物價繼續(xù)增高,確有不能維持時,當再向委座討飯吃。務乞代為轉呈,不勝感激之至。專肅奉復。順請道安
弟馬寅初謹啟
此信寫于1943年3月3日,受信人騮先,即時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的朱家驊。兩層意思,一是為解決女兒的工作問題,二則信的主旨是拒絕“委座”的津貼,“委座”指蔣介石。抗戰(zhàn)時期的重慶,物價飛漲,一般公職人員生活十分困難,每每要為衣食發(fā)愁,馬老也不例外,信的開頭所談女兒的工作問題,恐亦與此有關。信中說“如將來物價繼續(xù)增高,確有不能維持時,當再向委座討飯吃”,體現了馬老的氣節(jié)。
原件的上方有批語:“婉勸接受”,當是朱家驊的批語,我向思澤求證,他說據他所知沒有接受,不久,馬老便以“考察”為名,被送到貴州息烽集中營限制自由,蔣介石還派人送來一筆錢,為馬老夫人所拒絕。自己的錢即或八元也要討回來,“委座”給的“津貼”即使再多也不要。這就是馬老。
(作者為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