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材料從哪兒來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就煮不成飯,沒有材料便寫不好作文。要堅持寫生活日記,堅持寫讀書筆記,堅持剪報集報。只有堅持積累,寫作文時材料才會信手拈來。
關鍵詞:作文;積累;材料
如今互聯(lián)網社會,網絡上各式文章粘貼、復制,信手拈來,很多小學生不會寫作文,不愿寫作文,一方面是由于寫好作文的時間較長,學生興趣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寫作素材,無法寫出較高質量的文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褜懽魑谋茸髦箫埖脑挘敲次恼轮兴玫牟牧暇秃帽戎箫堄玫拿滓粯?,沒有米就煮不成飯,沒有材料便寫不好作文??墒遣牧蠌哪膬簛砟兀?/p>
一、留心觀察,堅持寫生活日記
作文素材的積累事關重要,大有學問,也大有前途,材料的來源,一是來自于書本,另一方面來自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有許多的見聞和感受,這些見聞和感受往往可以成為作文的內容。但是,如果我們平時不留心觀察,不注意積累,不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不可能寫具體、生動。這里告訴大家一個秘訣,堅持寫生活日記,是積累素材的最好方法。葉圣陶爺爺說過:“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的就記,一句話可以,幾百字也可以……”平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袖珍筆記本,走到哪里記到哪里。聽到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可以記下來;看到一處別致的風景,可以記下來;聽到別人有趣的話語,也可以記下來。這樣寫作文時就會有內容可寫。不過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寫生活日記一定要做到內容真實,不限形式,勤字為先,持之以恒,切忌挖空心思,胡編亂造。
二、廣泛閱讀,堅持寫讀書筆記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是夸張。事實證明,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取決于學生大量感性的語言積累和反復的實踐活動。古今中外,許多作家在談到寫作起步時,無一不提到得益于課內外的閱讀。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過目不忘”,因此,學生在閱讀時一定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堅持寫讀書筆記。英國學者培根說過:“做筆記使知識準確?!彼菤w納、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諸項能力共同參與的思維活動。讀書筆記的種類很多,學生可以根據文章的特點,寫成摘錄筆記、提綱筆記、情節(jié)筆記、抄錄筆記等,比如一篇文章的個別段落寫得很精彩,我們可以寫成摘錄筆記,有空時經常閱讀,做到熟能成誦;一篇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我們可以寫成情節(jié)筆記,以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讀書看報時,遇到好詞佳句、科學小知識、名人格言時,我們可以寫成抄錄筆記,并在以后寫作文時有意識地加以引用,以增強文章的辭采。
三、豐富課余生活,堅持剪報集報
要想寫好一篇作品,得花費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積累大量的知識信息。許多名家學者,把剪報作為收集資料,積累知識的一個重要方法。著名學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拓荒者胡適,早年赴滬讀書6年,他當時把《時報》上的許多小說、詩話、筆記、長篇的專著都剪下來貼成小冊子。他的這種習慣堅持了一輩子,無論是留美學習的青年時期,還是成為北大校長,到晚年時期,都不忘讀報、剪報、貼報。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他1921年至1922年的日記中,就剪貼報紙資料80多次。這些剪報都是他有目的、有意識的資料搜集,有的加上批語,有的注以出處,或長或短,表明自己的看法。
這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心觀察,勤于思考,注意積累。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課外讀物種類繁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讓父母、教師幫助自己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報紙雜志,認真閱讀,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優(yōu)秀作文、作文寫作知識介紹、科學小常識等剪下來,然后分門別類地粘貼在收集本上,經常翻翻。長期堅持這樣做,既豐富了我們的業(yè)余生活,又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何樂而不為呢?每當空閑的時候,大家翻開自己的剪報本,讀著校園生活和國家民俗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向別人學習寫作文的方式,既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又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知識。
這就是我要告訴大家積累材料的三個秘訣,記?。褐挥袌猿址e累,寫作文時材料才會信手拈來。在積累了材料的基礎上,教師再做以適當?shù)闹笇?,作文“無話可說”的局面必將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普及現(xiàn)代生活教育之路及其方案[M].生活教育社,1945-10.
[2]高子陽.讓100%的學生喜歡上寫作[J].人民教育,2005(15/16).
[3]張國良.新課改下推進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若干嘗試[Z].2003.
作者簡介:王紅梅,女,1978年1月出生,就職于蒙城縣城關鎮(zhèn)第六小學,本科,研究方向:有效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