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正的教學是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的教育是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收獲幸福,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通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告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請記住愛是不能忘記的。
關鍵詞:愛心;天職;動力;人格
三尺講臺,粉墨耕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教育崛起,教師為基”的今天,每一位平凡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風雨中守護,在信念中堅守,用自己的愛心演繹了一曲曲動人的愛的奉獻之歌。
一、愛是教師奉獻的天職
有人說,人的內心有兩根琴弦,一根是魔鬼的琴弦,一根是天使的琴弦。而教師的責任就是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琴弦,只有純潔真摯的愛心才能撥動學生心中那根天使的弦。由此看出愛心是能夠挽救一個學生,能夠成就學生未來的。而我認為,培育一個品德高尚的學生比培養(yǎng)一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學校,對家庭,甚至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因此,教師的關愛能給學生、家庭、社會帶來快樂和幸福。關愛學生,奉獻學生,成就學生,這是教師的天職。
今年我接手的三(4)班有一個聞名全校的問題學生,打架、曠課、遲到、撒謊、偷別人東西等成了家常便飯。在我未接該班之前,就對這個學生早有所聞,接班之后,更讓我想不到的是這個問題學生竟然是一個瘦小可憐的男孩,可為什么會這么調皮呢?讓所有的教師同學都頭疼呢?
我想,首先,我應該了解這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造成現(xiàn)在這種情況的原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這個學生家庭條件很差,父母沒文化,在附近幫別人打零工,掙不了幾個錢,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簡單粗暴,同時也了解到該生雖然有許多缺點,但是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思想單純,敢作敢當,希望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等。了解清楚后,我制訂了一系列的教育幫扶措施——從家長和學生兩方面入手進行教育。準備在征得家長同意的基礎上,給家長介紹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改變目前“棍棒式”教育的尷尬境地,同時希望能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學校教育方面,我準備改變原來教師對該學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態(tài)度,不從學習這方面著手,而是從平常的生活中去鼓勵他、信任他,讓他重新找回自信心。
首先,我與他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不要用“棍棒式”的教育來解決問題,要多關心他、親近他,并時常與他交流。通過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得到了家長的肯定與支持。其次,在學校方面,我經常找他談心,告訴他老師很喜歡他,并時不時對他提出要求,希望他逐步改正自己的缺點。再次為他“平反”。以前班上丟東西,基本上所有學生在沒有經過任何查證的情況下,就會把“罪名”安在他的頭上。而現(xiàn)在,班上發(fā)生類似事件,我都會經過調查、確認,如果不是他做的,我都會在班上給他澄清事實,讓他感受到教師與同學對他的信任。此后,只要他有一點兒進步就不吝表揚,給他鼓勵,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記得有一次他沒回家睡覺,當時我沒有責怪他,而是關心地問他冷不冷,有沒有感冒,讓他家人送來干凈的衣服換上。再次從關心的角度提出以后不能再在馬路上睡了,這樣老師會擔心、會難過的。從此他再也沒有發(fā)生不回家的事情。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這個學生真的慢慢地變了,不僅在紀律常規(guī)方面能遵守紀律,在學習方面也比以前認真了。從以前的作業(yè)從不完成到現(xiàn)在的作業(yè)基本上都能完成,有時還提前完成。雖然他現(xiàn)在還沒完全改正缺點,但我有信心,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改正他的缺點,變成一個好學生。
社會發(fā)展要依靠教育,教育要依靠學校,學校發(fā)展要依靠教師。學生成才與否,關系家庭、社會,轉化一個學生,幸福一個家庭;轉化一個學生,幸福學生終生。關愛學生,是教師應盡的職責。
二、愛是學生前進的動力
愛是一種智慧,愛是一份幸福,愛更是一種動力。尊重、信任是教育的基礎。關愛、呵護能使教育結出累累碩果。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讓教師更容易走進學生。總之,愛會給學生溫暖和幸福感,會更好地引領學生勇往直前。正因為教師的這份愛,這份情,才化成了學生前進的動力,才激勵起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還記得那是2011年時,我是初三(3)班的物理老師,當時在班上有幾位學生因違反了紀律被請家長協(xié)助教育。第二天其他的家長都來了,唯有李建(化名)的家長沒有來。我問李建為什么家長不來,他支吾了半天都沒說出所以然,我有點生氣,聲音不免提高了:“你總得給我一個理由吧!”他聽了后仍然不說話,一副想哭的樣子。我想了想,輕輕地對他說:“你可不可以告訴老師你心里的想法?”他低著頭,低聲地說:“我怕媽媽傷心,我不想讓媽媽傷心。”聽到這句話,我愣住了。我知道,此時的他需要的不是斥責,而是理解和寬容。于是,我答應他可以不讓媽媽來學校,并且暫替他保守秘密,但是希望他以后做事時要多替媽媽想想,不要再像以前那樣任性,讓媽媽擔心、傷心……那天,他離開的時候對我說了一聲“謝謝!”從那以后,我時時留意他的生活,處處關心他的學習,慢慢的,李建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調皮搗蛋了,學習也認真了,成績一步步提升了……到畢業(yè)時,他由原來的問題學生一躍成為班上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從這件事中,我懂得了教育需要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機智聰敏,教師更要理解寬容學生。正由于教師的這份關愛,才喚醒了一個迷失的學生,也正由于教師這樣的關愛,才給學生前進的力量。
三、愛是學生健全人格的起點
成長的環(huán)境決定學生的性格。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環(huán)境可以塑造人,環(huán)境也可以改變人。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塑造人,惡劣的環(huán)境可以毀滅人。
恐懼中長大的學生,將來容易畏首畏尾;指責中長大的學生,將來容易怨天尤人;敵意中長大的學生,將來容易好斗逞能;嘲諷中長大的學生,將來容易消極退縮;羞辱中長大的學生,將來容易心存內疚;鼓勵中長大的學生,將會充滿自信;關愛中長大的學生,將會心胸寬廣充滿愛心。為此,家長、學校和社會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理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作為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的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關愛,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關愛與幫助,教師的關愛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和源泉。
關愛學生是教師的職責,關愛能為學生健康成長錦上添花。教師們,請記住,愛是不能忘記的。
參考文獻:
王艷茹.點滴之處盡顯愛心[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0(19).
作者簡介:管安會,女,1976年9月出生,???,就職學校:重慶市永川區(qū)五間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