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景麗
經(jīng)濟的發(fā)展促使社會對于美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我國各類非美術院校也相繼開設了美術類專業(yè),專業(yè)方向也迅速擴充到30余類。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計算機圖形圖像學為基礎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成為各個設計領域必不可少的手段,能否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已經(jīng)成為考核美術設計類人才的必要條件。因此,各學校美術類專業(yè)紛紛開設相關課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課成為了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各種教材應運而生。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各出版社、出版公司都出版了大量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材,收到了較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然而,通過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調(diào)研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些教材中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及時做出調(diào)整,對改善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非常必要。
目前,在各高校美術設計類專業(yè)中,設計思維訓練課程、繪畫技能課程、計算機技術應用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主要模塊。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已經(jīng)成為專業(yè)主干課,部分課程甚至成為專業(yè)基礎課。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學習主要以軟件應用為主,軟件主要包括 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和 Painter等平面設計類軟件;Flash、3ds max、Maya等動畫設計類軟件;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影視后期編輯軟件;Dreamweaver、Frontpage等網(wǎng)頁設計類軟件;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體設計類軟件;AutoCAD等制圖類軟件。這些軟件都是以計算機圖形學為基礎的程序軟件,要真正的掌握好軟件的應用必須簡單了解計算機圖形學的基本原理并理解其構(gòu)建的內(nèi)在邏輯。此外,這些軟件的設計都是建立在盡可能多的針對最廣泛應用領域這一理念之上的,這必然形成軟件功能模塊的繁多與軟件應用者應用范圍相對單一的矛盾。例如:Photoshop軟件中既有平面設計所必須的繪圖、較色等功能,又有制作簡單動畫的功能。一般平面設計的用戶只需要了解繪圖、較色等功能即可,并不需要對軟件所有功能的掌握,因此,在相關教學中對軟件的學習應有所側(cè)重,而不是全面掌握。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根據(jù)不同軟件學習的需要以及教師的自身特點,教學方法常采用功能講解法、案例教學法等。
1.功能講解法
功能講解法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通常由教師按照軟件模塊的劃分講解軟件的各種功能和命令,是一種以知識灌輸為特色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軟件的各種基本命令和功能,缺點則在于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常常是學習了一堆命令卻不明白這些命令在實際工作中有什么意義,如何去使用,也就是只掌握了知識沒學到技巧。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實際操作演示某個設計案例將相關步驟、命令演示給學生,然后由學生對操作步驟進行模仿,從而達到對相關命令的理解和對設計流程的掌握,這是一種以技巧演示為特色的教學方法。相比功能講解法,這種教學方法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容易學習設計流程以及相關命令在實際設計中的應用技巧。缺點則在于案例教學法只側(cè)重于具體實例所應用的命令和功能講解,學生不能掌握全部的功能,一旦遇到真正的設計任務往往無從下手。也就是說只掌握了一些固定的技巧,由于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所以無法一通百通。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中,最可取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將功能講解法和案例教學法結(jié)合起來,通過功能講解使學生對軟件從宏觀和微觀上建立初步的了解,學習到軟件相關的基礎知識,再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掌握軟件功能、命令的具體應用方法以及應用思路,掌握實際應用的技巧。
計算機輔助設計已經(jīng)成為各個設計行業(yè)領域主流的設計方式,具備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成為考評人才的重要指標,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課程成為相關美術設計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這必然導致了相關計算機輔助設計教材的繁榮。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希望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機械出版社等開始專門出版計算機輔助設計教材。發(fā)展到今天,全國大多數(shù)出版社都出版過相關書籍,計算機輔助設計教材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這些教材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常采用的功能講解法、案例教學法相對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教材是詳細的功能、命令介紹;另外一種教材則是以具體案例為主要內(nèi)容的功能介紹。能夠?qū)⒒A知識的鋪墊與應用技巧的講解通過功能介紹和案例展示有機結(jié)合的教材極少。
當前教材還存在同質(zhì)化嚴重的問題,85%的教材都屬于功能講解式教材,這些教材框架大同小異,內(nèi)容也幾乎完全一樣。由于軟件不斷升級換代,這些教材再版時大多只是增加軟件的新功能介紹,可讀性不高。
此外,對軟件構(gòu)架深層次的解釋,在教材中極為少見,多是對功能、命令的應用效果進行表面解讀,缺少對這些功能、命令工作原理的介紹,學生無法去理解這些功能和命令的應用技巧,只能通過機械的死記硬背方式做到“熟能生巧”。
根據(jù)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的需要,將軟件功能介紹和案例剖析兩種教學方法結(jié)合起來,構(gòu)建先進教材的框架??砂凑哲浖墓δ苣K進行章節(jié)劃分,在每一章節(jié)中首先介紹相關軟解功能、命令,在此基礎上,設計具體的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加深對功能、命令的理解。
在教材的最終部分還可以安排大型案例講解,通過這些案例將軟件的各個功能模塊有機的串聯(lián)整合起來,讓學生的設計思維和軟件應用思維結(jié)合起來,掌握軟件功能的內(nèi)涵不再成為軟件功能的“奴隸”,讓軟件真正成為設計者手中的工具。
增加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基本知識和軟件工具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知識的章節(jié),讓學生從原理上理解軟件。例如在photoshop的教材中,可以將軟件的計算機圖形學基礎以及位圖的定義原理、不同色彩模式和色彩通道的構(gòu)建原理、濾鏡的工作原理等詳加介紹;在Maya的教材中,對各種建模方式的數(shù)學原理、材質(zhì)貼圖的計算機語言等加以說明。通過這些相對深奧卻又直接的說明,讓學生建立起計算機圖形學的基本知識架構(gòu),掌握各功能模塊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了解具體命令的運行原理,從而建立起自主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礎,并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具備對同類軟件及相關功能的自學能力。
由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課時有限,不能在課堂上將軟件全部功能及應用技巧詳細講解,因此必須將課內(nèi)教學和課外作業(yè)緊密結(jié)合起來。在教材中增加課后練習和思考部分,以課題的形式布置作業(yè),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解決實際設計問題。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是美術設計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材的建設應以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基礎,以理論知識、功能講解、案例剖析、課外作業(yè)為教材的具體框架,確保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