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鎮(zhèn)千
京劇作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代表性藝術形式,其美感是其他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媲美的。其中“武生”行當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行當,是傳統(tǒng)戲曲行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武生”分為短打武生,箭衣武生,長靠武生,勾臉武生也就是紅生,武生在表演藝術中既講究帥、美、脆,如身手敏捷,身輕如燕,“走邊”就是短打的基本程式動作,一身輕裝,動作干凈利落,步伐輕盈。長靠武生是劇中主要角色之一,更是具有身份人物特性,長靠武生在臺上就要有派頭,有英氣,威風凜凜,帥氣十足。程式的動作,扎靠旗,登厚底,“起霸”從外表看特顯“邊實”,線條也很優(yōu)美,其表演中每次反轉,甚至每一步,每一個亮相,都離不開平時的千錘百煉,比如《挑滑車》劇目,為了突出高寵人物英勇氣質(zhì),上場背對觀眾,先不把正臉給觀眾是讓觀眾有種神秘感,到演員最后一鑼的亮相那就是新鮮感了,看看這個演員的舞臺氣度,對人物尺寸的把握,個頭扮相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這樣“碰頭好”才能叫下來,隨著兩腿前行,緩式起云手往后拉至九龍口,起云手跨腿一顫,緊接一個翩腿,抖靠馬步亮相,這一組動作技巧,不求多難,而且要求以穩(wěn)順和鮮明的節(jié)奏去完成,快中有慢,慢中有快,一氣呵成,主顯高龐的威猛,更顯劇中人物的功底和表演者功力,游刃有余,節(jié)奏鮮明。
武打是武生行當里的特色之一,也是一些劇目的組成部分,它除了要求演員要有過硬的基本功以外,更要打出情節(jié),打出人物來。京劇中的武打,同樣也是一種舞蹈,因此講究身段,打得要有節(jié)奏感與緊湊感,由慢到快,由快到慢,慢要用身法往大了打,每下貼合著還要注重武打表情;快要每下到位,打三分收七分,速度與力量,火爆卻不能拙,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身段,就不會給人以美感,因為開打是表現(xiàn)人物在格斗,所以要打得穩(wěn)、準、狠,但這畢竟是演戲,只強調(diào)真實不行,還得有藝術,而身段好不好看,那不僅是技術而更是藝術。
京劇武生的魅力很難用幾點幾條來把它勾勒出來。它的唱腔時而雄渾勃發(fā),時而清麗怡人,它的程式化動作簡明而不失逼真,甚至一個眼神傳遞也有那么富有韻味,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發(fā)展之路,飽含著我們民族的創(chuàng)造激情,樂觀向上,通過學習,通過對京劇人物性格深刻了解,認識明白了戲中的“技”是為“戲”服務的,再好的技巧只要不符合人物是不能添加采用,嘩眾取寵。人物的刻畫必須因戲而異,因人而別,要演出感情劇情,要力求打動觀眾,把握角色內(nèi)在精神,按劇本提供的規(guī)定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運用語言、形體、動作,創(chuàng)造角色形象,為觀眾呈現(xiàn)出更精彩的表演。
京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發(fā)展之路,飽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歷史,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激情特性,從徽班進京時的“同光十三絕”,到“四大名旦”、“四大須生”,京劇發(fā)展到今天,凝結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畢生心血,沒有任何一種特別的藝術可以取代他的位置。通過實踐學習,作為一名京劇工作者,更應該把京劇的美繼承并發(fā)揚光大,讓更多的世人了解并喜愛這門藝術,使其永遠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