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華南理工大學與國內外一流大學SCIE論文比較

        2014-11-19 12:20:31李娜
        圖書館界 2014年5期
        關鍵詞:華南理工大學

        李娜

        [摘 要]利用SCIE數據庫,統計出2004—2013年間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被SCIE數據庫收錄的論文情況,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比較分析被收錄論文數量、H(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和國際引用率等指標,研究各指標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客觀反映出華南理工大學與國內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之間的差距。

        [關鍵詞]SCIE;華南理工大學;被引頻次;H因子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科學引文索引(SCI-Expanded)是由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I)根據現代情報學家尤金·加菲爾德博士(Eugene Garfield)等人建立的著名科技文獻數據庫[1] 。SCIE數據庫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比較客觀、定量和易操作指標,它在衡量國家、科研機構或大學的科研實力、評價科研人員的學術水平等方面發(fā)揮著一定作用[2]??萍颊撐牡臄盗亢唾|量是科技產出的重要指標之一,一所高校被SCIE數據庫收錄科技論文的多少,被視為其科研水平、科技實力和綜合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標[3]。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蒲薪涃M支持力度的加大,高校的科研實力在不斷的增強,華南理工大學科研工作有了較大進展,發(fā)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是,華南理工大學與國內外一流大學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呢?為了更加理性地了解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水平,本文將華南理工大學與國內外一流理工大學的SCIE科技論文進行比較分析,主要選擇了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兩所理工類大學,即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通過將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指標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華南理工大學與國內外兩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之間的差距,為制定更為合理的科研政策提供參考依據,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借鑒。

        1 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檢索平臺中的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數據庫,研究對象是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學者發(fā)表在SCIE收錄期刊上的科技論文。在SCIE數據庫中,以作者單位(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年份進行交叉檢索。例如:分別以“s china univ technol”“Tsinghua Univ or Tsing hua Univ”“MIT”作為“地址”的檢索詞,分別以“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作為“出版年”的檢索詞,即對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2004—2013年期間發(fā)表的SCIE科技論文逐年進行統計,然后利用Web of Science數據庫分析功能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另外,以 “Tsinghua Univ or Tsing hua Univ”作為“地址”檢索詞會檢索出臺灣清華大學(英文: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學者發(fā)表的論文,所以在檢索結果頁面利用“機構擴展”功能再進行精煉,篩選出北京清華大學學者發(fā)表的論文。檢索時間為2014年5月5日。

        2 數據統計

        分別對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2004—2013年SCIE科技論文數量、H因子、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國際引用率等指標進行逐年統計,詳見表1、表2和表3。

        表1 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統計表

        從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在上述10個統計年份中,分別以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為作者單位發(fā)表的SCIE科技論文數量、H 因子、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國際引用率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3 數據分析

        3.1論文數量

        2004—2013年間,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作者單位,共有12 455篇論文被SCIE收錄,以清華大學為作者單位,共有42 569篇論文被SCIE收錄,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作者單位,共有52 248篇論文被SCIE收錄。

        圖1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數量分布

        從論文的產出量來看,高??萍颊撐臄盗康姆€(wěn)步增長,某種程度上說明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在不斷的增強。從圖1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從總體數量比較來看,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已相對接近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數量,但是華南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SCIE科技論文數量還不及清華大學2004年SCIE科技論文數量,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要想躋身于國內一流大學乃至世界一流大學之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基于表1、表2、表3的統計數據,進一步對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增長率進行比較分析(科技論文增長率=(目標年份指標—上一年份指標)/上一年份指標),詳見圖2。

        圖2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增長率

        從圖2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數量變化規(guī)律相對穩(wěn)定,近10年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4%,8.1%]區(qū)間內變化;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基本保持增長趨勢,雖然在2007年出現過負增長,但不影響增長的總體趨勢;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增長率均高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增長率,除2010、2012年增長率分別為3.6 %和8.8%的較低值以外,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基本保持兩位數的震蕩增長。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背景下,加大了內涵建設的投資,加強了對基礎研究的支持,促使學??蒲心芰蛯W術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3.2 H(影響)因子

        H因子(又稱H指數)是美國物理學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H因子的物理含義可簡單的表述為:“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H因子主要是一個影響力判定參數,其特點是關注科學家發(fā)表了多少有影響力的論文[4]。

        圖3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H因子

        從圖3可以看出,2004—2010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2010—2013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均呈現了下降趨勢,尤其2012、2013這兩個統計年份,SCIE科技論文的H因子急劇下降,因為這兩個年份距離數據統計時間最短。H因子的大小與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成正比例關系,而被引頻次的增加需要時間的積累,科技論文發(fā)表的時間越短,將導致科技論文被引頻次越低,所以H因子也越低。

        從圖3還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與清華大學相比有很大的距離,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更是相差甚遠,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遠遠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還需不斷增強。

        3.3 被引頻次

        科技論文的被引情況是衡量其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對某一研究領域來講,質量較高的論文一般都具有較高被引頻次[5]。在對被引頻次進行分析時,為了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將自引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基于表1、表2、表3的統計數據,分別對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和國際引用率進行分析。

        圖4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

        圖4與圖3比較可以看出,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變化趨勢與SCIE科技論文H因子變化趨勢基本相同,由此也驗證了H因子與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是成正比關系。從圖4中可以看出,2003—2014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明顯低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差距更是懸殊。論文總被引頻次與論文總數量是成正比例關系的,由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數量遠高于華南理工大學,所以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些可見華南理工大學還需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SCIE科技論文數量,提高SCIE科技論文質量。

        圖5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

        從圖5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曲線基本吻合,雖然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明顯高于華南理工大學,但篇均被引用頻次很接近,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與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相當。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頻次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仍然相差甚遠,由此可見我國高校SCIE論文質量仍處于一下較低水平,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圖6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際引用率

        圖6反映了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的變化情況,科技論文被國外的學者所引用,說明該論文對國外的科學研究起到了參考、借鑒和學習的作用,表明其在國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從圖6中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始終保持在相對平穩(wěn)的趨勢,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國際影響力仍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4 結論與建議

        2004-2013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雖然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但與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SCIE科技論文質量也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有待提高?;谏鲜龇治黾捌溲芯刻攸c,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華南理工大學需加大科研業(yè)務的資助力度,建立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增長機制,確保長效、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學者自由探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基礎扎實、科研能力突出的精英人才。

        (2)華南理工大學在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上應鼓勵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努力促進與科技強國之間的學術合作,這樣才能提高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質量,同時提升華南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

        (3)積極鼓勵學者加強外語學習,提高華南理工大學學者整體外語水平。通過外語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及時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的科技動態(tài),加強華南理工大學英文科技論文的總體數量的提升。

        (4)在進行人才科技評價時,除了參考SCIE科技論文數量指標以外,更應該注重質量指標的評價,如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SCIE科技論文H因子等其它指標,促進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劉小鵬.周 輝.北京大學2005年SCI收錄論文之統計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5):723—727.

        [2]張羽.1958-2003年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遼寧大學論文統計與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2(1):82-85.

        [3]邱嘉怡.2000-2006年SCI 收錄和引用中山大學論文情況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18(3):3—5.

        [4]H因子[EB/OL].[2014-0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083.htm?fr=aladdin#4.

        [5]董政娥,徐惠華,陳惠蘭.基于SCI-E數據庫分析東華大學科研發(fā)展[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5):601—608.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簡介]李 娜(1976—),女,館員,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

        3.2 H(影響)因子

        H因子(又稱H指數)是美國物理學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H因子的物理含義可簡單的表述為:“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H因子主要是一個影響力判定參數,其特點是關注科學家發(fā)表了多少有影響力的論文[4]。

        圖3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H因子

        從圖3可以看出,2004—2010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2010—2013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均呈現了下降趨勢,尤其2012、2013這兩個統計年份,SCIE科技論文的H因子急劇下降,因為這兩個年份距離數據統計時間最短。H因子的大小與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成正比例關系,而被引頻次的增加需要時間的積累,科技論文發(fā)表的時間越短,將導致科技論文被引頻次越低,所以H因子也越低。

        從圖3還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與清華大學相比有很大的距離,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更是相差甚遠,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遠遠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還需不斷增強。

        3.3 被引頻次

        科技論文的被引情況是衡量其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對某一研究領域來講,質量較高的論文一般都具有較高被引頻次[5]。在對被引頻次進行分析時,為了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將自引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诒?、表2、表3的統計數據,分別對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和國際引用率進行分析。

        圖4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

        圖4與圖3比較可以看出,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變化趨勢與SCIE科技論文H因子變化趨勢基本相同,由此也驗證了H因子與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是成正比關系。從圖4中可以看出,2003—2014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明顯低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差距更是懸殊。論文總被引頻次與論文總數量是成正比例關系的,由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數量遠高于華南理工大學,所以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些可見華南理工大學還需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SCIE科技論文數量,提高SCIE科技論文質量。

        圖5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

        從圖5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曲線基本吻合,雖然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明顯高于華南理工大學,但篇均被引用頻次很接近,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與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相當。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頻次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仍然相差甚遠,由此可見我國高校SCIE論文質量仍處于一下較低水平,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圖6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際引用率

        圖6反映了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的變化情況,科技論文被國外的學者所引用,說明該論文對國外的科學研究起到了參考、借鑒和學習的作用,表明其在國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從圖6中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始終保持在相對平穩(wěn)的趨勢,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國際影響力仍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4 結論與建議

        2004-2013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雖然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但與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SCIE科技論文質量也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有待提高?;谏鲜龇治黾捌溲芯刻攸c,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華南理工大學需加大科研業(yè)務的資助力度,建立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增長機制,確保長效、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學者自由探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基礎扎實、科研能力突出的精英人才。

        (2)華南理工大學在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上應鼓勵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努力促進與科技強國之間的學術合作,這樣才能提高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質量,同時提升華南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

        (3)積極鼓勵學者加強外語學習,提高華南理工大學學者整體外語水平。通過外語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及時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的科技動態(tài),加強華南理工大學英文科技論文的總體數量的提升。

        (4)在進行人才科技評價時,除了參考SCIE科技論文數量指標以外,更應該注重質量指標的評價,如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SCIE科技論文H因子等其它指標,促進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劉小鵬.周 輝.北京大學2005年SCI收錄論文之統計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5):723—727.

        [2]張羽.1958-2003年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遼寧大學論文統計與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2(1):82-85.

        [3]邱嘉怡.2000-2006年SCI 收錄和引用中山大學論文情況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18(3):3—5.

        [4]H因子[EB/OL].[2014-0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083.htm?fr=aladdin#4.

        [5]董政娥,徐惠華,陳惠蘭.基于SCI-E數據庫分析東華大學科研發(fā)展[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5):601—608.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簡介]李 娜(1976—),女,館員,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

        3.2 H(影響)因子

        H因子(又稱H指數)是美國物理學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評價科學家的科研績效”。H因子的物理含義可簡單的表述為:“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H因子主要是一個影響力判定參數,其特點是關注科學家發(fā)表了多少有影響力的論文[4]。

        圖3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H因子

        從圖3可以看出,2004—2010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2010—2013年,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均呈現了下降趨勢,尤其2012、2013這兩個統計年份,SCIE科技論文的H因子急劇下降,因為這兩個年份距離數據統計時間最短。H因子的大小與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成正比例關系,而被引頻次的增加需要時間的積累,科技論文發(fā)表的時間越短,將導致科技論文被引頻次越低,所以H因子也越低。

        從圖3還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H因子與清華大學相比有很大的距離,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更是相差甚遠,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遠遠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還需不斷增強。

        3.3 被引頻次

        科技論文的被引情況是衡量其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對某一研究領域來講,質量較高的論文一般都具有較高被引頻次[5]。在對被引頻次進行分析時,為了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SCIE科技論文的質量,將自引排除在研究范圍之外。基于表1、表2、表3的統計數據,分別對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總被引頻次、平均被引頻次和國際引用率進行分析。

        圖4 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

        圖4與圖3比較可以看出,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變化趨勢與SCIE科技論文H因子變化趨勢基本相同,由此也驗證了H因子與科技論文被引頻次是成正比關系。從圖4中可以看出,2003—2014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明顯低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差距更是懸殊。論文總被引頻次與論文總數量是成正比例關系的,由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總數量遠高于華南理工大學,所以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總被引頻次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由些可見華南理工大學還需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SCIE科技論文數量,提高SCIE科技論文質量。

        圖5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

        從圖5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和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頻次曲線基本吻合,雖然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明顯高于華南理工大學,但篇均被引用頻次很接近,說明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與清華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相當。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頻次與麻省理工學院相比仍然相差甚遠,由此可見我國高校SCIE論文質量仍處于一下較低水平,與國際一流大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圖6 2004—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際引用率

        圖6反映了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三所大學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的變化情況,科技論文被國外的學者所引用,說明該論文對國外的科學研究起到了參考、借鑒和學習的作用,表明其在國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從圖6中可以看出,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SCIE科技論文國外被引比例始終保持在相對平穩(wěn)的趨勢,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的國際影響力仍低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

        4 結論與建議

        2004-2013年間,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數量雖然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但與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SCIE科技論文質量也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由此可見華南理工大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在有待提高。基于上述分析及其研究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華南理工大學需加大科研業(yè)務的資助力度,建立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增長機制,確保長效、穩(wěn)定的資金支持,鼓勵學者自由探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基礎扎實、科研能力突出的精英人才。

        (2)華南理工大學在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上應鼓勵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尤其努力促進與科技強國之間的學術合作,這樣才能提高華南理工大學的科研質量,同時提升華南理工大學國際學術影響力。

        (3)積極鼓勵學者加強外語學習,提高華南理工大學學者整體外語水平。通過外語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及時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的科技動態(tài),加強華南理工大學英文科技論文的總體數量的提升。

        (4)在進行人才科技評價時,除了參考SCIE科技論文數量指標以外,更應該注重質量指標的評價,如SCIE科技論文被引頻次、SCIE科技論文H因子等其它指標,促進華南理工大學SCIE科技論文質量的增長。

        [參考文獻]

        [1]劉小鵬.周 輝.北京大學2005年SCI收錄論文之統計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3(5):723—727.

        [2]張羽.1958-2003年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遼寧大學論文統計與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2(1):82-85.

        [3]邱嘉怡.2000-2006年SCI 收錄和引用中山大學論文情況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8,18(3):3—5.

        [4]H因子[EB/OL].[2014-0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083.htm?fr=aladdin#4.

        [5]董政娥,徐惠華,陳惠蘭.基于SCI-E數據庫分析東華大學科研發(fā)展[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5):601—608.

        [收稿日期]2014-06-17

        [作者簡介]李 娜(1976—),女,館員,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

        猜你喜歡
        華南理工大學
        非緊集上錯誤函數下自由半群作用的拓撲壓
        船舶導管螺旋槳聲學處理研究與應用
        廣東造船(2020年3期)2020-07-22 07:23:14
        梁文峻、巫金隆、黃靖鴻、吳國杰作品
        人工智能方向賽題二《文化傳承—漢字書法多場景識別》
        本期作者
        世界建筑(2018年5期)2018-05-25 09:51:38
        當機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記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張智軍
        華南理工大學開發(fā)出負載型橡膠防老劑制備新方法
        焦唯、王琪斐美術作品
        藝術評論(2015年6期)2015-12-23 03:10:22
        王雁、謝盼盼藝術作品
        藝術評論(2015年12期)2015-12-08 08:42:16
        DifferentRoleAwarenes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WomeninTheJoyLuckClub
        亚洲熟女av一区少妇|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色爱无码A V 综合区| 日本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老熟女一区二区久久夜|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相关| 免费在线av一区二区| 成年人干逼视频水好多|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播| 色综合久久五十路人妻|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国产成社区在线视频观看| 按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国产揄拍国产精品|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日本a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精品在线一二三四区|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第四色|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52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avv|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的网站| 秘书边打电话边被躁bd视频| 四虎影院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