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蔚,黨曉宇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重慶 400074)
能源問題在世界范圍內(nèi)已經(jīng)成為十分熱點的話題,節(jié)能儼然成為世界關注的方向,同時也必將掀起一股研究的熱潮。相比于新能源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資源使用方式的研究更加直接高效。近幾年來,隨著全國各地電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電力告急的問題變得更加尖銳,隧道是國家交通運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隧道中的電力使用問題同樣應該得到重視。在隧道的設計中,為了滿足路面亮度和照度的需求,通常會選擇較多的燈具及相對固定的布燈方式,因此,由于燈具布設方式造成的電力浪費相當嚴重,文章正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對隧道照明中燈具的布設進行研究。
模擬退火算法是近年來國際上比較常用的一種優(yōu)化選擇算法,本質是基于Monte Carlo 迭代求解法的一種啟發(fā)式隨機搜索算法,在計算機研究、工程優(yōu)化、結構計算、任務安排等領域中,模擬退火算法已經(jīng)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和發(fā)展。
燈具的布設方式對隧道中的照明的質量影響較大,燈具數(shù)量不夠或空間上布設方式不合理均會導致隧道內(nèi)照明不理想,一種合理的布設方式既能滿足隧道內(nèi)照明的需求也能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文章將模擬退火算法與隧道照明計算相結合,根據(jù)隧道內(nèi)的各種參數(shù)計算出隧道中最佳節(jié)能的燈具布設方式。
1)長度l>200 m 的高速公路隧道、一級公路隧道應設置照明。
2)長度100 m<l≤200 m 的高速公路光學長隧道、一級公路光學長隧道應設置照明。
3)長度l>1 000 m 的二級公路隧道應設置照明;長度500 m<l≤1 000 m 的二級公路隧道宜設置照明;三級、四級公路隧道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4)有人行需求的隧道,應根據(jù)隧道長度和環(huán)境條件設置滿足行人通信需求的照明設施。
5)不設置照明的隧道應設置視線誘導設施。
單向交通隧道照明可劃分為入口段照明、過渡段照明、中間段照明、出口段照明、洞外引道照明以及洞口接近段減光設施。
1.2.1 入口段照明
在最新的2014 照明設計細則中,入口段劃分為兩個照明段,分別為th1,th2。入口段th1,th2 相應的亮度計算采用折減系數(shù)k 的方法:
式中:Lth1——入口段Lth1亮度(cd/m2);
Lth2——入口段Lth2亮度(cd/m2);
k——入口段亮度折減系數(shù),按表1 取值;
L20(s)——洞外亮度(cd/m2)。
表1 入口段亮度折減系數(shù)k
1.2.2 過渡段照明
過渡段的照明同樣分為三個階段,按遞減方式分為tr1、tr2、tr3,亮度計算如下:
1.2.3 中間段照明
中間段照明亮度見表2。
表2 中間段亮度
1.2.4 出口段照明
出口段劃分為ex1、ex2 兩個照明段。
(1)在給定計算點p 處由于某一燈具的照射所產(chǎn)生的照度為
式中:γ——p 點對應的燈具光線入射角(°);
Icr——燈具在計算點p 的光強值(cd);
M——燈具的養(yǎng)護系數(shù);
Φ——燈具額定光通量(lm);
H——燈具光源中心至路面的高度(m)。
(2)在計算點p 處所有燈具照射所產(chǎn)生的照度為
式中:n——燈具數(shù)量。
(3)路面平均水平照度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m——計算區(qū)域內(nèi)計算點的總數(shù)。
(1)某一燈具在洞路面計算點p 產(chǎn)生的水平亮度按下式計算
式中:Lpi——燈具i 在計算點p 產(chǎn)生的亮度(cd/m2);
r(β,γ)——簡化亮度系數(shù);
β——觀察面與光入射面之間的角度。
(2)整個燈具在計算點p 所產(chǎn)生的亮度按下式計算
(3)路面平均水平亮度可按下式計算
觀察點距計算區(qū)域宜取60~160 m,應位于車道中線,并距路面高1.5 m。計算區(qū)域內(nèi)縱向計算點間距不宜大于1.0 m,橫向計算點不應少于5 個。
模擬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SA)是S.Kirkpatrick,C.D.Gelatt 和M.P.Vecchi 在1983年v所發(fā)明,它是一種全局搜索方法,以迭代的方式計算出最優(yōu)解。其原理來自于一種自然現(xiàn)象,當我們將材料加熱之后再以特定速率冷卻,材料中的原子會停留在內(nèi)部最小值的位置,這是一種將熱力學理論與統(tǒng)計學相結合的一種算法。模擬退火算法區(qū)別于其他迭代算法的一個特點,即在一次迭代過程中當?shù)盃顟B(tài)優(yōu)于后續(xù)狀態(tài)時,模擬退火算法會以一定的概率接受后續(xù)解,這種方式,增加了算法的隨機性,使這種搜索向更深遠的地方進行探索。根據(jù)metropolis 準則,粒子在溫度T 時趨于平衡的概率r=e-ΔE/kT,其中,ΔE為內(nèi)能的改變量,k為Boltzmann 常數(shù),T為當前狀態(tài)的溫度。在計算過程中,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一個0 到1 的隨機數(shù),r同樣在0 到1 之間,當隨機數(shù)大于r時,這個狀態(tài)將會保留下來并取代之間的狀態(tài),然后繼續(xù)迭代,反之則舍棄該結果,保留原狀態(tài)。
在進行迭代時,必須首先確定一個衰減函數(shù),所謂的衰減函數(shù)就是變量的變化規(guī)律,衰減函數(shù)的選擇會影響整個迭代過程,當衰減量較小時,迭代次數(shù)會增加,同時增加cpu 的負荷,但搜索的范圍會增加,從而可以得到更好質量的解。衰減量過小時,效率將變低,耗費的時間變多,同時也不能體現(xiàn)出算法的優(yōu)點。綜上所述,衰減函數(shù)必須選取恰當,使整個過程在cpu負荷適當?shù)那闆r下搜索更大的領域范圍。
衰減函數(shù)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按一定比例進行衰減,即tk+1=α·tk,k=0,1,2,…;α為比例常數(shù),一般取0.5~0.99。另外一種首先確定總的衰減次數(shù)n,然后在往下衰減相比于前一種衰減函數(shù),這種衰減函數(shù)的衰減幅度保持不變,而前一種衰減函數(shù)的衰減幅度會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而變小,前一種得到結果的質量顯然會更高。
在模擬退火算法中終止準則同樣是多樣化的,它的選擇會影響迭代過程的時間,cpu 負荷以及最終解的質量,當算法的衰減函數(shù)選擇固定迭代次數(shù)時,計算完成相應的迭代次數(shù)就可以認為迭代已經(jīng)收斂,計算已經(jīng)停止,最后一次迭代出的解為最終解,除了這種收斂法則,還可以選擇固定t值的法則,固定接受概率pk 的法則以及不改進法則,所謂的不改進法則是指在迭代過程中得到了部分近似解,在之后的迭代中迭代出的解未能得到明顯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算法停止計算,輸出該解。
模擬遺傳算法的基本思路:
(1)狀態(tài)初始化,取初始溫度T(T充分大),得到初始狀態(tài)S;
(2)t進行衰減,得到新狀態(tài);
(3)判斷是否接受新狀態(tài)(狀態(tài)的優(yōu)劣和metropolis 準則);
(4)反復迭代,直至滿足終止準則,結束計算。
基本流程如圖1 所示。
在計算之前,應該首先收集路面材料及其亮度系數(shù)、燈具安裝高度、光源及燈具類型規(guī)格。計算軟件可以采用C 語言或者Matlab 等,本文采用Visual C++進行編程計算。模擬計算首先對隧道頂面進行網(wǎng)格劃分,隧道的縱向每隔0.25 m 劃分一條線,橫向每隔0.25 m 劃分一條線,在橫向線和縱向線的交點處即為燈具可能擺放的位置,如圖2。
圖1 模擬退火算法基本流程圖
圖2 隧道頂面網(wǎng)格劃分(mm)
縱向線和橫向線之間的交點為燈具安放位置,將平面上所有的交點看做是一個矩陣,用0 和1 在每個交點上賦值,1 代表交點處安放燈具,0 代表交點處未安放燈具。在c 語言中,將這個關于0 與1 的矩陣用二進制的串表示,該串代表模擬退火算法中的t,該值也是整個計算過程中的自變量。在整個網(wǎng)格內(nèi)所有燈具的數(shù)量為:
初始計算t 的值必須足夠大,為了滿足該條件,初始t 值取全為1 的二進制串,即在所有交點處布置燈具。衰減函數(shù)采用比例衰減的方式,即tk+1=α·tk,α=0.5。停止準則采用不改進準則,在一定次數(shù)的迭代計算后仍未取得更優(yōu)解,計算停止并輸出當前最優(yōu)解。隧道內(nèi)縱向計算點間距為1 m,橫向間距為1 m。每個計算點分別考慮其10 m 范圍內(nèi)燈具的影響,即總體考慮計算區(qū)域上方和前后10 m 內(nèi)的燈具影響。目標函數(shù)采用罰函數(shù)的形式,罰函數(shù)的優(yōu)勢在于將有約束函數(shù)轉換為無約束函數(shù),計算中的約束條件為入口段,過渡段,中間段,出口段的亮度要求,罰函數(shù)的形式采用:
式中:fx(t)——二進制串中1 的個數(shù);
μ——一個足夠大的數(shù),取10 000;
L——規(guī)范中隧道的亮度最小值;
Lave——所有計算點亮度值的平均值。
當F(t)取最小值時,所用的燈具最少且隧道內(nèi)的亮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
文章用一個實例進行模擬計算,該例中隧道寬8 m,高6 m,隧道長度為2 500 m,路面為水泥路面,平均亮度與平均照度間的系數(shù)為10 lx(cd·m-2),單向交通,根據(jù)計算得中間段亮度Lin=2.5 cd/m2,入口段亮度Lth1=78 cd/m2,Lth2=39 cd/m2,出口段亮度Lex1=7.5 cd/m2,Lex2=12.5 cd/m2,采用C 語言編程計算的結果如圖3 所示,圖中黑點為燈具布設點,中間段燈具選用三雄極光PAK-M04-150k-AD-LJ 型150 W燈具,出口段采用PAK-M04-400L-AD-LN 型400 W燈具。圖3 為中間段燈具布設,圖4 為入口段TH1 處的燈具布設。
圖3 中間段燈具布設圖
圖4 入口段th1 處的燈具布設圖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隧道的照明設計一般并未達到最佳的理想狀態(tài),國內(nèi)隧道的照明設計形式較單一,布設方式較固定,不僅不能達到最佳的照明效果,還必然會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文章提到的模擬退火算法計算速度快,計算方式簡單,同時能模擬計算出很好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電力的浪費。同時該計算方法也有諸多的不足之處,如墻面的反射效果,燈具的自動選型等。希望通過后續(xù)的優(yōu)化設計,完善計算模型,為隧道照明設計提供支持。
[1]馮玉蓉.模擬退火算法的研究及其應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5
[2]JTG D70—20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公路隧道照明設計細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3]官海.公路隧道照明LED 燈具選型及布設方法初探[D].廣西交通科學研究院,2011
[4]范士娟,楊超.布燈方式對隧道照明的影響[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3(3)
[5]T.N.K.A.R.Nanba,M.Hasegawa.optimization using chaotic 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ghting design,journal of the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2002,31(3):24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