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聶榮臻是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國防科委第一任主任,他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略和獻身精神,排除許多壓力和困難,為發(fā)展國防尖端事業(yè)傾注了無數(shù)的心血。馬蘭核試驗基地作為國防科委的直屬單位,從一開始就受到聶榮臻無微不至的關懷。
抓原子彈,成為聶榮臻的“命根子”
1956年10月,開完八大不久,中央對一些領導同志的分工問題進行了研究。一天,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找到聶榮臻,在詢問了其健康情況后,對他說:“中央設想了3個方案,由你自己選擇:一是中央已經決定調陳毅同志專搞外交工作,他分管的科學技術工作由你來抓;二是彭真同志因為工作太忙,中央想讓他免兼北京市長,你過去搞過這個工作,仍由你來當北京市長;三是繼續(xù)主管國防工業(yè)和部隊裝備?!?/p>
聶榮臻沒有過多考慮,當場對鄧小平說:“市長這個官我不想當,對科學技術工作我倒很有興趣。我們國家太落后,也迫切需要開展這方面的工作?!?/p>
聶榮臻想了想,又說:“軍工生產與武器裝備工作,與科學技術有密切聯(lián)系,可能的話,將來兼顧也可以。但還是請中央決定吧?!鞭k事歷來果斷、干脆的鄧小平說:“那就這樣定了,我上報中央批準后任命。”聶榮臻后來回憶說:“熱愛科學技術,希望以此來改變我國的貧窮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時期就有的夙愿。經過革命戰(zhàn)爭,人民掌握了全國政權,正是實現(xiàn)這種夙愿的好時機。我決心把自己的后半生貢獻給我國的科學事業(yè)……前進,并且要趕上和超過我們的對手,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則我們就將永遠被人欺負。我當時是懷著這樣一種緊迫感,決心抓好這項工作的?!?/p>
不久,中央任命聶榮臻為國務院副總理,黨內為科學規(guī)劃委員會黨組書記,主管科學技術工作。聶榮臻確定抓科學技術工作后,有人善意勸告:“你身體不好,這個工作很忙,千頭萬緒,又是跟知識分子打交道,麻煩太多,最好還是不要管這個事吧?!钡撬€是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艱難的任務。
為了加強對原子能事業(yè)的領導,早在1955年7月,中共中央就指定陳云、聶榮臻和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事業(yè)的發(fā)展工作。1956年,隨著聶榮臻主管全國科學工作,以及陳云、薄一波的退出,抓原子彈便成了聶榮臻主要的工作之一。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業(yè)委員會工作會議上,關于“兩彈”的爭論達到了高潮。主張讓“兩彈”研制工作下馬的人強調蘇聯(lián)援助沒有了,導彈、原子彈技術高度復雜,僅依靠我國尚不發(fā)達的工業(yè)和科技力量,很難造出“兩彈”;認為“兩彈”研究花錢太多,主張把有限的錢用到常規(guī)武器上。聶榮臻則堅決反對“兩彈”下馬,他把“兩彈”看成是“命根子”——國家的“命根子”。那些日子,面對激烈的爭論,聶榮臻不斷找人談話,進行研究調查,結果更堅定了他繼續(xù)研制“兩彈”的信心和決心。1961年8月20日,聶榮臻簽發(fā)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直接上報毛澤東。報告說,爭取3年至5年或更長一些時間突破國防尖端技術是有條件有信心的。這個報告進一步增強和堅定了中央領導同志的信心,毛澤東和中央有關領導都圈閱表示同意。
事情定下來后,聶榮臻仍然有點不踏實,他把堅決主張研制尖端武器的張愛萍、劉西堯、劉杰等人請來,請他們到有關單位開展進一步調研。這年11月14日,張愛萍等人向聶榮臻以及中央軍委有關領導報告:“經過近一個月的仔細調查研究,我們認為,兩三年內,最遲在1964年,實現(xiàn)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是可能的?!?/p>
聶榮臻之所以堅持“兩彈”的研制不能下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晚年回憶“兩彈一星”研制工作時提到的“兩個相信”:一是相信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二是相信中國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是愛國的。對于原子彈研制工作,聶榮臻身邊的工作人員曾不止一次聽到他說出“搞不出‘兩彈來,我死不瞑目”這樣斬釘截鐵的話語。
以個人名義給馬蘭基地“化緣”
核試驗的巨大破壞力和放射性污染,決定了其試驗基地必須遠離人群,我國西部浩瀚的茫茫戈壁則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試驗環(huán)境。1958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建設原子靶場工程。7月中旬,軍委決定撤銷商丘步校組建原子靶場部隊。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張愛萍親自交代任務,自1958年8月至1960年初,分別由張志善、常勇、張?zhí)N鈺等帶隊勘察選擇核試驗場區(qū)。第一次選擇在敦煌地區(qū),但經過勘察發(fā)現(xiàn)這里范圍太小,場區(qū)離著名景區(qū)敦煌千佛洞太近,受地理、氣象等條件限制,沒有發(fā)展前途;第二次,向鄯善以南地區(qū)進發(fā),直指羅布泊,基本確定了場區(qū)位置;第三次,基地首任司令員張?zhí)N鈺親臨現(xiàn)場勘察,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戰(zhàn)嚴寒,斗酷暑,經過兩年的勘測,終于選定了核試驗場區(qū)和首次試驗爆心的位置。
馬蘭,中國著名的原子城,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地圖上還找不到。這里是中國唯一核試驗場的生活區(qū),因為在戈壁灘上傍著小溪而頑強生長的馬蘭草而得名,也是中國核試驗基地的代名詞。這里居住著為核試驗工作的廣大官兵、職工、家屬,人數(shù)最多時接近4萬人。
馬蘭核試驗基地創(chuàng)建初期,正是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基地的生活十分艱苦。那時,基地人員每人每天的口糧只有0.5公斤左右(主要是粗糧),還幾次發(fā)生糧荒。由于沒有新鮮蔬菜,缺少維生素,許多人患了夜盲癥。但那時,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很好,從來沒有人叫苦。
當時,聶榮臻正生病住院,當他了解到國防科研機構和試驗基地生活困難的情況后,非常不安,便指示以他個人的名義,向北京、廣州、濟南、沈陽等軍區(qū)領導呼吁,盡快撥一批豬肉、魚、黃豆、水果等副食品給國防科研單位,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分配給每個專家和科技人員。
陳毅去醫(yī)院探望聶榮臻,聞聽此事,當即表示:“這些人是我們的寶貝,我這個外交部長腰桿硬也得靠這些人,我們不吃,也要保障他們起碼的生活,向軍區(qū)募捐也加上我陳毅的名字?!?不久,中央給馬蘭基地調運來一些土豆、白糖,還有羊肉,幫助基地渡過了難關。這批物資運到后,聶榮臻親自布置分配方案,檢查落實情況。他還對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領導說:“連你在內,一兩也不能動!”
首次到馬蘭,主持導彈核試驗爆炸成功慶祝大會
1964年4月11日,在第八次中央專委會議上,周恩來決定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采用塔爆方式,要求在9月10日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同年6月6日,進行了全尺寸爆轟模擬試驗,這是第一次核試驗前的綜合試驗。在蘇聯(lián)撤走全部專家,拒絕提供樣品、資料,在完全自力更生的情況下,經過4年半的努力,中國原子彈的研制可以說是成功在望了。這年8月,首次核試驗委員會組成,由張愛萍任主任、劉西堯任副主任。9月下旬,張愛萍、劉西堯來到位于羅布泊的核試驗基地,傳達了中央對首次核試驗的有關決定。10月14日19點20分,原子彈被安全吊上矗立的鐵塔。10月16日15時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天,聶榮臻聚精會神地守候在電話機旁等待消息,得知喜訊,他一面向張愛萍等表示慰問,一面立即與周恩來通電話,互致祝賀。隨后,他要秘書起草賀電:“愛萍、西堯同志:消息傳來,甚為興奮,特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全體參加這一試驗工作的同志們致以熱烈的祝賀!聶榮臻1964年10月16日15時零3分?!?/p>
1966年10月,聶榮臻親臨馬蘭基地視察導彈核武器試驗。導彈核武器是將導彈和原子彈結合后組成的一種具有實戰(zhàn)價值的戰(zhàn)略核武器。美國為使這兩彈結合起來,花了十多年工夫。而我國在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之后,即1966年10月27日,便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核武器試驗。受黨中央和毛澤東委托,聶榮臻親臨發(fā)射場主持試驗。這次試驗非常成功,載有核彈頭的導彈,按預定軌道飛行9分多鐘后,在靶心上空準確爆炸。
10月31日,聶榮臻風塵仆仆地來到馬蘭核試驗基地察看爆炸現(xiàn)場。11月1日,在基地慶祝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大會上,他首先告訴大家,毛主席、周總理十分關心這次試驗。毛主席專門聽取了這次試驗準備情況的匯報,作了重要指示,親自批準了這次試驗。他代表毛主席、周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大家表示親切問候和熱烈祝賀。聶榮臻接著指出:我國成功發(fā)射導彈核武器,是特等重大事件,好像亞洲上空的一聲巨雷,震撼了世界,就連帝國主義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它的意義和影響是無法衡量的。聶榮臻殷切地希望基地認真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戒驕戒躁,爭取更大的勝利。對基地的建設,聶榮臻作了充分肯定和表揚。他說:“基地的經歷是不平凡的,在我們國家經濟最困難的年月,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在這個荒涼的地區(qū)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勝利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各項試驗任務,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成績。馬蘭這個地方,已經建成一個小城市,又建起了現(xiàn)代化的機場。今后,不僅要繼續(xù)完成光榮而艱巨的試驗任務,而且要大搞工農業(yè)生產,把戈壁灘建設成為一個既是試驗基地,又是工農業(yè)生產基地的美麗的綠洲,為黨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甭櫂s臻的講話,給與會者以極大的鼓舞。
11月3日,聶榮臻又驅車幾百里,專程到核試驗基地彈著區(qū),察看導彈核武器飛行試驗投影點地區(qū)被燒成玻璃體的地面。當了解到這次試驗與預定計劃比,核彈頭爆炸高度僅偏高約60米,爆心投影點僅偏400多米、偏右約500米時,他高興地對陪同的錢學森、張震寰、李覺、張?zhí)N鈺等人說:“我們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能達到這樣準確,核彈頭和引爆控制系統(tǒng)設計得這樣可靠,是很不容易的,真了不起,說明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p>
那天,戈壁灘上刮著五級風,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67歲的聶榮臻,露天給大家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穿著大衣,戴著皮帽,站在放下檔板的卡車上,興奮地講了將近半個小時。聶榮臻再次代表毛澤東、周恩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全體參試人員表示親切慰問和熱烈的祝賀。他說,參試人員為了這次試驗獲得圓滿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發(fā)揮了高度的智慧。這是人民解放軍的光榮,是全中國人民的光榮,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聶榮臻高興地告訴大家,毛主席在聽取這次試驗的匯報時說:誰說我們中國人搞不成導彈核武器?現(xiàn)在不是搞出來了!聶榮臻還列舉了基地在完成試驗任務中的許多先進事例,使大家倍感親切,深受感動。
11月4日,聶榮臻聽取了基地領導匯報,5日離開基地。在基地的短短幾天里,聶榮臻不辭勞苦,深入到部隊、研究所、醫(yī)院、子弟學校、服務社等單位視察,和基地的干部、戰(zhàn)士、職工、家屬廣泛接觸,對基地建設作了許多重要指示。在視察中,他特別強調,基地建設要樹立安家思想,把基地辦成一個大學校。他說,只要有了安家精神,有了長期建設戈壁灘的思想,才能開發(fā)邊疆,建設邊疆,鞏固國防,把戈壁灘變成綠洲。
在視察農場時,聶榮臻在地里整整轉了一上午。他高興地說,這地方很好,要很好發(fā)展。并指示基地領導,現(xiàn)在打井澆地,將來一定要把博斯騰湖水引上來,充分利用湖水,開墾更多的戈壁灘。博斯騰湖葦子很豐富,要好好開發(fā),可以搞造紙廠;不行,先搞成紙漿。聶榮臻還提出,基地要重視開荒造林,逐步做到每人兩畝地、兩畝林,這樣才能在戈壁灘扎下根。在視察基地醫(yī)院、學校和幼兒園時,聶榮臻反復叮嚀,一定要把醫(yī)院、學校、幼兒園辦好,并興致勃勃地為這些單位題詞。當了解到基地文化生活比較單調枯燥時,聶榮臻立即指示有關部門,要在基地建立電影發(fā)行站。根據聶榮臻的指示,總政治部很快批準在核試驗基地和導彈試驗基地分別建立電影發(fā)行站,享受大軍區(qū)一級的發(fā)行待遇。這在全軍是沒有先例的。
再次到馬蘭,主持氫彈爆炸試驗工作
早在研制第一顆原子彈之時,聶榮臻就明確指出,原子武器的發(fā)展有兩條線:一是炸響,然后與導彈結合;二是研究氫彈。中國科學家在研制氫彈過程中,除了理論原理以外,沒有任何實際資料可以借鑒,但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設計原理。1966年12月11日,中央專委會批準了新的原理方案。聶榮臻再次要求到現(xiàn)場主持這次試驗。
12月27日,聶榮臻乘飛機抵達馬蘭核試驗基地,次日,他在核試驗基地主持了第五次核試驗,也就是氫彈原理試驗。當天12時,氫彈裝置按計劃爆炸,試驗獲得成功,實現(xiàn)了預定計劃,核爆炸威力達122萬噸TNT當量。下午,聶榮臻乘飛機在爆心1200米上空繞行兩圈,察看了鐵塔殘骸和效應物受破壞的情況。
試驗成功后,聶榮臻在基地召集錢學森、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于敏、周光召、方正知等科學家座談??茖W家一致認為,這次氫彈原理試驗是成功的,這條路子走對了,證明氫彈設計原理是正確的,是中國氫彈技術的一項重要的突破性成就。下一步可以采用這個原理和已有的核航彈殼體,爭取進行一次百萬噸級全威力的氫彈空爆試驗。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以后,聶榮臻信心倍增,高興地說:“我同意諸位意見,這次試驗是成功的,試驗結果表明,新的原理方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簡便。下一步爭取在明年10月1日前,進行一次設計威力達100萬到200萬噸當量的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在空爆的氫彈試驗成功后,再研制用于導彈的氫彈核彈頭。這些設想待我報告中央,做最后決定?!?/p>
回到北京,聶榮臻向中央專委建議,集中力量按新原理方案進行設計,爭取直接進行全當量的氫彈試驗。中央專委批準了他的建議。隨后,聶榮臻再次召開專家座談會,親自部署了氫彈試驗任務,研制工作隨即全面展開。
1967年2月,在聶榮臻主持下,國防科委在進行試驗的可行性論證后,決定將氫彈試驗提前到1967年第二季度進行。聶榮臻向中央專委報告了上述設想。國防科委在與二機部、核試驗基地、空軍等單位仔細研究后,于1967年2月20日向周恩來和聶榮臻匯報了首次氫彈空爆試驗準備工作情況,建議批準在7月1日前進行這次試驗。聶榮臻和周恩來同意這一安排。
試驗的各項準備工作從1967年3月開始全面展開。這次試驗決定采用轟-6型轟炸機為運載工具,空投帶降落傘的航彈,預定在距地面3000米高度上空爆炸(俗稱為機、傘、彈試驗方式)。按照理論設計,氫彈的爆炸威力在150萬噸至300萬噸TNT當量之間。
1967年春,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一些承擔研制、加工這次氫彈空爆試驗任務用的訓練航彈、降落傘等部件的協(xié)作工廠,先后發(fā)生奪權、武斗,乃至停工停產等嚴重問題。動蕩的局勢直接影響著氫彈空爆試驗準備工作的進行。針對這一狀況,聶榮臻在1至3月先后批準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發(fā)出4份特別公函,分別要求三機部、五機部、七機部及他們所屬承擔氫彈試驗協(xié)作任務的有關工廠,必須保證所承擔的協(xié)作任務順利進行,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務,任何人不得阻撓。聶榮臻親自批準發(fā)布的中央軍委特別公函,確實起到了特別的促進作用。這些工廠都按計劃相繼完成了所承擔的協(xié)作任務。5月30日,聶榮臻向馬蘭核試驗基地黨委發(fā)出指示電:“氫彈空爆試驗已進入緊要階段。這次試驗政治上、技術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項準備工作務必周到、細致,要慎之又慎,細之又細,萬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要充分發(fā)動群眾,千方百計地保證試驗的成功和人員的安全?!闭怯捎诼櫂s臻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果斷有力的措施,才保證了氫彈空爆試驗的各項準備工作如期完成。
1967年5月,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的加工裝配及試驗準備工作全部完成。6月12日,聶榮臻再度出席中央專委會議,會議正式批準進行這次氫彈試驗。會議結束的時候,周恩來的目光又望向聶榮臻,他點將了:“聶老總,恐怕還是想請你去一趟羅布泊,可以嗎?”聶榮臻干脆地回答:“義不容辭。”參加這次會議的李富春、葉劍英和聶榮臻3人,此時已經被當成了“二月逆流”的“黑干將”,日子很不好過,自顧不暇。但聶榮臻對此毫不在意,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氫彈上。6月14日上午,聶榮臻來到西郊機場,葉劍英特意趕到機場送行。兩位老戰(zhàn)友的心是相通的,葉劍英說:“又辛苦你了。”聶榮臻說:“你在北京坐鎮(zhèn),擔子也不輕?!?/p>
聶榮臻這次到基地主持氫彈試驗時,身體狀況不太好,有時還要吸氧氣。到了基地,他遵照周恩來的指示,立即詢問空爆氫彈降落傘的情況。因為幾天前的預演訓練中,降落傘曾經發(fā)生過破裂。而此次空投氫彈,關鍵之一就是要確保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技術人員答復,降落傘已經沒有問題。聶榮臻還是不放心,又親自去查看了那次預演試驗時破裂的主傘情況,并向技術人員詢問對備份傘的質量有無把握。當?shù)玫酱_切的答復后,他才放下心。
6月14日晚,聶榮臻不顧5個小時飛機的顛簸勞累,聽取張震寰、鄭漢濤、張?zhí)N鈺、李覺、陳能寬、程開甲等關于準備工作情況的詳細匯報。當聽說檢查中發(fā)現(xiàn)技術上出現(xiàn)了兩個小問題時,他一再詢問,并說:“這些問題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來會變成大問題。規(guī)程上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是個教訓。”聶榮臻最后說:“現(xiàn)在大家很累了,要注意很好休息。這次試驗與過去不同,有質的變化,休息安排不好,工作是搞不好的?!?/p>
6月15日上午,聶榮臻再次聽取有關降落傘詳細情況的匯報;下午,聽取氫彈檢查詳細情況的匯報;晚上,聽取基地各項準備工作詳細情況的匯報。
16日下午,聶榮臻來到馬蘭機場,慰問在現(xiàn)場工作的科技人員,查看了試驗用的氫彈實物;登上執(zhí)行空投氫彈任務的轟-6甲飛機,同機組人員一一握手,并勉勵說:“這可不是一個一般的炸彈,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好任務,但也不要緊張?!睓C組人員的答復是堅定的:“請聶帥放心,我們保證勝利完成任務。”聶榮臻使勁握著機組組長徐克江的手,說:“好,好,我相信你們?!碑斕焱砩?,聶榮臻乘飛機到達現(xiàn)場指揮部,同張震寰、張?zhí)N鈺商量研究后,將試驗零時定為17日8時。聶榮臻隨即與北京的周恩來、葉劍英通了電話,報告了這邊的情況。周恩來答復:“一切由你在現(xiàn)場決定?!?/p>
6月17日清晨7時,聶榮臻乘車前往設在距爆心西55公里的白云崗指揮所。早晨的天空一片晴朗,試驗場上,一切準備就緒。7時40分,聶榮臻再次分別打電話給周恩來和葉劍英,匯報了現(xiàn)場各項準備工作的最后情況,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和鼓勵。聶榮臻下令:“8時整進行氫彈空爆試驗?!?/p>
試驗的時間臨近了,徐克江駕駛的飛機由遠而近。8時整,空投氫彈的飛機到達預定空域,但卻沒有投彈,調頭飛走了?!霸趺椿厥??”聶榮臻在掩蔽壕里用電話詢問。空軍地面指揮員報告說:“飛行員操作中少了一個動作,請求再飛一圈?!甭櫂s臻一貫是嚴格按科學規(guī)則辦事的人,他認為飛行員的請求是認真、科學的表現(xiàn),當即答復:“可以。”多年之后,負責投彈的第一領航員孫福長回憶說:“一是由于當時我的心情比較緊張,再加上受‘左的干擾,在飛機上要不斷地背誦毛主席語錄,影響了我的注意力,所以忘了按自動投擲器,氫彈沒能在預定的8時整準時投下。”這可以算作是這個輝煌時刻的一個小插曲。
20分鐘以后,徐克江駕駛的轟-6型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中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霎時間,天空中出現(xiàn)了兩個太陽:一個自然的太陽,一個人造太陽。兩個太陽在藍天上并排高掛,令人嘆為觀止。隨后,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氫彈爆炸成功了!
伴隨著隆隆的轟鳴,人們從指揮部、從掩蔽壕內跳出來歡呼,一陣強風帶著熱浪迎面撲來,有的人幾乎被吹倒。這是氫彈沖擊波的威力。接著,戈壁灘上升騰起一朵比原子彈的蘑菇云還要壯觀的傘狀煙云。聶榮臻因為年邁,無法像年輕人那樣跳出掩蔽壕。但他手握電話,激動地凝視著天空中那個人造太陽漸漸演變成的蘑菇云。
在人們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中,聶榮臻沒有盲目樂觀,他催問有關專家,請他們盡快匯集各種數(shù)據,計算出實現(xiàn)的核爆炸當量,夠不夠得上是氫彈級的爆炸?科學家們緊張地計算著,很快就報告說:“初步計算,核爆炸的威力在300萬噸TNT炸藥的當量以上,是氫彈爆炸!”最后測算的結果為330萬噸。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沒有發(fā)生任何人員傷亡。
聶榮臻立即向周恩來、葉劍英報告了科學家們的計算結果。周恩來在電話里說:“我代表毛澤東主席、黨中央、國務院向所有參試人員表示祝賀!”葉劍英則代表中央軍委向參試的指戰(zhàn)員們表示祝賀。聶榮臻走出指揮部臨時架設的帳篷,向守候在外面的人群揮手致意,轉達了周恩來、葉劍英的話。11時,聶榮臻乘飛機趕回馬蘭機場,向徐克江機組全體人員表示感謝、慰問和祝賀,并同機組人員合影留念。6月20日,空軍給徐克江機組記集體一等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lián)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而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并且趕在了法國之前試驗成功,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公認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核先進國家的行列。氫彈爆炸后不久,毛澤東高興地說:“2年零8個月搞出氫彈,我們現(xiàn)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們搞原子彈、導彈有很大成績,這是赫魯曉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發(fā)給他一個一噸重的勛章?!?/p>
對馬蘭人的殷切希望:希望你們團結起來,像“聚變”一樣
當時,“文化大革命”已經波及馬蘭?;貍€別單位也搞起“四大”,成立群眾組織,開始造反,影響了部隊工作的正常進行。針對“文化大革命”動亂的情況,聶榮臻早在1966年10月視察馬蘭基地時就明確指出,基地是試驗部隊,和機關、學校不一樣,基地“文化大革命”要搞正面教育。聶榮臻的指示,在當時起到了穩(wěn)定部隊的作用。針對一些同志的唯成分論思潮,聶榮臻指出,不講成分不對,搞唯成分論也是不對的。老一點的技術專家,都是留英、美的知識分子,家庭成分差不多都不是工農,過去哪有工農能上大學的?對有貢獻的科學家要采取保護政策。
針對基地一部分人存在的盲目排外的極“左”思潮,聶榮臻又告誡基地領導和科技人員,既要堅持自力更生,又不要盲目排外。聶榮臻說,蘇聯(lián)撤走專家,逼我們自己搞,這是好事。沒有蘇聯(lián)這一手,我們不會發(fā)展這么快。所以毛主席說要給赫魯曉夫一噸重的獎章。不能依賴外援,躺在外援上。但走自己的道路,并不是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要外國書籍,不要參考外國經驗,不要參考國外技術了。那是蠢人,為什么不利用人家的成果!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聶榮臻在離開基地臨上飛機前,在機場還在做群眾組織的工作。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們這次試驗的氫彈,是“聚變”產生的威力,希望你們團結起來,像“聚變”一樣,把基地的各項工作做好。聶榮臻的這些指示,對大家教育很大,使大家在動亂中看清了方向。
由于年事已高和健康原因,粉碎“四人幫”之后,聶榮臻退居二線,不再直接領導國防科技工作。在1984年馬蘭核試驗基地成立25周年暨我國原子彈首次試驗20周年的時候,聶榮臻特意發(fā)來賀信,賀信中說:“基地的同志們在邊遠的戈壁灘上,在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較艱苦的情況下,為什么能做出卓越的成績?我想,這主要是靠你們對我國國防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一片赤誠之心。你們高尚的情操給千千萬萬同志樹立了榜樣,教育他們如何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以革命事業(yè)為重,以艱苦奮斗為榮,把青春獻給人民的壯麗事業(yè),將個人利益得失置之度外,這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我國國防建設、基地建設,乃至一切振興中華事業(yè)的發(fā)展,都需要有這種高尚的精神!請大家回顧一下走過的艱辛歷程,從中得出幾點道理,以奮同志,以促后進,以育來者,還是很有積極意義的。這也是我的祝賀之愿。”
1986年12月28日,在聶榮臻生日前夕,時任馬蘭核試驗基地政委時許瑞忱和國防科委其他單位的一些領導同志,一起去看望聶榮臻。當時,聶榮臻雖已87歲高齡,但記憶力非常好,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視察時提出的實現(xiàn)每人兩畝地、兩畝林的要求。許瑞忱告訴聶榮臻,基地已植樹100多萬株,被評為全國、全軍綠化先進單位;開荒種地1.6萬余畝,大部分蔬菜可以自給,被評為全軍農副業(yè)生產先進單位。聶榮臻聽了十分高興,勉勵大家要更上一層樓。
聶榮臻用后半生的時間一直關心著祖國的科技事業(yè),愛護著那些為祖國科技事業(yè)做出貢獻的知識分子,關注著馬蘭基地的建設和發(fā)展。但對于自己的貢獻,聶榮臻笑稱:“我自己就是一個管理員、勤務員,我自愿為他們的工作服務?!彼诨貞涗浿姓f:“前進,并且要趕上和超過我們的對手,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唯一出路,否則我們就將永遠被人家欺負?!闭窃谒木慕M織領導下,我國只用了5年時間就研制成了導彈、原子彈,繼而研制成了氫彈,并為研制遠程火箭、人造地球衛(wèi)星、核潛艇、大型計算機等高尖端項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歷史性貢獻。(題圖為今日已成為紅色旅游景點的馬蘭基地)
(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