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
日前去日本,看了一個電視節(jié)目,頗受觸動,至今還常常想起,每每遇到朋友也都要講述一番。節(jié)目的名字叫《一滴菌種》,是一個關于醬油的故事。
幾年前的日本大地震,一個北方的醬油廠被海嘯吞沒了。這是一個經(jīng)營了八代的家族企業(yè),規(guī)模在日本不算大,名頭也不算很響,但因為歷史悠久,在當?shù)厥钟惺袌觯瑩?jù)說味道很有特色,關鍵是一直是這個風味。
“老”掌門人雖然不是很老,但海嘯不僅徹底摧毀了繼承先祖血汗與智慧的醬油和醬油罐,也將他的信心摧毀了。于是,他三十歲的兒子于危難之中接任掌門人的位置,并發(fā)誓重振醬油廠的雄風。
誓言歸誓言,年輕人心里沒有一點兒底,因為他家的醬油沒有留下一滴。不了解醬油工藝的人或許不知道,醬油的核心風味是它的菌種,也就是說被許多人喜愛的他家醬油的菌苗已經(jīng)不存在了。他多次踏著醬油廠狼藉的廢墟,希望能在那些破碎的木質醬油罐里找到奇跡。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每次尋找?guī)Ыo年輕人的都是更大的失望。
當?shù)氐木用褚膊幌M@種醬油就此絕跡,但家家都成了瓦礫,人人愛莫能助。年輕人開始絕望,考慮起為別家醬油廠做代理的事來。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半年以后,從很遠的一家沒有被摧毀的食品檢驗部門傳來消息,因為需要化驗,地震前醬油廠送來的醬油樣品還在……
狂喜的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將醬油“迎”回家,如同迎來了神。心懷感恩的老掌門人不禁喜淚滂沱,年輕人就此開始了醬油菌種的培養(yǎng)。
三年過去了,拍電視節(jié)目時醬油還在發(fā)酵中,鏡頭里經(jīng)過長期發(fā)酵的醬油一滴一滴流到容器里,干凈、透明。我不懂醬油的制作,但我想這應該就是人們常說的釀造吧,看起來滴滴香醇。年輕人從銀行貸款三億日元,每月還利息,但他并不急于生產(chǎn),他說:釀造的時間必須足夠長。
我想:一個不太有名的地方小廠,對釀造如此鄭重,這家的醬油好吃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據(jù)說中國的醬油從周朝時就有了,有記載說日本的醬油是唐朝的鑒真和尚帶過去的,釀造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在日本維持到了現(xiàn)在。
(摘自《8小時以外》2014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