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紅
(張家口市城市快速路管理處,河北 張家口 075000)
京贊支線(S336)滿城順平界至京贊線交叉口段大修工程起點位于京贊支線滿城順平界(樁號K22+292),終點位于京贊線交叉口(樁號K26+142),全長3.850km。本項目路段為平原區(qū)二級公路,設計車速為80km/h。路基寬12m,路面寬11.4m,于2000年改建,路面結構為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18cm二灰穩(wěn)定碎石+30cm石灰土。改建完成至今,未進行過大、中修改造,僅進行了日常養(yǎng)護及小修保養(yǎng)。路面病害較多,龜裂、網裂嚴重,部分路段出現(xiàn)沉陷現(xiàn)象,路面整體強度降低,已不滿足使用要求。
2011年5月,通過對該路段進行病害調查、彎沉檢測和鉆芯取樣,發(fā)現(xiàn)此路段路面破損情況較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大面積的龜裂、網裂,局部伴有車轍,嚴重部位有坑槽出現(xiàn),部分路段有橫向裂縫,貫穿全斷面。經檢測,此路段的平均彎沉值為64(1/100mm)。經鉆芯取樣后發(fā)現(xiàn),路面基層基本松散,強度較低,應盡快進行大修處理。另外根據(jù)調查,該路段交通量較大,2010年交通量達到9685輛/d(折合成小客車)。由于該路段沿線村鎮(zhèn)較多,居民出行交通量大,且貨車所占交通量達到42%,重型車輛較多,對路基、路面造成破壞比較嚴重。
由于本路段修建后,道路兩側進行的房屋建設,造成個別路段街道化治理及排水設施不完善;部分標志標牌及安保設施存在丟失、損害及安放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安全隱患增多。隨著沿線經濟的發(fā)展和客貨運輸量的不斷上升,該路段路面病害日益嚴重,造成道路整體通行能力降低。街道化、排水設施以及安保設施的不完善已降低了整體道路的服務水平。同時由于道路的不順暢,也制約了當?shù)亟洕陌l(fā)展速度,亟需進行大修改造。
因此,本項目進行大修,一般路段路基寬12m,路面寬11.4m,路線平面線型維持原路不變,適當調整縱斷面,以保證設計車速80km/h的縱斷面要求。
擬建項目經過區(qū)域為平原微丘區(qū),主要為第四系沖積物、洪積物,該區(qū)域外動力地質現(xiàn)象以堆積為主。
本項目沿線所經區(qū)域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
地下水質良好,礦化度低,適合灌溉,主要儲存于第四紀多層交迭的各種砂、礫石與卵礫石的空隙中。因受地貌單元的制約,埋藏深度有明顯差異。淺水層埋深不足2m,深水層埋深可達150m。
擬建項目經過區(qū)域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東部季風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大陸季風性氣候特點顯著,春季少雨多風,氣候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潮濕,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天高氣爽,風涼云淡,冬季寒冷干燥。
本路段瀝青路面存在的主要病害有:龜裂、橫裂、車轍、沉陷、擁包等,見圖1~圖3。由于本路段底基層采用石灰穩(wěn)定土,其強度較低,再加上水損使部分路段的基層已出現(xiàn)松散,繼而反射到路面面層,使之出現(xiàn)裂縫。面層瀝青疲勞開裂后,由于水的浸入,使路面結構強度進一步降低,車輛吸力形成唧漿,最終出現(xiàn)沉陷。
圖1 龜裂
圖2 車轍、網裂
圖3 坑槽
當瀝青路面受較大水平荷載作用時(主要是車輛經常啟動和制動的路段),使路面出現(xiàn)推移和擁起從而形成擁包。在高溫天氣,重型車輛在急剎車時經常產生這種病害。本路段擁包病害出現(xiàn)在交叉路口、急轉彎道和下坡路段較多。
綜上所述,本路段舊路病害嚴重,形成病害的原因主要是近年來沿線經濟發(fā)展迅速,促使交通量增長較快,大噸位超載、超限車輛與日俱增,再加上舊路排水不暢,水損對路面的破壞也較為嚴重。調查分析及彎沉數(shù)據(jù)表明,日常的養(yǎng)護維修已不能滿足行車安全的需求。因此,對全線進行大中修處理。
根據(jù)原有路段的基本情況,結合現(xiàn)有公路交通現(xiàn)狀及發(fā)展預測提出大修方案。
(1)路基
保持原有12m寬路基,根據(jù)大修方案及縱段的調整,修復完善路肩。
(2)路面
根據(jù)對沿線病害的調查分析及彎沉結果,確定以下路面處理方案。
①根據(jù)調查及檢驗結果,此段舊路面彎沉值均達到64(1/100mm)左右,需進行大修處理。其中路段(K22+292~K25+000及K25+200~K25+300,總共2.808km)對舊路結構進行18cm冷再生,然后再加鋪18cm水泥穩(wěn)定碎石+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4cm橡膠粉改性瀝青混凝土(ARHM13(W))。
②街道化路段(K25+000~K25+200,共計200m)考慮兩側排水及方便居民的出行,擬定挖除舊路面結構面層及基層,然后洗刨15cm石灰土墊層(保證墊層剩余15cm以上),挖除的基層材料進行廠拌冷再生,再生混合料攤鋪18cm作為底基層,再在其上攤鋪18cm水泥穩(wěn)定碎石+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4cm橡膠粉改性瀝青混凝土(AR?HM13(W))。
③起終點處理方案:為了更好地與舊路順接,在起終點50m范圍內,根據(jù)縱斷面設計要求,將舊路面破除48~18cm,然后重新填補18cm水泥穩(wěn)定碎石+18cm水泥穩(wěn)定碎石+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4cm橡膠粉改性瀝青混凝土(ARHM13(W))。
對不符合國家標準路段的標牌進行拆除重建;對沿線丟失的公路界碑、百米樁重新設計。本設計安全設施遵循“保障安全、提供服務、利于交通”的設計原則,以恢復和補充為主,共包括以下內容。
(1)標志
交通標志布設嚴格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2009)及有關規(guī)范進行,力求做到齊全、功能完整。
(2)標線
根據(jù)本路段實際情況,確定標線設計方案為:按雙向兩車道進行劃線,路面中心線一般路段為寬15cm的黃色虛線,采用4m劃線6m空的“4—6線”,在過村路段中心線采用黃色實線,機動車道邊緣線采用寬度20cm的白色實線。
(3)里程碑、百米樁、公路界碑
里程碑布設在整公里處,選用C25混凝土,其鋼筋保護層不得小于2.5cm。
百米樁設在整百米處的路肩邊緣,僅在公路一側設置,選用C25混凝土,其鋼筋保護層不得小于1.5cm。其他有關規(guī)定參照國家標準。
公路界碑是標明公路用地范圍的一種設施,沿兩側占地界設置,普通路段設置間距為200m。公路界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C25混凝土,地上部分四面均應刻有“公路界”三個凹字。
里程碑、百米樁和公路界碑均按《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2009)標準制作。
(4)警示柱
在公路沿線交叉路口兩側設置柱式護欄(護柱),護柱兩側及靠近路面一側表面涂紅白相間漆,用來提醒主線車輛提高警覺。
(1)路基排水
①野外路段,一般情況下,利用原有梯形邊溝,對淤塞路段進行清理。
②過村路段 (K25+000~K25+200共 計200m),由于大修挖除新建,原街道化邊溝及街道化擋墻需要重做。
(2)路面排水
采用路拱橫坡排水。
根據(jù)對全路段平交口的調查,部分平交口由于路面大修方案路面高程抬高,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被交路在20m范圍內進行改造,使被交路與本路段順接。
本項目均以平面交叉的型式與各種道路相交,平面交叉共11處。被交路考慮和主線順接,自主線路面邊緣向被交路方向一定范圍內對被交路進行加鋪改造,被交路路面結構采用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C)+22cm水泥穩(wěn)定碎石。
(1)石料
從滿城采購碎石和塊、片石材料,料場儲量豐富,運輸方便,交通便利。
碎石材料巖性為奧陶系石灰?guī)r,表層輕微風化,軟石含量、壓碎值不大,加工的各種規(guī)格的碎石可用作路面基層、構造物、防護工程等。
(2)砂
本工程所用中粗砂均在滿城采購,砂場儲量豐富,無覆蓋層,砂質純凈,含泥量小。
該地砂場可作為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的細集料,開采運輸便利。
(3)石灰
石灰材料從滿城采購,以奧陶系石灰?guī)r為料源,儲量豐富,品質較好,運輸方便。
該地可供路基、基礎工程及構造物附屬工程使用。
(4)水泥
從保定購買符合要求的優(yōu)質水泥,其交通便利,運距較短,可供路基路面工程使用。
(5)鋼材、木材、瀝青
鋼材主要從保定市購買;木材可在當?shù)啬静氖袌鲑徺I;瀝青可采用保定市瀝青庫的瀝青。
(6)用電
華北電網比較發(fā)達,電網分布均勻合理,能滿足本工程的用電要求,工程用電可與電力部門協(xié)商解決。
本項目建筑安裝工程費為956.93萬元,預算總金額為1153.79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為299.69萬元。
本工程建設區(qū)運輸條件較理想,周邊公路網發(fā)達,干線公路和地方道路四通八達,可以保證運輸暢通。材料運輸以汽車為主,短途也可采用拖拉機運輸。全線路面基層混合料及面層混合料拌和設備各一套。該方案經濟合理,科學可行。
[1]JTJ 073.2—2001,公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S].
[2]GB 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