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山姓聽起來似乎并不那么罕見——熟悉“魏晉風度”的人,對名士山濤再熟悉不過。然而,山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就在2014年最新百家姓排行榜中,山姓只排在了第324位。據(jù)統(tǒng)計,整個華夏大地的山姓人士如今僅剩不到兩萬人。事實上,山姓已經(jīng)在歷史長河中走過了幾千年,且得姓源流莫衷一是。
多數(shù)人都期望自己的姓氏大有來頭,說到山姓,確實也來頭不小。東漢獻帝年間泰山太守應劭所著《風俗通義》中記載:“山氏乃上古烈山氏之后”。也就是說,山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說到烈山氏,也許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提到神農(nóng)氏,卻是無人不知,而烈山氏就是神農(nóng)氏的別號。
由此看來,山姓的發(fā)端確是源遠流長。然而除了烈山氏一說外,另有兩說也被認可,同樣頗有年份。一說,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兩千多年前的周朝,設有山務之官,統(tǒng)管山林開發(fā),官名稱為“山師”,也稱“山虞”。有家族世襲山師一職,故而子孫便隨官姓山,稱為山氏。另有一說,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復姓叔山,名冉,他的后代中有的便以他名字中的“山”字為姓氏,世代相傳。此外,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為姓的,所以也可以說,山姓和冉姓有著同一個始祖。在華夏文明龐大的姓氏族群中,同姓不同祖,不同姓卻同祖的情況比比皆是,于此不表。
如今的山姓人在追溯祖先時,總會提到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山濤生于河南,在山氏名人之中,最為有名,其聲望、地位和學術(shù)造詣都無可比擬。
關于山濤,有許多軼事典故。有一則說的是山濤和嵇康、阮籍交情深厚,山濤妻韓氏覺得山濤和這兩位朋友的交往超出了尋常的友誼之情,于是希望看看他們究竟有何能耐。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來山濤家中做客,韓氏就勸山濤將兩位好友留下來住宿,并給他們準備了好酒好肉,還暗中觀察他們。后來當山濤問起韓氏的感受時,韓氏坦直地對他說:“你呀,才智情趣比他們差遠了!不過,以你的見識與氣度和他們交朋友還差不多!”后來,嵇康寫下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更是讓山濤名聲遠揚。
山濤之后,其子山簡也以飲酒優(yōu)游聞名。山姓香火傳至今日,在山東、河南、四川、青海、上海都有山姓人的族群,其中數(shù)山東省的山姓人數(shù)最多,但多數(shù)是從河南遷徙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