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贅 孫念緒 劉青
[摘要] 目的 探討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手術方式。 方法 41例左半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患者,1期腫瘤切除吻合28例(A組);腫瘤切除,近端造瘺遠端封閉13例(B組)。 結果 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7%(1/28),B組38.46%(5/13),兩組相比P<0.05。術后1年生存率,A組100%(28/28),B組76.92%(10/13), 兩組相比P<0.05。術后2年生存率,A組88.23%(15/17),B組71.43%(5/7),兩組相比P>0.05。 結論 對左半結腸癌合并腸梗阻者,合理選擇病人,可行腫瘤切除后1期吻合,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
[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急性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b)-0110-02
結腸癌腸梗阻是一個慢性進行急性加重的過程,起初癥狀輕微,早期難以診斷[1]。因腫瘤類型、腸腔大小、腸內容物的稀稠度等因素,左半結腸癌較右半結腸癌更易發(fā)生梗阻。急性腸梗阻為左半結腸癌常見并發(fā)癥,約占腸梗阻的1/4[2]。左半結腸癌梗阻多為閉袢式腸梗阻,腸壁水腫重,腸腔污染重,易發(fā)生壞死穿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普外科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左半結腸癌伴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病人41例,男26例,女15例,34~71歲,平均(63±4.1)歲。臨床表現有腹痛、腹脹、嘔吐、黏液血便、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等。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病理分型:腺癌38例,黏液癌3例。39例病人術前腹部X線攝片報告低位腸梗阻。41例病人均行高分辨CT示左半結腸梗阻,梗阻部位位于乙狀結腸16例、降結腸11例,脾曲9例,橫結腸5例。28例急診作術前碘伏醇灌腸造影檢查,提示結腸縮窄。41例患者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A組28例行腫瘤切除、術中結腸灌洗、一期吻合,其中1例因吻合欠滿意加做盲腸雙口造瘺,2期瘺口關閉。B組13例行腫瘤切除、近端結腸造瘺遠端封閉。
1.2 方法
術前積極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常規(guī)行胃腸減壓,深靜脈置管,行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導尿,術前30 min靜滴頭孢西丁2 g。A組手術過程為:在腫瘤遠、近端分別結扎結腸,腸腔內注入替加氟0.5 g,循結腸癌手術原則,切除左半結腸。再切除闌尾,將無菌尿管由闌尾腔插入盲腸。充分保護術野,將小腸內容物擠壓入結腸,再由結腸斷端排出腸內容物,注意避免用力擠壓腸管,以免造成細菌毒素入血;再以溫生理鹽水由尿管內注入腸腔,持續(xù)灌洗結腸至灌洗液基本清亮;最后以稀釋后的碘伏鹽水灌洗結腸。灌洗結束后,結扎闌尾,確認腸管血供佳、切緣有活力,以國產康迪管型腸道吻合器行結腸端側吻合。B組常規(guī)行左半結腸切除術,近端結腸造瘺。兩組常規(guī)腹腔內放置替加氟1 g,留置引流管,腹壓高、關腹困難者行減張縫合。術后據CVP補液,監(jiān)測尿比重、尿量、肝腎功及電解質,加強營養(yǎng)支持,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積極抗感染治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1.3 評價判斷標準
從兩組患者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以此評價一期切除吻合術的可行性和效果。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該組均痊愈出院。術后并發(fā)癥6例,其中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者,1例尿路感染,均治愈。隨訪1年者41例。隨訪2年者24例,其中A組17例,B組7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情況,見表1 。
3 討論
該組資料統(tǒng)計分析顯示,A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更少、術后1年生存率更高(P<0.05),術后2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無吻合口并發(fā)癥發(fā)生。表明左半結腸癌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有效的,較切除腫瘤后近端結腸造瘺、二期重建消化道或永久造瘺,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有報道一期手術的并發(fā)癥更少,術后生存率更高[3]。
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如能解除腸梗阻后再限期手術,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都高于急診手術者[4]。手術前,與一般鋇劑灌腸不同,我們術前用碘劑灌腸造影幫助診斷。文獻表明碘液高滲含碘,以之灌腸能增加腸道蠕動,減輕腸道水腫,碘劑本身能殺菌,可減輕腸梗阻[5]。那些經過保守治療腸梗阻緩解而未急診手術患者,該研究未收入該組。手術中,為提高吻合口的安全性,避免吻合口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行充分結腸灌洗使腸道清潔,減輕腸壁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中毒癥狀。研究表明,術中結腸灌洗能使腸道細菌數明顯降低而達到或低于無梗阻患者腸道內的細菌數[6],這為一期吻合提供了理論支持。吻合時要仔細操作,保證吻合質量,應注意上空、中松、下通、口正的原則[7]。若吻合后仍感覺不滿意,可選擇近端結腸雙口造瘺,行二期瘺口關閉,則可能提高吻合口安全性,此種方法可作為一期吻合不滿意的一種補救方法,該研究不認為需常規(guī)采用。圍手術期,要精心管理,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準確管理液體量,加強營養(yǎng)支持,加強抗感染,治療基礎疾病,保護臟器功能,防治并發(fā)癥。合理的圍手術期管理是治療成功的保障[8]。
[參考文獻]
[1] 王慶鋒,所劍,陳巖,等.以腸梗阻為首發(fā)癥狀的老年結腸癌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85-1387.
[2] 趙國剛,馬亮亮.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不同時期手術療效分析[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6):842-843.
[3] 朱衛(wèi)文,劉斌.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Ⅰ期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8):1103-1105.
[4] 王永.不同手術時機對結腸癌致腸梗阻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29),38-39.
[5] 賴東明,楊斌,羅明娟,等.泛影葡胺灌腸在結腸癌伴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術前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2,6(1):32-35.
[6] 孫淑明,吳利標,陳淑貞,等.術中結腸灌洗在治療左半結腸癌性梗阻時腸道細菌學的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4,7(4):292-294.
[7] 牙韓年.探討結腸損傷一期損傷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2,4(3):191.
[8] 關慶斌,羅海軍,譚彬斯,等.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圍手術期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5):162-163.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手術方式。 方法 41例左半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患者,1期腫瘤切除吻合28例(A組);腫瘤切除,近端造瘺遠端封閉13例(B組)。 結果 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7%(1/28),B組38.46%(5/13),兩組相比P<0.05。術后1年生存率,A組100%(28/28),B組76.92%(10/13), 兩組相比P<0.05。術后2年生存率,A組88.23%(15/17),B組71.43%(5/7),兩組相比P>0.05。 結論 對左半結腸癌合并腸梗阻者,合理選擇病人,可行腫瘤切除后1期吻合,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
[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急性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b)-0110-02
結腸癌腸梗阻是一個慢性進行急性加重的過程,起初癥狀輕微,早期難以診斷[1]。因腫瘤類型、腸腔大小、腸內容物的稀稠度等因素,左半結腸癌較右半結腸癌更易發(fā)生梗阻。急性腸梗阻為左半結腸癌常見并發(fā)癥,約占腸梗阻的1/4[2]。左半結腸癌梗阻多為閉袢式腸梗阻,腸壁水腫重,腸腔污染重,易發(fā)生壞死穿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普外科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左半結腸癌伴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病人41例,男26例,女15例,34~71歲,平均(63±4.1)歲。臨床表現有腹痛、腹脹、嘔吐、黏液血便、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等。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病理分型:腺癌38例,黏液癌3例。39例病人術前腹部X線攝片報告低位腸梗阻。41例病人均行高分辨CT示左半結腸梗阻,梗阻部位位于乙狀結腸16例、降結腸11例,脾曲9例,橫結腸5例。28例急診作術前碘伏醇灌腸造影檢查,提示結腸縮窄。41例患者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A組28例行腫瘤切除、術中結腸灌洗、一期吻合,其中1例因吻合欠滿意加做盲腸雙口造瘺,2期瘺口關閉。B組13例行腫瘤切除、近端結腸造瘺遠端封閉。
1.2 方法
術前積極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常規(guī)行胃腸減壓,深靜脈置管,行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導尿,術前30 min靜滴頭孢西丁2 g。A組手術過程為:在腫瘤遠、近端分別結扎結腸,腸腔內注入替加氟0.5 g,循結腸癌手術原則,切除左半結腸。再切除闌尾,將無菌尿管由闌尾腔插入盲腸。充分保護術野,將小腸內容物擠壓入結腸,再由結腸斷端排出腸內容物,注意避免用力擠壓腸管,以免造成細菌毒素入血;再以溫生理鹽水由尿管內注入腸腔,持續(xù)灌洗結腸至灌洗液基本清亮;最后以稀釋后的碘伏鹽水灌洗結腸。灌洗結束后,結扎闌尾,確認腸管血供佳、切緣有活力,以國產康迪管型腸道吻合器行結腸端側吻合。B組常規(guī)行左半結腸切除術,近端結腸造瘺。兩組常規(guī)腹腔內放置替加氟1 g,留置引流管,腹壓高、關腹困難者行減張縫合。術后據CVP補液,監(jiān)測尿比重、尿量、肝腎功及電解質,加強營養(yǎng)支持,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積極抗感染治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1.3 評價判斷標準
從兩組患者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以此評價一期切除吻合術的可行性和效果。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該組均痊愈出院。術后并發(fā)癥6例,其中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者,1例尿路感染,均治愈。隨訪1年者41例。隨訪2年者24例,其中A組17例,B組7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情況,見表1 。
3 討論
該組資料統(tǒng)計分析顯示,A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更少、術后1年生存率更高(P<0.05),術后2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無吻合口并發(fā)癥發(fā)生。表明左半結腸癌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有效的,較切除腫瘤后近端結腸造瘺、二期重建消化道或永久造瘺,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有報道一期手術的并發(fā)癥更少,術后生存率更高[3]。
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如能解除腸梗阻后再限期手術,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都高于急診手術者[4]。手術前,與一般鋇劑灌腸不同,我們術前用碘劑灌腸造影幫助診斷。文獻表明碘液高滲含碘,以之灌腸能增加腸道蠕動,減輕腸道水腫,碘劑本身能殺菌,可減輕腸梗阻[5]。那些經過保守治療腸梗阻緩解而未急診手術患者,該研究未收入該組。手術中,為提高吻合口的安全性,避免吻合口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行充分結腸灌洗使腸道清潔,減輕腸壁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中毒癥狀。研究表明,術中結腸灌洗能使腸道細菌數明顯降低而達到或低于無梗阻患者腸道內的細菌數[6],這為一期吻合提供了理論支持。吻合時要仔細操作,保證吻合質量,應注意上空、中松、下通、口正的原則[7]。若吻合后仍感覺不滿意,可選擇近端結腸雙口造瘺,行二期瘺口關閉,則可能提高吻合口安全性,此種方法可作為一期吻合不滿意的一種補救方法,該研究不認為需常規(guī)采用。圍手術期,要精心管理,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準確管理液體量,加強營養(yǎng)支持,加強抗感染,治療基礎疾病,保護臟器功能,防治并發(fā)癥。合理的圍手術期管理是治療成功的保障[8]。
[參考文獻]
[1] 王慶鋒,所劍,陳巖,等.以腸梗阻為首發(fā)癥狀的老年結腸癌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85-1387.
[2] 趙國剛,馬亮亮.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不同時期手術療效分析[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6):842-843.
[3] 朱衛(wèi)文,劉斌.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Ⅰ期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8):1103-1105.
[4] 王永.不同手術時機對結腸癌致腸梗阻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29),38-39.
[5] 賴東明,楊斌,羅明娟,等.泛影葡胺灌腸在結腸癌伴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術前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2,6(1):32-35.
[6] 孫淑明,吳利標,陳淑貞,等.術中結腸灌洗在治療左半結腸癌性梗阻時腸道細菌學的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4,7(4):292-294.
[7] 牙韓年.探討結腸損傷一期損傷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2,4(3):191.
[8] 關慶斌,羅海軍,譚彬斯,等.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圍手術期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5):162-163.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手術方式。 方法 41例左半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患者,1期腫瘤切除吻合28例(A組);腫瘤切除,近端造瘺遠端封閉13例(B組)。 結果 A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7%(1/28),B組38.46%(5/13),兩組相比P<0.05。術后1年生存率,A組100%(28/28),B組76.92%(10/13), 兩組相比P<0.05。術后2年生存率,A組88.23%(15/17),B組71.43%(5/7),兩組相比P>0.05。 結論 對左半結腸癌合并腸梗阻者,合理選擇病人,可行腫瘤切除后1期吻合,減輕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
[關鍵詞] 左半結腸癌;急性腸梗阻;一期切除吻合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b)-0110-02
結腸癌腸梗阻是一個慢性進行急性加重的過程,起初癥狀輕微,早期難以診斷[1]。因腫瘤類型、腸腔大小、腸內容物的稀稠度等因素,左半結腸癌較右半結腸癌更易發(fā)生梗阻。急性腸梗阻為左半結腸癌常見并發(fā)癥,約占腸梗阻的1/4[2]。左半結腸癌梗阻多為閉袢式腸梗阻,腸壁水腫重,腸腔污染重,易發(fā)生壞死穿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普外科2011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左半結腸癌伴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病人41例,男26例,女15例,34~71歲,平均(63±4.1)歲。臨床表現有腹痛、腹脹、嘔吐、黏液血便、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等。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13例、冠心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病理分型:腺癌38例,黏液癌3例。39例病人術前腹部X線攝片報告低位腸梗阻。41例病人均行高分辨CT示左半結腸梗阻,梗阻部位位于乙狀結腸16例、降結腸11例,脾曲9例,橫結腸5例。28例急診作術前碘伏醇灌腸造影檢查,提示結腸縮窄。41例患者按手術方式分為兩組,A組28例行腫瘤切除、術中結腸灌洗、一期吻合,其中1例因吻合欠滿意加做盲腸雙口造瘺,2期瘺口關閉。B組13例行腫瘤切除、近端結腸造瘺遠端封閉。
1.2 方法
術前積極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常規(guī)行胃腸減壓,深靜脈置管,行中心靜脈壓(CVP)監(jiān)測,導尿,術前30 min靜滴頭孢西丁2 g。A組手術過程為:在腫瘤遠、近端分別結扎結腸,腸腔內注入替加氟0.5 g,循結腸癌手術原則,切除左半結腸。再切除闌尾,將無菌尿管由闌尾腔插入盲腸。充分保護術野,將小腸內容物擠壓入結腸,再由結腸斷端排出腸內容物,注意避免用力擠壓腸管,以免造成細菌毒素入血;再以溫生理鹽水由尿管內注入腸腔,持續(xù)灌洗結腸至灌洗液基本清亮;最后以稀釋后的碘伏鹽水灌洗結腸。灌洗結束后,結扎闌尾,確認腸管血供佳、切緣有活力,以國產康迪管型腸道吻合器行結腸端側吻合。B組常規(guī)行左半結腸切除術,近端結腸造瘺。兩組常規(guī)腹腔內放置替加氟1 g,留置引流管,腹壓高、關腹困難者行減張縫合。術后據CVP補液,監(jiān)測尿比重、尿量、肝腎功及電解質,加強營養(yǎng)支持,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積極抗感染治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1.3 評價判斷標準
從兩組患者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以此評價一期切除吻合術的可行性和效果。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該組均痊愈出院。術后并發(fā)癥6例,其中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者,1例尿路感染,均治愈。隨訪1年者41例。隨訪2年者24例,其中A組17例,B組7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1年生存率、術后2年生存率情況,見表1 。
3 討論
該組資料統(tǒng)計分析顯示,A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更少、術后1年生存率更高(P<0.05),術后2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無吻合口并發(fā)癥發(fā)生。表明左半結腸癌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有效的,較切除腫瘤后近端結腸造瘺、二期重建消化道或永久造瘺,能明顯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甚至有報道一期手術的并發(fā)癥更少,術后生存率更高[3]。
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如能解除腸梗阻后再限期手術,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都高于急診手術者[4]。手術前,與一般鋇劑灌腸不同,我們術前用碘劑灌腸造影幫助診斷。文獻表明碘液高滲含碘,以之灌腸能增加腸道蠕動,減輕腸道水腫,碘劑本身能殺菌,可減輕腸梗阻[5]。那些經過保守治療腸梗阻緩解而未急診手術患者,該研究未收入該組。手術中,為提高吻合口的安全性,避免吻合口瘺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需行充分結腸灌洗使腸道清潔,減輕腸壁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中毒癥狀。研究表明,術中結腸灌洗能使腸道細菌數明顯降低而達到或低于無梗阻患者腸道內的細菌數[6],這為一期吻合提供了理論支持。吻合時要仔細操作,保證吻合質量,應注意上空、中松、下通、口正的原則[7]。若吻合后仍感覺不滿意,可選擇近端結腸雙口造瘺,行二期瘺口關閉,則可能提高吻合口安全性,此種方法可作為一期吻合不滿意的一種補救方法,該研究不認為需常規(guī)采用。圍手術期,要精心管理,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準確管理液體量,加強營養(yǎng)支持,加強抗感染,治療基礎疾病,保護臟器功能,防治并發(fā)癥。合理的圍手術期管理是治療成功的保障[8]。
[參考文獻]
[1] 王慶鋒,所劍,陳巖,等.以腸梗阻為首發(fā)癥狀的老年結腸癌6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85-1387.
[2] 趙國剛,馬亮亮.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不同時期手術療效分析[J].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6):842-843.
[3] 朱衛(wèi)文,劉斌.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Ⅰ期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8):1103-1105.
[4] 王永.不同手術時機對結腸癌致腸梗阻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29),38-39.
[5] 賴東明,楊斌,羅明娟,等.泛影葡胺灌腸在結腸癌伴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術前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2,6(1):32-35.
[6] 孫淑明,吳利標,陳淑貞,等.術中結腸灌洗在治療左半結腸癌性梗阻時腸道細菌學的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4,7(4):292-294.
[7] 牙韓年.探討結腸損傷一期損傷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國中醫(yī)藥咨詢,2012,4(3):191.
[8] 關慶斌,羅海軍,譚彬斯,等.左半結腸癌致急性腸梗阻圍手術期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5):162-163.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