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橋江
富蘊縣額爾齊斯河上游河谷出產一種被稱為變質巖的石頭,這種巖石受河水沖刷等因素影響外形類似河卵石,然而,石頭表層及內部結構、紋理卻不同于常見卵石,最令人稱奇的是這種石頭的硬度遠遠超過一般卵石,其硬度甚至比瑪瑙還高。出于對這種石頭的好奇,6月初我在富蘊縣、阿勒泰市等地進行了一番調查。
葉爾那爾與變質巖
火成巖(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是自然界當中三大基本巖石。火成巖占地球巖石總量約95%,沉積巖次之,變質巖最少。不過在不同地層,三種巖石的分布比例相差很大。一般而言,距地表越深火成巖和變質巖越多,而在地表約75%為沉積巖。
變質巖是指受地球內部溫度、壓力、應力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不論火成巖還是沉積巖形成的固態(tài)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溫度、應力等作用下,發(fā)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即為變質巖。變質巖的質變可能是重結晶、紋理改變或顏色改變。如石灰石重結晶變成大理石,白云巖變質形成玉等等。
富蘊縣石頭圈內所指的變質巖外表帶有明顯重結晶結構,此“變質巖”可謂典型的變質巖,但是,變質巖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大理石、和田玉以及近年來北疆各地熱捧的“寶石光”等等均為變質巖,那么富蘊縣出產的這種變質巖究竟是什么石頭呢?
富蘊縣的收藏者葉爾那爾收藏有幾塊變質巖,他說:變質巖種類繁多,目前,被各地藏家熱捧的這種富蘊縣變質巖沒有發(fā)現礦脈,數量很少,因此,他們并沒有對此進行專門調查、研究。但是,從阿爾泰山整體情況來看,他傾向于這種變質巖可能由石英巖(石英石)變質而來,其成分可能主要是二氧化硅。此類變質巖,如果呈透明或半透明狀可以視為寶石?!皩毷狻本褪怯墒r變質而來,“寶石光”的硬度為7.0。
“寶石光”的變質過程大致如下:石英巖由石英砂巖及硅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石英巖內部為粒狀結構,石英巖的這種內部結構為“寶石光”的誕生提供了可能。石英巖形成之后,經過地質年代進一步變質,其粒狀結構發(fā)生變化,同時,受氧化鐵等礦物質影響,最終形成了色彩不同的所謂“寶石光”。
作為一名礦業(yè)專家,葉爾那爾對這種變質巖的硬度早有領教。葉爾那爾說,富蘊縣變質巖被炒熱之后,他曾經用射釘槍、電鉆等試驗其硬度,射釘槍及一般礦山用鉆頭均奈何不了這種變質巖。
張月東與深山奇石
富蘊縣寶玉石奇石協會會長張月東是個非常有眼光的人士。他既是該地變質巖的最早發(fā)現者,也是目前當地最大的此類變質巖收藏者。同時,這種變質巖還給他帶來了滾滾財源。
2004年夏天,張月東在額爾齊斯河上游尋找奇石,偶然間,他注意到河邊有塊色澤和質地都很奇特的石頭。這塊石頭大小如一枚椰子,掂在手里明顯比一般石頭沉重,而且有一種光滑、堅硬之感。張月東席地而坐仔細觀察這塊石頭,這塊石頭屬于變質巖的一種,但是,其結構與玉石等變質巖顯然不一樣,玉石經過高溫、高壓、應力等作用變得比較溫潤,外表看起來似乎帶有油性,這種變質巖表面則分布著枝狀晶體,尤其是石頭的重量,沉甸甸的就像鐵礦石。
隨后,張月東在附近又發(fā)現了兩塊色澤稍有變化,體積比較大的同類石頭,經過仔細觀察,他覺得這種變質巖的紋理及形狀非常適合做觀賞石。下山時,大石頭搬不動,張月東只好把那塊椰子大的石頭搬了回來?;氐郊遥矛旇?、海藍寶石等刻畫這塊石頭,結果出人意料,此變質巖的硬度竟然超過瑪瑙,即便硬度7.5的海藍寶石也只能勉強在這種石頭表面畫出淡淡的痕跡。一塊變質巖硬度竟然能與寶石媲美,這還了得?
第二天,張月東再次進山,在山里連續(xù)走訪、調查了幾天,他發(fā)現牧民在撿石榴石過程中也發(fā)現了這類石頭,并且把這類石頭搬到了各自氈房前,等待獨具慧眼之人。通過進一步觀察,張月東發(fā)現這類石頭外表色澤及結晶晶體雖有變化,總體而言屬于同一種變質巖。
調查過程中,張月東完全被這種石頭表面的結晶紋理迷住了。他決定將牧民們發(fā)現的近20噸變質巖收歸囊中。當他提出收購牧民的變質巖,牧民開出的價格令人發(fā)暈,其中,一塊重約200公斤,整體造型類似動物的變質巖,最低價5000元。當時,即便最好的額爾齊斯河奇石也沒有這個價格,一塊無名的石頭5000元簡直是天價。猶豫再三,最終,張月東花2萬多元,拉了四車這種變質巖,堆在了自家院子。
接下來,張月東背著幾塊不同色澤的變質巖開始周游全國石頭市場。然而,沒人能搞清這種變質巖究竟是什么石頭。不得已,張月東在廣州將幾塊石頭送給當地人,希望雕刻一些飾品或把件。對方覺著不妨一試,他們卻沒有料到,此變質巖硬度極高,打磨一個小吊墜竟然耗費了三天時間,相同的一塊瑪瑙或“寶石光”半天時間就能搞利索。
趙翼光與藍晶石
張月東癡迷研究這種變質巖之時,富蘊縣一個叫趙翼光的退休教師正一心一意玩賞奇石。趙翼光當老師期間就喜歡各種奇石,退休后,他的這個愛好越發(fā)不可收拾。多年野外撿石頭,趙翼光積累了豐富的地礦知識,成為富蘊縣民間公認的石頭權威。然而,首次看到張月東的變質巖,趙翼光也是一頭霧水。趙翼光端詳了一會兒,隱約記得十多年前自己有過一塊類似石頭,當時有位地質專家稱這種石頭屬于變質巖的一種,至于具體名稱叫什么,由于這位地質專家從未見過此類變質巖,他也談不出所以然。
張月東清楚趙老師是個認真并且具有探索精神的長者,遇事喜歡刨根問底。張月東希望趙翼光研究研究這種變質巖。
送走張月東,趙翼光遍查變質巖資料,均無此種變質巖記載。走訪當地地質專家,也沒有答案,一時查無結果,沒有影響趙翼光對這種石頭的探索,他用砂輪、雕刻寶玉石臺鉆等設備對比測試這種變質巖的硬度,這種變質巖的硬度超過了“寶石光”和瑪瑙。該變質巖還有一個奇特之處——韌性很好,可以與玉石媲美。一旦攻克其硬度,用此變質巖雕刻飾品、把件等得心應手。
張月東、趙翼光等人求教無門之時,富蘊縣修建了一座奇石及寶玉石展覽館,趙翼光受聘成為管理員。富蘊縣是我國礦產資源大縣,其中,可可托海三號礦脈擁有“世界地質圣坑”之美譽,每年均有大批國內外地質工作者前來參觀、考察。趙翼光負責管理的展覽館則成為國內外地質工作者參觀的必到之處。
為了弄清這種變質巖究竟是什么石頭,趙翼光專門在展柜里擺放了幾塊變質巖。數年間,趙翼光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客人,每一次接待,趙翼光都抓住機會現場請教專家關于這種變質巖的知識,但均無結果。
2011年夏天,展覽館來了幾位地質專家,其中一人看到展柜里的變質巖,脫口而出:終于找到了,找到了。
趙翼光趕緊走上前去打探究竟,這位專家告訴趙翼光,此類變質巖叫藍晶石。質地通透的藍晶石就是藍寶石。目前已經發(fā)現的藍晶石,因為其最高硬度達7.0,因此又名二硬石,屬硅酸鹽類礦物,是一種耐火度高、高溫體積膨脹大的天然耐火原料礦物。藍晶石顏色呈淡藍色或青藍色、亮灰白等。比重:3.53~3.65?;◢弾r質地堅硬,比重:2.6~2.75,這正是藍晶石手感比較沉重的原因。
趙翼光向專家介紹了這種石頭的硬度超過了瑪瑙。專家沉思了片刻說:阿爾泰山脈成礦地址條件優(yōu)越,發(fā)現任何新東西都不奇怪。如20世紀中后期發(fā)現的被命名為“額河石”的鉆石,其分子結構就是獨一無二的。
這種藍晶石本來埋藏于地下巖石之中,隨著地殼運動、阿爾泰山隆起等原因露出地表。后來,由于地震、自然風化等多種原因,包裹在巖石內的藍晶石滾落至河谷。再后來,借助河流搬運的力量沖刷、碰撞等等,吸納自然之靈氣形成了卵石狀藍晶石。其形成過程與和田玉籽料相同。因此,不論這種變質巖的內部構造還是河卵石的外形,富蘊出產的藍晶石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至于沒有發(fā)現同類藍晶石礦脈的原因很簡單,富蘊縣藍晶石屬于“雞窩礦”,也就是呈點狀分布于額爾齊斯河上游巖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