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聰明樹上長苦果
□付秀宏
春秋時代,越王滅吳復國之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隱居于齊國陶山,經商致巨富,世稱“陶朱公”。范蠡有三子:大兒隨父艱辛創(chuàng)業(yè),惜錢如命;二兒繼承父業(yè),高調經商;三兒沉湎玩樂,不知何為辛勞。
范蠡這么聰明的人,能在政治漩渦中“決然隱退”,非常難得。然而,他卻在商海沉浮之中,丟了二兒的性命。范蠡身為“商圣”,攻于計算金錢運籌盈利,聰明絕頂??蓞s因沒能教得兒子仁愛、謙虛、尊重之人品,在世事難料中“翻船”。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范蠡二兒在楚國經商,因爭利與地頭蛇對峙,結果害人性命被囚禁。范蠡雖年事已高,但還是精心策劃,他安排不看重錢財的小兒,前去楚國送禮金給自己的故友莊公。范蠡想借莊公在楚王面前的威望及其仗義之品格,來救二兒。但當小兒準備啟程之際,大兒卻力主自己承擔營救二弟之責。范蠡不允,大兒卻以自殺相脅。范蠡無奈,救二子還難有準信,不想再失去大兒。范蠡要求大兒,一定將禮金送給莊公,一切聽莊公安排。
范蠡大兒過于看重金錢,個人境界不高。他哪里懂得父親謀略和為人本色。大兒到了楚地,把禮金送予莊公,莊公真誠地對大兒說:“此事由我來辦,你盡快回家吧!”大兒心中掛想,遂自作主張,住在楚地,觀察變化。
莊公不知范蠡大兒還在楚地,尋機覲見楚王,對楚王講:鄰國已有地震,我夜觀天象,不利情勢正向我楚國涌來,故請楚王以大赦天下的善舉,惠澤民心,解此不利之兆。楚王采納了莊公意見,下令大赦天下。
范蠡大兒得知楚王“大赦天下”,自以為二弟理所當然得釋,心想這禮金豈不白送?便動了小聰明,以告辭為由造訪莊公。但大兒卻不知此大赦乃莊公之力。莊公一眼就看出了范蠡大兒索禮的意愿,趕緊把禮金悉數退還。
送走范蠡大兒,莊公被愚弄的恥辱感始終難以消解。莊公有氣,又對楚王說:“陶地有富商名陶朱公,其二兒在楚國因殺人被囚禁。陶朱公為救其子,派人賄賂朝中大臣。此次大赦天下,人民都認為大王是為了放陶朱公二兒而行赦免的!”楚王被激怒,立斬了陶朱公二兒,之后再大赦天下。
范蠡聽到這個噩耗,心中悔恨不已。于是,他誠懇教誨大兒、三兒:“錢財如刀,可救人亦可殺人;錢財如水,既載舟也能覆舟。”
深想下去,范蠡很聰明了,但他也不是神人,無法解決好任何事情。范蠡教子,可能更多是經營之道的訓導,缺少真誠、謙卑之德的教化。到頭來,引發(fā)大兒少尊重—惹人再惹命、二兒異地爭利—強勢而遭滅頂之禍。即便是聰明之大樹,如果沒有在德行上的悉心培養(yǎng),照樣會長出苦果。
(原載《啟迪與智慧》2014年第1期 河南李恒克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