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張靜
亨利·詹姆斯是英美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大文豪,文學成就與地位極高,從而引起眾多學者對亨利·詹姆斯進行研究,以亨利·詹姆斯為主角的傳記文學與小說作品不斷涌現(xiàn),且獲得極大的贊譽。埃德爾的傳記《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泰賓的《大師》、洛奇的《作者,作者》是比較成功的三部作品,雖然面對的是亨利·詹姆斯同樣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但是通過對人物不同時空的選擇、不同視角的挖掘,將真實的人物、書信、創(chuàng)作歷程與虛構的情節(jié)、敘事技法奇妙融合,塑造出了三個截然不同的亨利-詹姆斯形象,演繹了虛構技巧的真實。
亨利·詹姆斯的生平簡介與以其為主角的三部作品
亨利·詹姆斯1843年生于紐約一個富庶的家庭,1916年2月28日于英國去世,是一位英美文學歷史甚至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大文豪,是著名的文學家、評論家,在文學史上地位舉足輕重,承上啟下,將文學從現(xiàn)實主義引領到現(xiàn)代主義中。亨利·詹姆斯家庭中有著名神學家的父親,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的哥哥,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青年時就到歐洲各國游歷,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碩果豐厚,著有長篇小說《一個美國人》、《華盛頓廣場》、《一位女士的畫像》、《鴿翼》、《使節(jié)》、《金碗》等,中短篇小說有《黛西-米勒》、《阿斯彭文稿》、《螺絲在旋緊》、《叢林猛獸》等,短篇小說有《真東西》、《地毯上的圖案》等,還有大量的傳記評論文章。亨利·詹姆斯的小說開創(chuàng)了心理分析小說的先河,開始描寫普通人的內心世界,開始關注人物的意識對小說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在生活上,亨利·詹姆斯具有同性戀傾向。
1934年亨利·詹姆斯誕辰100周年,美國文學刊物《獵犬與號角》為亨利·詹姆斯開辦了專號,自此開始研究亨利·詹姆斯的人絡繹不絕。經(jīng)過了近一個世紀,其研究已經(jīng)非常全面。比較有名的研究當屬為亨利·詹姆斯作傳的美國傳記學家里昂-埃德爾的作品《亨利·詹姆斯的一生》,這部作品不僅僅研究了亨利·詹姆斯的文學地位和作品,他那值得挖掘的一生更讓人著迷,引起極大關注,特別是2004年被譽為“亨利-詹姆斯年”,因為在這一年內連續(xù)誕生了三部以亨利·詹姆斯為主角的小說,這三部小說是:英國作家戴維·洛奇的《作者,作者》、愛爾蘭名作家科爾姆·泰賓的《大師》和阿蘭·霍靈赫斯特的《美麗的線》,甚至還有的小說失掉了出版機會,因為當年這個題材的小說實在太多。
本文主要選取以亨利·詹姆斯為故事主角的三部文學作品,《亨利·詹姆斯的一生》、《作者,作者》、《大師》。這三部作品都以亨利·詹姆斯為故事主角,是對他真實一生的文學藝術再創(chuàng)作,文章用這三部作品整合亨利·詹姆斯的一生,并探求在這些名家名作筆下,如何運用虛構的技巧來敘實,如何用筆尖演繹出亨利-詹姆斯傳奇的一生。柏拉圖有個著名的“床喻”,講的是神為了需要制造了自然的床,而木匠通過模仿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生活中的床,畫家則從生活中提取靈感畫下了藝術的床。這個床喻用于這三部描寫亨利·詹姆斯人生的作品非常合適,亨利·詹姆斯本人的一生就是神造的床,是真實的生活,是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波瀾壯闊的一生。而埃德爾的《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是對詹姆斯人生與藝術生命的模仿創(chuàng)作,埃德爾就是那“木匠”,最貼近真實的生活,但是畢竟是模仿,不可能事無巨細嚴絲無縫,也帶有作者的部分合理虛構與想象,是高度濃縮的亨利·詹姆斯的形象,而且?guī)в邪5聽杺€人的喜好與評論。兩部小說正如畫家筆下的床,是選擇運用小說的創(chuàng)作技法構建亨利·詹姆斯的人生,這其中帶有作者自己對藝術、對人生的態(tài)度,帶有各種虛構的藝術與死后選擇的小說技巧。大仲馬曾說虛構是小說藝術之床最精彩的、最值得欣賞的藝術,筆者也就是以這三部作品為視角,講述作品中虛構的技巧和特點。
從三部作品的時空分配看虛構技巧的真實
作家發(fā)揮想象力主要依靠的是對作品時空上的靈活運用與安排,若時空被鎖住,則想象力就會被大大束縛住。不過以亨利·詹姆斯為主角的作品中,這種束縛情況就發(fā)生了,因為作品只能以亨利-詹姆斯為原型,時間就是他在世的73年,空間就是他生活過的地區(qū),有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埃德爾的傳記文學寫作無疑就要限定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的枷鎖中,但更深層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埃德爾要從1843年亨利的出生寫到1916年亨利的去世,這中間的故事發(fā)生必須面面俱到,要從美國寫到歐洲居住的國家,不能有疏漏,而埃德爾面對的是一系列未經(jīng)過任何梳理的原始資料,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的書信、日記、回憶錄、親友的敘述回憶,等等。怎樣從這些琳瑯滿目的資料中提煉出所需要的文學素材,然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合理將其聯(lián)接起來,是一門技術性學問,埃德爾采用的是“場面的方法組織材料來敘事的”,優(yōu)點是便于交代故事,將一個場景、事件、人物關系聯(lián)合起來組織一個章節(jié),高度概括,找尋各種佐證和痕跡來說明該故事對亨利的重要性,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傳記文學中體驗戲劇性的故事情節(jié),可讀性甚高。為此埃德爾在寫作中閱讀了亨利·詹姆斯的上萬封書信,把和誰吃飯,和誰社交等無法用故事概括的事情都寫了進去,盡量遵循了傳記真實性的要求。
泰賓的《大師》則在時間選擇上非常靈活,僅選取了亨利·詹姆斯1895年1月到1899年12月這5年的時間,其敘述模式表面像是“編年體”,章節(jié)依靠年份去劃分,不過更為精確的描述應當是,泰賓采用的是“蜘蛛網(wǎng)”的敘事方式。在《大師》的每一個章節(jié)中,都采用倒敘方法交代亨利·詹姆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與鮮明時刻,從而通過整體及部分的敘述,描繪出了亨利·詹姆斯的傳奇一生。小說整體的節(jié)奏感很強,且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時而緊湊,時而跳躍,讓讀者體驗到閱讀的舒適感。就拿第五章中一段關于亨利·詹姆斯與霍姆斯同床共枕的描述來說,這部分內容就經(jīng)過了極為細致的刻畫,入睡前的一個小時卻顯得無比漫長,兩個男性赤身同睡一張床,空氣是尷尬的卻略顯曖昧,誰都不說話,沉寂、默然、無限幻想的時間里,兩個人不停揣摩著對方的心思,時間滴答滴答地緩緩流淌,充滿了無限幻想??臻g上《大師》的發(fā)生地點多是在愛爾蘭、英國與意大利,這可能與泰賓是愛爾蘭人有關,這種空間安排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印記與民族情結,空間安排讓小說顯得風格獨特。endprint
洛奇的《作者,作者》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運用更大膽,更引人注目。整個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呈現(xiàn)遙相呼應的狀態(tài),中間部分則被細膩地、不漏痕跡地包裹其中,一氣呵成。在該小說中,洛奇大量采用蒙太奇的手法與意識流的寫作手法,有序控制著小說的節(jié)奏和時空的變化,精彩絕倫,挑逗著讀者的胃口。以亨利-詹姆斯的戲劇演出失敗為例,洛奇充分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一邊是描寫詹姆斯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吃著晚餐,敏感地注意到了許多不同尋常的細節(jié);另一邊則是觀眾、演員不斷進場,他們在談論著什么,臉上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一邊是亨利·詹姆斯去看了王爾德的戲,覺得粗俗卻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另一邊是亨利-詹姆斯自己寫的一場戲曲中,觀眾堅持到第二幕就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忍受了,喧嘩起哄不斷,甚至開始離場,雖然他的朋友們想極力維持劇場氣氛,卻無法控制;最終兩邊的鏡頭合二為一,演變成亨利·詹姆斯站在舞臺上接受者臺下觀眾的羞辱和謾罵。這種蒙太奇的手法新穎細致,情節(jié)完整地組織起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般地目睹亨利的失敗,對比鏡頭加劇了這場戲劇失敗的諷刺意味,進而渲染了亨利·詹姆斯在失敗后的失望與心痛的心理。在空間上洛奇也因為個人生活印記和喜好傾向,選擇熟悉的英國,將其故事背景都定在英國與意大利兩地,讓小說帶有了英國的老紳士風格。
從三部作品的敘述者角度看虛構技巧的真實
三部作品都選擇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位文學歷史的大文豪。埃德爾筆下的亨利·詹姆斯非常符合人文精神,以男權主義者的身份與男性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一方面肯定了亨利·詹姆斯的偉大文學成就,亨利·詹姆斯為之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直接地觸碰亨利·詹姆斯人性中的弱點并披露出來。因此埃德爾作為傳記文學作家完全采用了“福爾摩斯加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福爾摩斯”是指寫作時將傳記事實加以仔細的推理分析,“弗洛伊德”是指寫作要關注人物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就是揣摩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從心理狀態(tài)角度將相關的時間串聯(lián)起來。這就是為什么埃德爾要大量細致地翻閱亨利·詹姆斯的書信、日記、故居、其身邊朋友的回憶錄等材料。從而對亨利·詹姆斯在精神方面進行分析。但是作家勢必會在小說中有自己的“移情”,埃德爾的傳記中,埃德爾完全是一位男權主義者,視角是一個男權社會如何看待一位終生未娶的男性的,并尖銳指出亨利·詹姆斯是一位“太監(jiān)”,以此說明他對女性的恐懼。
泰賓的小說對亨利·詹姆斯是平視的視角,摻雜了那么點惺惺相惜的味道,這是因為泰賓自己的性取向與亨利·詹姆斯相同,就這一點來說泰賓更能體會亨利·詹姆斯在性取向上的困苦和內心的掙扎與煎熬。泰賓更注重亨利-詹姆斯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就像自己鉆入了亨利·詹姆斯的心里,更加細膩溫柔地去體驗亨利·詹姆斯的心理,更像通過女性的視角進行評述。而對于亨利·詹姆斯的一些同性戀傾向,泰賓表現(xiàn)出了積極的態(tài)度,因此處理亨利·詹姆斯的同性事件時筆尖非常柔美和浪漫。對比埃德爾來說,整部小說更像是將亨利-詹姆斯描寫成更為纖細與敏感的女性角色。在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足以看出泰賓描寫的細膩與唯美。很美好的畫面,帶點靜謐的、溫馨的感覺,筆者的描述將亨利·詹姆斯的同性取向寫成并不是很糟糕的事情。
洛奇的視角是帶有仰視的視角。這與洛奇的個人經(jīng)歷密切相關。洛奇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在文學界的地位極高,是伯明翰大學的客座教授,是英國皇家文學的會員。站在這個文學地位高度的洛奇,倍加推崇亨利·詹姆斯,甚至1972年寫了與亨利·詹姆斯同名的著作《小說的藝術》,由此可以看出洛奇對亨利·詹姆斯文學成就的肯定和贊揚。在《作者,作者》中,洛奇認為亨利·詹姆斯具有非常高超的構思文本的技巧,將其視作英語語言第一個真正的現(xiàn)代小說家,他發(fā)展了一種讓信息分布各處的小說寫作技巧。因此洛奇是發(fā)自內心地欣賞亨利·詹姆斯,認為詹姆斯的一生是具有歷史性、傳奇性的一生,他非常期待與亨利·詹姆斯能夠隔著時空對話,并在小說最后寫了宣示內心情感的一段話:“我很想陷入幻想之中,來一次時光倒轉之旅,……自己拉把椅子,趁HJ尚未離開人世之際,和他說說文學的未來,讓他放心?!边@種仰視的心態(tài)躍然紙上。
結語
文章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以亨利·詹姆斯為主角的作品,并選擇從時空分配與敘事者角度兩方面來分析虛構技巧的使用,如何使用虛構技巧來演繹真實的亨利·詹姆斯的人生。三部都是精品,誰優(yōu)誰劣很難判斷,因為他們采用了不同的論述文體、選取不同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進行組合排列,都是在塑造帶有作者自己感情烙記的亨利·詹姆斯,都是在“模仿”的過程中利用各種技巧進行虛構,是虛實相生寫法最好的案例。不管后世對三部作品的評價如何,筆者相信亨利·詹姆斯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與生活之路,是一筆需要挖掘的寶貴的文化財富,極具文化價值。除了這三位大文學家外,還有許多學者對亨利·詹姆斯做了研究,更有許多學者開始對泰賓、洛奇與埃德爾等大文學家的作品進行研究,這些都將是留給后人的重要遺產(chǎn)。
參考文獻:
[1](英)戴維·洛奇作者,作者[M].張沖,張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2](愛)科爾姆·泰賓大師[M]柏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3]Leon Edel.Henry James,a life[M]Harper&Row,1985.
[4](英)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M].王峻巖等譯作家出版社,2010
[5]陳榕.為亨利詹姆斯的心靈畫像——讀《大師》與《作者,作者》[J].外國文學,2007(1):103-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