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鄧
給身體加“堿”
◎ 胡 鄧
醫(yī)院來了一位病人,他神情疲憊,無精打采。這位病人姓劉,是一家對外貿(mào)易公司的主管,他白天忙得要命,晚上還要頻頻應酬,直到現(xiàn)在受不住了,才不得不到醫(yī)院看病。一起候診的人問他:“你瞧的是啥?。俊眲⑾壬f:“我也說不上來,就是渾身沒勁?!?/p>
經(jīng)過一番檢測,專家對劉先生說:“你也沒有什么大病,主要是體酸太多。當pH讀數(shù)在正常范圍之外時,人的機體功能就會紊亂,身體也會受到疾病的威脅?!苯又?,專家給劉先生提供了一些補堿的藥物和食品。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養(yǎng),劉先生的身體狀況漸漸好轉。
這就是酸與堿的奧妙。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老化加快等。當人的體液pH值低于中性7時,就會產(chǎn)生重大疾??;當接近5.5時,就會變成癌癥患者或者植物人;如果下降到5.5以下時,人就會死亡。
酸性體質的人,細胞不能自我修復,不管吃什么藥都不行。而藥多是酸性的,吃多了反而對自己的身體不利。要讓病好,讓自己健康,首先要調整身體的pH值,給自己的身體加“堿”。
食物的酸堿性不能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所謂食物的酸堿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于酸性還是屬于堿性。食物的酸堿性取決于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比率: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后呈現(xiàn)的是堿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后則呈現(xiàn)酸性。
日本一位世界著名醫(yī)學博士說道:“人體體液的酸化是百病之源。”當酸素在體內越來越多,不斷堆積,量變引起質變,疾病就會產(chǎn)生。所以,要想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就要在飲食方面注意加“堿”,讓我們的身體達到酸堿平衡。
(摘自《把健康“堿”回來》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