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瑩
(廣州學馨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700)
郭沫若的詩集《女神》是一卷壯麗的“宇宙詩”。縱觀《女神》三輯五十多首詩,它展現(xiàn)了一個突破時空、穿越古今的無所不容的宇宙世界。郭沫若通過詩的語言運籌帷幄,一切為我所用,時間上將“神話-歷史-現(xiàn)實”串成一線,空間上將“天-地-自然萬物-人”融為一體,縱橫馳騁,物我兩忘,追求并實現(xiàn)著他心中理想化的最高人生境界——“天人合一”?!杜瘛分械摹疤烊撕弦弧辈粌H僅表現(xiàn)在追求人與自然統(tǒng)一和諧的主題,而且是“人”的神化,“人”的天地化,“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偉大力的體現(xiàn)。
在語言學上,語言作為一種符號體系,是思維的工具,也是認識成果的貯存所。解讀《女神》的語言,破解它的符號體系,也許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詩人通過詩的語言來展現(xiàn)“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奧秘。有人認為:“詞匯系統(tǒng)中,任何一個詞匯成分都是以共同性為基礎同其他詞匯成分發(fā)生聚合關系的?!彼骶w爾認為,這種聚合關系是“由心理聯(lián)想構成的聯(lián)想關系”。面對宇宙的無言大美,郭沫若敞開了心扉,在《女神》中描繪出了一卷跨越時空的壯麗的“宇宙”畫面,各種具有共同特征的物象性名詞層出不窮、“我”縱橫馳騁、語氣詞隨處可見,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天人合一”思想。
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有了物象這個載體,抒情才有所依附。詩人塑造物象常常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天地山川、風云月露、花草葉木、鳥獸蟲魚,當這些具體事物寄托了作者某種特殊的意義時,這個物象就具有了生命?!霸谠~匯系統(tǒng)中,各個詞語之間形成縱向的和橫向的聯(lián)系,因為作為人類思維工具的語言,是反映人的意義世界的。從橫向看,對應于概念的類聚關系,形成了類義詞子系統(tǒng)?!笨v觀《女神》的詩篇,名詞的物象性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兩個子系統(tǒng):大物象名詞系統(tǒng)和小物象名詞系統(tǒng)。
《女神》中多描繪太陽、地球、大海、太平洋等大物象作為抒情言志的意象,物體大物象化大多具有崇高、壯麗、雄渾、浩大、博廣、偉力等語義特征,建立的新世界應該也是這樣一個光明、偉大的新世界。郭沫若一方面構建著這樣一個新的理想世界,另一方面又從中汲取著宇宙中的剛健有為、奮發(fā)向上、激情四溢等特征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
(1)我是個偶像崇拜者喲!/我崇拜太陽,崇拜山岳,崇拜海洋;/我崇拜水,崇拜火,崇拜火山,崇拜偉大的江河;/我崇拜生,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我崇拜蘇彝士、巴拿馬、萬里長城、金字塔,/我崇拜創(chuàng)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臟;/我崇拜炸彈,崇拜悲哀,崇拜破壞;/我崇拜偶像破壞者,崇拜我!
——《我是個偶像崇拜者》
(2)晨安!常動不息的大海呀!/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晨安!詩一樣涌著的白云呀!/晨安!平勻明直的絲雨呀!詩語呀!/晨安!情熱一樣燃著的海山呀!/晨安!梳人靈魂的晨風呀!/晨風呀!你請把我的聲音傳到四方去吧!/晨安!我年青的祖國呀!
——《晨安》
例(1)中的“太陽”“山岳”“海洋”“火山”“偉大的江河”“萬里長城”“金字塔”等眾多大的物象作為詩人崇拜的對象,詩人的人格與強烈的感情無不融于其中。例(2)中,詩人選取“大?!薄靶窆狻薄鞍自啤薄昂I健钡葔邀惥跋螅瑧阎鴿M腔激情,向祖國及世界問好,希望與世界萬物共同迎接新造的太陽,共同“享受這千載一時的晨光”。詩人把自己融入到整個宇宙之中,把眾多大物象作為崇拜的對象,并向它們問好,物我處在一種友好和諧的氛圍之中,“天人”融為一體。
郭沫若選取這些物象構成了宇宙的天地,“太陽”是天的代表,是光明、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大?!笔堑氐拇?,猶如母親及情人,是詩人傾訴的對象。除此以外,《女神》中還選用了“火云”“大西洋”“太平洋”“光?!薄霸茘u”……大量體積龐大的物象,有時在詩歌之中不斷重復、堆積,“太陽”“大?!钡却笪锵笤凇杜瘛分懈穷l頻出現(xiàn)。這些浸透詩人情感的大物象,成為詩歌中“天人合一”意象的主要組成部分。
“五四時期是一個呼喚巨人的偉大時代。面對寥廓無垠的宇宙放歌的,只有郭沫若?!北姸啻笪锵蟮氖褂门c鋪排組成的意象群,體現(xiàn)出了詩人崇高的理想、廣闊的胸懷、雄偉的氣魄,以此為代表的新的理想世界在郭沫若的心中也正在醞釀著。
英國思想家柏克說過“,體積龐大的東西是崇高的有力原因”??档略?jīng)把崇高分為“數(shù)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其特點分別為對象體積的巨大和對象具有巨大的力量。茫茫宇宙、浩瀚天空、蒼茫大地、火紅太陽、汪洋大海、奔騰江河、巍巍高山,這些物象本身具有巨大的體積和巨大的力量,按照亞里士多德著名的命題“整體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所表示的基本原理,它們形成了一種聚合關系,組成了一個氣勢磅礴、崇高雄壯的大語義場。融入一個類義詞磁場之中,由于磁場的力量是巨大的,這與僅僅是單個的“太陽”或“大?!钡鹊男Ч怯兄烊乐畡e的。在整個磁場之中,可以說“一切的一,一的一切”整個大物象群體都彼此感應并相互傳達著一種光明、創(chuàng)造、新生的波瀾壯闊的時代精神,自然貼切地傳達了當時一代青年的心聲,使人在氣勢磅礴的《女神》中熱血沸騰,追求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崇高美。
在選取大物象的同時,詩人又采擷一些小物象作為補充,不僅與大的物體融為一體,與小的物體也親密無間。詩人融入大自然之中,與自然萬物交流談話,難分彼此你我。于是,在眾多小物象名詞的運用下,形成了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和生命韻律的小物象名詞系統(tǒng)。例如:
(3)池上幾株新柳,/柳下一座長亭,/亭中坐著我和兒,/池中映著日和云。/雞聲、群鳥聲、鸚鵡聲,/溶流著的水晶一樣!/粉蝶兒飛去飛來,/泥燕兒飛來飛往。/落葉蹁躚,/飛下池中水。/綠葉蹁躚,/翻弄空中銀輝。/一只白鳥/來在池中飛舞。/哦,一灣的碎玉!/無限的青蒲!
——《晴朝》
(4)幾匹游鱗,/喁喁地向我私語:“/陽春還沒有信來,/梅花還沒有開意?!?/p>
——《登臨》
(5)蠶兒呀,你在吐絲……/哦,你在吐詩!/你的詩,怎么那樣地/纖細、明媚、柔膩、純粹!/那樣地……噯!我已形容不出你。
——《春蠶》
例(3)是一幅清新優(yōu)美的自然畫面,翠綠的新柳,飛舞的粉蝶兒、泥燕兒、白鳥,青青的池塘,各種鳥類的交響樂……聚合在一起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印象,顯示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依戀。
例(4)中“游鱗”與我切切私語,傳達陽春沒信來、梅花未開的信息,真是物我兩忘,物我兩傳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不是靜止不動的,因而有時詩人與它們進行著交流。
例(5)詩人贊美“蠶兒”的絲是秀美的詩,與蠶兒進行著朋友般的談心。詩人享受著自然萬物,用欣賞贊美的態(tài)度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還不時進行言語的交流、心靈的溝通。
除了上面一些物象,瓦屋、蟬、雪、鴿兒、青松、帆船、飛鳥、清露、小刀等許多小的物象也進入詩人的視野,它們有某些共同語義特征,組成了一個小物象聚合的語義場,物中有我,我中有物,構成了人格化、審美化的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它們如同一顆顆小的珍珠,發(fā)著耀眼的光芒。這些小的物象是眾多大物象的重要補充,它們是填充天地的充滿生命的自然萬物,二者互補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宇宙”。小物象的聚合則是詩人婉約的一面的體現(xiàn)。郭沫若在《〈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中如此寫道:“泛神便是無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現(xiàn),自我也是神的表現(xiàn)。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現(xiàn)?!庇谑?,在《女神》中,他把自然界的一切當作有生命的抒情對象,歌唱自我表現(xiàn)的力量,生命的律動首先從大自然的律動中體現(xiàn)出來。在這里,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詩人與宇宙自然萬物融為一體,形成了天地人的和諧統(tǒng)一。
詩的存在方式,本質上是詩人自我的表現(xiàn)方式,然而在《女神》中代詞“我”的運用主要表現(xiàn)在“天人合一”的表述中。在《女神》中,一個“開辟鴻荒的大我”貫穿于全詩之中,作為強悍粗暴的具有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高大的“自我”形象,成為了一個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的、達到詩人理想的完滿境界的典型。“我”猶如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擺脫了一切束縛枷鎖,不停地馳騁、破壞、創(chuàng)造,不斷張揚個性,不停表現(xiàn)自我;猶如時代的號角、回聲和戰(zhàn)鼓,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凝結著民族的血淚和呼聲。例如,創(chuàng)造新宇宙的女神、在涅槃中重生的鳳凰、吞日月宇宙的天狗、崇尚創(chuàng)造的屈原、作為宇宙本體的梅花都是“我”的化身,“我”穿越時光隧道,將“神話-歷史-現(xiàn)實”都融入于同一個宇宙的大畫卷之下,與宇宙萬物共生共存。請看下面:
(6)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線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總量!
——《天狗》
(7)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創(chuàng)造,自由地表現(xiàn)我自己。我創(chuàng)造尊嚴的山岳、宏偉的海洋,我創(chuàng)造日月星辰,我馳騁風云雷雨,我萃之雖僅限于我一身,放之則可泛濫乎宇宙。
——《湘累》
(8)太陽當頂了!/無限的太平洋鼓奏著男性的音調!/萬象森羅,一個圓形舞蹈!/我在這舞蹈場中戲弄波濤!/我的血和海浪同潮,/我的心和日火同燒,/我有生以來的塵垢、粃糠/早已被全盤洗掉!
——《浴?!?/p>
例(6)作為“天狗”的“我”既是濃縮的小我,又是包孕宇宙的大我,匯聚著“日月星球”的光,“全宇宙”的總能量,可以說是新生命的一種化身,有著強大的力量。詩中公開、徹底地褒揚了“我”這個破壞者的形象,破壞即創(chuàng)造,個人通過破壞獲得了本體的自由,“我就是我了?!?/p>
例(7)急促快速,熱烈奔放,古人屈原情緒的宣泄如火山爆發(fā),酣暢淋漓,一瀉千里。這里的“我”,具有無窮的力量,具有堅強的反抗意志,不為淫威屈服,不在壓迫者面前茍且偷生。正是借助于“夫子自道”,體現(xiàn)出郭沫若對創(chuàng)造精神的呼喚,我創(chuàng)造宇宙的一切,集宇宙于一身,我身上的小宇宙就是自然的大宇宙,我與宇宙融為一體。
例(8)詩人在戲弄波濤,與宇宙心靈感應,與宇宙連通呼應,“血和海浪同潮,心和日火同燒”,真是心有靈犀。詩人將宏大的事物與自己詩感的抒發(fā)融會在一起,完全投入到世界萬物之中,成為其中一員,自己的心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在詩集《女神》中,“我”的大物象化與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系。在五四時期這個呼喚巨人的偉大時代,突破自我、追求自我并創(chuàng)造自我,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新的秩序是大勢所趨、歷史必然。“我”作為一個頂天立地、氣吞寰宇、突出自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是一個“偶像崇拜者”,又是一個“偶像破壞者”?!杜瘛分械摹拔摇北憩F(xiàn)出來的不僅有一種與山岳海洋、地球太陽相往來、相親近的“同天”“樂天”意識,而且還有一種積極改造世界、積極創(chuàng)造世界的“事天”“造天”精神。
“我”的矛盾與釋放成為詩歌的核心,詩中個人成了主宰自我、自然、甚至是宇宙的神,這一點源于其絕對統(tǒng)一的哲學觀念。所謂絕對統(tǒng)一觀念即郭沫若由泛神論發(fā)展而來的萬物皆神、我即自然的神人合一的觀點。
《女神》中的大物象“我”以“自我”為中心向四荒八極作無止境的追求與擴展,是自由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象征,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限制它的進取和發(fā)展。郭沫若很贊同歌德“把自身的小己推廣成人類的大我”,“把一己的全我發(fā)展出去,努力精進”,以求在事業(yè)中發(fā)揮“恢宏意志”的思想。因此,在《女神》中,作者充分強調自我擴充,強調自我的作用和力量?!杜瘛饭迤嫘蹅?日月風雷,遼闊的天宇任“我”邀游,整個宇宙任“我”創(chuàng)造,這種強調自我擴充、強調自我作用的思想,正最強烈地體現(xiàn)了五四狂飆突進、波瀾壯闊的時代精神,要求個性解放的革命精神,透露出了時代的光亮。
通過以上分析,結合語言學理論中對代詞“我”的研究成果,在《女神》中,在天人合一境界下的“我”至少有以下幾層內涵,具體表現(xiàn)在:
1.“我”是自稱,更是泛稱。“我”不僅僅是主張突出個性、表現(xiàn)個性的“自我”,而且還包含著你、我、他,如鳳凰所唱的“我們便是他,他們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這是民族意志的化身,是一個民族的象征。這是一個具有民族精神的“大我”,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
2.“我”是單數(shù),也是復數(shù)。既指自己也指當時的一代青年,既是自己的覺醒和自覺,也是人的覺醒和自覺、民族的覺醒和奮起。這個“我”作為開始覺醒的人,開始發(fā)現(xiàn)并認識自己:“我”不但是生活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我”不但具有巨大的能量,也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創(chuàng)造太陽、創(chuàng)造宇宙的無處不在的能量,無所不在的“力”,既是自我個性的張揚,也是生命能量的爆發(fā),洋溢著生命的運動形式?!杜瘛氛悄莻€時代新人、時代巨人的呼聲,是對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新的宇宙的吶喊。
3.“我”既是“我”,又是“非我”。如神一般,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如天地萬物一般,我即萬物;回歸為人的我,則崇拜一切自然萬物。受泛神論影響,這里的“我”一方面指作為神的表現(xiàn)的自我,即感性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一方面指與神相融相合的自我,即人的主觀精神與宇宙本原的結合。這里把人作為本體提升到宇宙高度,從而將本體“神”泛化為“自然”與“自我”,用以證明人的本質存在與宇宙存在的同一性。
周揚在《郭沫若和他的〈女神〉》中說,《女神》“表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完成所謂人的自覺”,郭沫若在完成人的自覺后充滿了對自我力量的充分自信?!拔摇钡拇笪锵蠡c名詞的大物象也是相輔相成的。時代呼喚巨人,巨人創(chuàng)造擁有大物象的新世界,同時,大物象化的新世界需要巨人的創(chuàng)造。由于人的覺醒,一個強悍粗暴的具有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自我形象便依托于女神、天狗等物象而熠熠生輝,所以說,這些大物象的選擇也是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內在要求。這些意象表面上看是一個個的客觀事物,但無不投射在作者感情的光輝之下,不是融情入景,而是以情造景,與感情相關的意象被感情抒發(fā)這條滔滔洪流卷入,一個活力奔騰的自我通過一個常動不息的意象群體表現(xiàn)出來。
詩人在宇宙自然之中,由于情感表達的需要,就不由自主地運用了語氣詞。如果沒有了語氣詞,那種宏偉的氣魄、狂熱的激情就不能夠充分有效地表達出來。語氣詞的大量運用,語氣詞聚合在一個語義場中,有助于表達詩人與宇宙自然的融合,適應了詩人的感性表達。例如:
(9)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詛咒:/你濃血污穢著的屠場呀!/你悲哀充塞著的囚牢呀!/你群鬼叫號著的墳墓呀!/你群魔跳梁著的地獄呀!/你到底為什么存在?
——《鳳凰涅槃》
(10)太陽喲!太陽的象征喲!金字塔喲!/我恨不能飛隨你去喲!飛向你去喲!
——《金字塔·其一》
(11)無數(shù)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好幅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喲!/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啊??!我眼前來了的滾滾的洪濤喲!/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啊啊!力喲!力喲!/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喲、呀”作為句式的形式標志,其形式功能是多表示“強烈的感情”。例(9)的語氣詞“呀”,除了表示感嘆以外,還有表示列舉的意思,在這里有著數(shù)落舊宇宙罪惡的強烈作用,字字血,聲聲恨,傾瀉出了詩人的強烈的憤慨,表達了對黑暗的控訴,對光明的渴求。
例(10)數(shù)個語氣詞“喲”,用充沛的情感表達了對太陽的贊美之情,以及追求光明的急切的心情,簡直就是想與太陽共存的真實寫照。
例(11)更是氣勢非凡,有昂首天外之感,一聲聲驚呼,緊緊掘住讀者的心弦。北冰洋上空白云如海濤般怒涌,太平洋無邊的洪濤滾滾,面對如此生生不息的壯麗場景,詩人作為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也是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地加入搏斗之中,同滾滾洪濤融為一體,于是贊美力的毀壞與創(chuàng)造、謳歌力的美好的強烈而飽滿的情感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詩人完全陶醉于宇宙中,被力的創(chuàng)造精神所感染。
總而言之,語氣詞的聚合運用有助于抒發(fā)強烈的情感?!皢选薄把健薄鞍 钡冗@些語氣詞,組成一個大的語氣詞的磁場,在詩集中詩人情感得到充分抒發(fā)。黎運漢在論述“思想感情與語言風格”時說,“表達者的思想感情制約著語言運用”,“不同的語言風格,就是詩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直接導引的產(chǎn)物”。語氣詞的運用,拉近了物我之間的距離,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天人合一”的境界。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可以知道,詩集《女神》中藝術形象眾多,在詩歌內部形成了以語言單位的共同性為基礎的大、小物象群的聚合,郭沫若既慣用眾多大的物象作為主要的意象,又運用一些小的物象作為補充,在詞語上選取的這些物象性名詞,構成了萬物俱容、繽紛絢麗的宇宙世界,從而構建出了詩人心中的新的理想世界。代詞“我”貫穿全詩,一方面,作為詩人自我的化身,與宇宙自然心心相印,融為一體;另一方面,作為“開辟鴻荒的大我”,不僅作為張揚著自我,而且創(chuàng)造著宇宙萬物。語氣詞的運用,就像一種粘合劑,將詩人的感情抒發(fā)與宇宙自然萬物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小物象性名詞、大物象化的“我”及語氣詞等的聚合,形成了一個《女神》內部網(wǎng)絡化的詞匯系統(tǒng)?!叭魏我粋€詞匯成分都會在這張無形的巨網(wǎng)的交點上找到自己的確切位置,并在縱橫交錯的種種聚合關系中,實現(xiàn)著每個詞匯成分乃至整個詞匯系統(tǒng)自身性質的界定,并以詞匯關系的組合關系為支點,實現(xiàn)著每個詞匯成分乃至整個詞匯系統(tǒng)的‘價值’”。
[1]劉煥輝.修辭學綱要[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
[2]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稅海模.郭沫若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
[4]特羅菲莫夫.柏克論美和崇高[A].陳粲、郭家申.西歐美學史論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5]郭沫若.文藝論集·《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A].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5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6]閻煥東.鳳凰、女神及其他——郭沫若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7]周揚.郭沫若和他的《女神》[A].雷業(yè)洪、張昭兵、陳俐.郭沫若研究文獻匯要卷六·文學·詩歌卷[C].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
[8]黎運漢.漢語風格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