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蓮
《紅高粱》的兩次影視化,原作莫言先生的地位雖天壤之別,但前后相同的是他對女主角的人選好像都不是特別滿意,當年的鞏俐“像一個女學生”,如今的周迅“像個小狐貍”,雖然這也是原作者和原著粉們的普遍心態(tài),但這兩句評價也確實到位:當年的鞏俐確實還沒畢業(yè),青澀樸拙,有著一種厚重的泥土氣息的性感,而眼下的周迅最近幾年雖然佳作仍有,總是不免隱隱約約有著“小唯”的影子。莫言老師這個印象是最大眾最直觀的感受,非常可以理解。
小說的影視化總是不免面臨著雙重討論,一重是文學標準,一重是影視標準,這個沖突實在太正常。假如真要按照原著找來一個“身高一米六,體重六十公斤”的女演員來演九兒,恐怕觀眾會被驚嚇得更厲害。即便改編成功如《色戒》仍會有人隔三差五發(fā)議論,一會兒加戲加得矯情,一會兒梁朝偉貢獻了史上最差演技,看來不把張愛玲先生從墳?zāi)估锲鸪鰜戆吹綍狼坝H自敲,是不會讓這些文學作品原教旨主義者心滿意足了。但是她們又何曾考慮過,短短幾千字的小說,擴至成為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要經(jīng)過怎樣的加工與想象,也是一門技術(shù)呢?
但凡有還不錯的原作在前,后來者多少都會吃虧,《紅高粱》的熱播,對于這一版的“九兒”周迅的惡評,大多源于跟前一版的鞏俐太不一樣了。有了前史后傳,為什么要嫁給一個麻風病人前前后后講了三四集,不像電影版,上來就專注對準鞏俐年輕素顏充滿原始之美的臉。新的“九兒”還有了一個青梅竹馬的男朋友,一肚子洋墨水,卻還是被傳統(tǒng)孝道絆得永失吾愛,而“九兒”與土匪頭子談判的精明近乎雞賊,這樣的戲份不能在電影中出現(xiàn),也不能由鞏俐來演,如果不是周迅,我暫時也想不到哪個女演員更合適??傊碾娨晞∨c兩個小時的電影本來就將兩個觀影群體截然分開,過度的贊美和偏激的謾罵,都沒有必要。
至少從播出的效果來看,周迅出演《紅高粱》是雙方互惠的最佳選擇。劇本雖然有注充和瑕疵,但整體是流暢而有節(jié)奏,搭戲的演員也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年輕如朱亞文和黃軒,資深如秦海璐、韓童生、于榮光等目前為止都有亮點。講實話,題材是抗日加言情,還能做到不雷不囧不浮夸也不腦殘,這樣一部劇的出現(xiàn)幾率有多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