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煬
千百年來,在破曉與入暮的交替中,人們無不膜拜于太陽那驅(qū)散暗夜與陰涼、帶來光明與溫暖的強大魅力。可我尤鐘情于孤寂、深邃的月的魅力。
太陽固然值得人們膜拜,可在無盡的黑暗中,卻是月亮獨自一身,憑其微弱的光,同黑夜周旋、搏斗,如《刺客列傳》、《戰(zhàn)國策》中的那一名名孤膽俠豪“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zhí)著與勇猛。相比太陽的高不可及,月亮更像是一個真實的人,獨具人性中溫潤、真誠、勇敢、執(zhí)著之魅力。
月的魅力,源于它的光芒架起了無數(shù)座名為“思念”的橋梁。橋的一頭,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游子,另一頭便會是遍插茱萸的親人;一頭是“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衛(wèi)邊將士,另一頭便會是“妝鏡臺”前的閨閣思婦?!翱蓱z樓上月徘徊”!月是故鄉(xiāng)明,敢問“明月何時照我還”?當思念成為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它便會沖破阻攔,指引回歸的路。明月的下方,便是朝思暮想的家;月光的盡頭,便是許諾給愛人的明天。于是,無數(shù)歸客星夜兼程,向著明月的方向執(zhí)著前行。
月的魅力,更在于其偉大的品格,它指引著人們反抗黑暗,走向光明。夜是太陽的影子,無盡的光明產(chǎn)生了無盡的黑暗。人們厭惡黑暗,卻又畏懼黑暗。在反抗與忍受的抉擇中,月亮集結(jié)了人們渴望光明的意志。夜臨,月現(xiàn)。于是,夫子于禮崩樂壞時觀月有感,立“知其不可而為之”之志,乘車周游列國,欲將現(xiàn)實之月照亮人間。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專諸、聶政、要離、荊軻都看到了他們路盡頭的夜色,卻在月夜毅然走向前方,身如筆桿,劍如毫毛,以血為墨,以路為紙,踏出一篇篇悲壯恢弘的《俠客行》!月光雖終究無法徹底驅(qū)走黑暗,但其魅力感染了人們,教會了人們,身處黑暗,應(yīng)心向光明,應(yīng)以“以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
月近人,近乎各種各樣的人,便擁有各種各樣的魅力,這便是它最大的魅力。
月近人,月既近與人,也近乎人;月雖近乎人,卻終高于人,朦朧之中,魅力無窮。
月,每個夜晚靜靜地掛在空中,像極了一個真實的人。有美麗、有缺憾,仿佛人間的縮影;但更像一位先導(dǎo),發(fā)人想象,啟人哲思。千百人觀,則有千百情生,千百理悟,萬千感慨!“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小時不曾識明月,如今,月的魅力,你又看懂了幾分?
[山東省微山縣第一中學(xué)小荷文學(xué)社 指導(dǎo)老師:袁慶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