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在新媒體的圍追堵截下,紙媒如何揚長避短立于不敗,除了新聞素材的重要外,很大程度上在于能有第一眼吸引讀者的利器——好的標題。
在傳媒江湖,標題是一個媒體個性化于其他媒體的標簽,是“功夫高低”的一面鏡子。高手過招,一招定輸贏,在各類標題中,數字算不上奇兵異器,但它的殺傷力卻相當大。數字是基本新聞事實的一部分,把數字做到新聞標題里,清晰簡明,具體可感,一目了然,能夠更準確直觀地表達與傳遞新聞信息,比概括性的文字描述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既能讓讀者對新聞有量的感覺,也會通過特別數字的對比傳達出各種情感。
數字標題從其應用和效果來細分,主要有三大類別:第一,普通數字直接做到標題,簡潔明了。這類新聞的題材往往偏向于“主旋律”,像會議新聞、領導動態(tài)等,就新聞事實來看很枯燥很程序化,記者的稿件要經層層審閱,切入角度就很難出新意,這時候如果通過數字來體現新聞事件主角的一些細節(jié),就會使一個“正新聞”活起來生動起來。這種標題里的數字,本身要包含強大的信息量,既能直觀提示新聞內容,也能表達某種情感和立場觀點;第二,用一組對比數字做標題。數字對比類標題在社會新聞中應用比較多,事故類、事件類或情感類題材都能廣泛應用。數字對比越強烈反差越大,就越能制造沖擊力、震撼力,使讀者產生愛、恨等強烈的情感共鳴,讀者自然就會有閱讀欲;第三,用超常規(guī)的數字做標題,突出新聞事件的新奇和陌生感。這類新聞一般題材都不重大,側重于好玩兒有趣兒奇特的事兒,新聞本身不夠震撼,題材也普通,要在普通的題材中抓到不普通的新聞點,數字就成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切入點。這類新聞所以能吸引記者眼球,肯定會有些特別的信息,把這些特別信息如超常規(guī)的數字提煉出來做標題,往往能達到“化普通為神奇”的效果,一個小事兒一下子新奇起來,就能打動人。
一、普通數字做標題,產生“最直接的力量”,使正新聞“活”起來
典型案例:《26個省直部門交通費超預算最高達529%》
點評分析:這是個看似最簡單最沒有技巧的標題,但題中的“529%”突出了超額比例之大,明確表達出報道的立場和觀點——質疑,這就是最簡單的標題產生的“最直接的力量”。
典型案例:《43次掌聲亦民聲》
點評分析:這是一個兩會的會議標題,每年兩會對記者都是個考驗,這時候在切入點上“放大抓小”就是比較討巧的了——既避免了會議新聞的枯燥,又“討”了與會領導的歡心,也避免了“高大全”標題可能給讀者帶來的疏離感。
典型案例:《副市長視察考點連說37聲“謝謝”》
點評分析:用“37個謝謝”突出細節(jié),體現了領導的親民,一個視察新聞也活了起來,這種手法在視察新聞中開始普遍應用。
典型案例:《他一天起立400次迎送來訪群眾》
點評分析:這種領導大接訪的新聞最難寫,說解決了多少問題不但讀者習慣了質疑,而說多說少這個度也不好把握,所以,在標題中突出細節(jié)就把上述尷尬都避免了。
典型案例:《143小時終于擁抱了你》
點評分析:這個標題與報道的圖片結合得非常好,是沈陽武警支援南方雪災凱旋的畫面,寫大事件中的個體這個切入點也非常好,人情味兒濃了,也感人了。
典型案例:《2.5萬元=一間希望教室》
點評分析:標題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將災區(qū)孩子的希望表現出來,很有感染力。
二、用一組對比數字做標題,以巨大反差產生沖擊力和情感共鳴
典型案例:《微軟洽購雅虎——2+3>1?》
點評分析:“2+3>1”借用微軟老二雅虎老三以及谷歌老大的排位,形成一種深度閱讀期待。
典型案例:《步行只需9分鐘 “120”28分鐘才到》
點評分析:標題提煉出小伙兒死亡事件中的沖突點。
典型案例:《打回車5100元!還說占便宜了?》、《一水坑霸道 仨門牙磕掉 六單位搖頭》、《300米239個大坑 這路得跳著走》、《1斤100元 上車吃餃子吃個大虧》、《要價3000元 成交150元 忽悠誰呢?》
點評分析:這些標題都是通過反差強烈的數字來突出反常,在客觀的敘述中表達一種強烈的質疑和監(jiān)督。
典型案例:《哈8小時寒氣 掙23元“踏實錢”》、《97歲老人19年捐款26萬元》、《照顧癱瘓妻子9年 他洗了10萬塊尿布》、《15年走過的路=長征4次,15年加過的班=多干5年》
點評分析:通過數字對比來彰顯新聞主角的美好品質,以此來打動人。
典型案例:《87斤瘦保安追趴下200斤胖劫匪》
點評分析:體重之差傳達出一種淡淡的幽默。
典型案例:《1個超級打火機=5個手榴彈》、《1:25 10.9萬人趕考公務員》、《8小時擰32萬圈 關閉“致命”閥門》、《邁過32萬個坎,咋沒邁過這道坎》
點評分析:標題數字的巨大差異增加了緊迫感。
典型案例:《就一天 股市吞掉半臺車錢》
點評分析:“一天”沒了“半臺車”,股市風險之大可見一斑,這比單純說多少錢形象可感多了。
典型案例:《磨煉40日 盛放6分鐘》
點評分析:奧運演員們?yōu)閵W運付出之大令人欽佩。
三、用超常規(guī)的數字做標題,突出新聞事件的新奇和陌生感
都市新聞有很大比例是奇特有趣這類題材,在標題中把這些題材有關奇特之處的數字拎出來,可以凸現其奇巧,增添陌生感。
典型案例:《300萬身價純血馬 賽前每天吃八頓》
點評分析:“300萬”直言其身價之高,而“每天吃八頓”則帶有揭秘色彩,一下子就會吸引人去看。
典型案例:《21歲女孩帶13把銼刀參加鉗工大賽》
點評分析:21歲女孩當鉗工本來就已經很少見了,而她帶“13把銼刀參賽”更是稀奇,這個點一拎出來,就把一個枯燥的職業(yè)技能大賽寫活了。
典型案例:《128步5雙鞋8公斤的背后……》
點評分析:這些數字直白解讀了閱兵,并設置了閱讀懸念。
典型案例:《66.1℃!這竟是他座位的溫度》
點評分析:標題提出66.1℃這一讓人驚訝的點,體現公交司機的不易。
典型案例:《2009年遲來一秒鐘》
點評分析:這是個典型的知識性新聞,但“年還能遲到”可是沒聽說過,這就會引人來看了。
典型案例:《非常6+1>選出“非常10+7”》
點評分析:《非常6+1》我們都很熟悉,可“非常10+7”是什么呢?
典型案例:《英狙擊手2475米外斃敵》
點評分析:不用多余的概括,只要一個“2475米”就說明槍法之神準了。
典型案例:《“1元錢有加的嗎?1元錢有加的嗎?就加1元……”》
點評分析:拍賣會,尤其是房地產拍賣加價單位竟然是“一元”,這跟房價之貴形成了極強烈的反差,拍賣師的無奈躍然紙上,拍賣之冷清可見一斑。
典型案例:《想偷一輛沒熄火轎車 下午3點剛出獄 6點半又進去了》
點評分析:巧妙運用時間節(jié)點,將新聞表述得清晰,還很幽默。
典型案例:《是巧合?是天意?光棍買書一算賬:111塊1》
點評分析:趣味性非常之強,看了會心一笑。
典型案例:《14歲她+29歲他=情侶搶劫》
點評分析:標題新穎簡潔,用一個數學公式表達了兩個點——一個是情侶年紀之差,一個是這是一對賊鴛鴦,簡潔之中見功夫。
(作者單位: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