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垠
視覺藝術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為人觀看的直觀藝術形象的造型藝術,包括影視、繪畫、雕塑、建筑藝術、實用裝飾藝術和工藝品等,造型手法多種多樣。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形象包括二維的平面繪畫作品和三位的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視覺藝術不同于聽覺藝術,它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藝術,強調真實性。城市視覺藝術就是將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二維或者三維的藝術形式借助一定載體呈現(xiàn)于城市中的公共藝術。這種藝術形式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并對周邊環(huán)境協(xié)調性、所在城市人文地理特殊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形成視覺藝術新形式。
據(jù)北戴河規(guī)劃、文化部門介紹,北戴河城市視覺藝術工程的成功實施與呈現(xiàn),遵循了如下原則:
一、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原則
“人與自然和諧”是城市景觀美學的理想典范和理論依據(jù),一方面人性中自然性與文化性是并存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是人的本真天性與渴望;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自然美學觀的價值指向——中國傳統(tǒng)自然美學觀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學傳統(tǒng),始終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親密關系;而西方則在飽嘗了生態(tài)危機的惡果之后,發(fā)展出以“生態(tài)和諧”為基本內涵的現(xiàn)代生存論自然審美觀和環(huán)境美學觀。
圖1為北戴河海邊灘涂上置放的鯊魚雕塑,設計者充分考慮到地理環(huán)境的特殊性,因此選擇海洋生物的外形,與周邊的大海、沙灘、礁石等自然因素和諧統(tǒng)一。設計者將鯊魚的嘴巴設計為張開狀,身體上加上了通風口,塑造了一個兒童樂園,增加了作品的功能性和趣味性。在顏色搭配上,為了與海洋、沙灘、植被的色調融合,考慮鯊魚本身顏色的基礎上選用了灰藍色。內室選用的紅色成為大海、沙灘中若隱若現(xiàn)的點綴。
二、與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緊密結合的原則
成功的城市視覺工程設計作品不僅僅能夠為作品所在的周邊環(huán)境起到點綴的藝術效果,還要能經(jīng)得住流行趨勢的不斷變換帶來的審美疲勞。能夠長期生存,經(jīng)久不衰,流芳百世的藝術作品一定是成功的,這就需要作品本身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
圖2中的鑄銅雕塑是北戴河平水橋公園的《侍女騎驢》像。該設計作品是國內外最為成功的城市視覺藝術工程之一。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藝術形態(tài)新穎。雕塑主體呈現(xiàn)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窈窕淑女騎著坐騎漫步陽光下,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好不愜意。二是色彩搭配舒適。雕塑周邊環(huán)境元素有紅色防腐木地板、復古圍欄、老式傳統(tǒng)八角涼亭,因此將雕塑設計為復古銅色很是協(xié)調。三是歷史內涵。這也是最為突出和重要的一點,北戴河擁有金沙、翠柳、碧海、藍天,她是京津華北門戶、是旅游度假勝地、是文化典雅之城、自然生態(tài)公園。1898年,北戴河被清政府辟為“允中外人士雜居”的避暑區(qū)。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旅游專線、第一條旅游空中航線、第一張旅游招貼畫、第一本旅游宣傳手冊、第一個19孔高爾夫球場,均誕生于此。其中第一張旅游張貼畫叫做《侍女騎驢圖》,也就是圖2中雕塑作品的藍本。將此歷史文化融入到雕塑設計作品當中,既起到了宣傳北戴河歷史文化的作用,又提升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內涵,可謂一箭雙雕。在北戴河,此類的作品層出不窮。比如,劍秋路南口的《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牡丹園中的《徐志摩》,西海灘上的《朱啟鈐》等,這些歷史名人之所以在北戴河的街頭呈現(xiàn),均因為他們曾在此留下印記,對北戴河的建設發(fā)展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
藝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本來就存在著關聯(lián),因為藝術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語言。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藝術豐富多彩,風格迥異,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雖然在每一幅圖畫、每一幕戲劇、每一首協(xié)奏曲中,人們用各種特殊的語言描繪出不同的人生體驗,但是,所有的人都有著同樣的渴望和目標,那就是—美。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有藝術,藝術和人類的文明同在,藝術從來就是人類自身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著將藝術的美與人類日常實用需求緊密結合的原則完成視覺藝術設計作業(yè),就是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完美體現(xiàn)。
城市藝術座椅,是城市視覺工程最為常見的一種,在進行設計作業(yè)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功能性,也就是長寬的比例和舒適度;再次講求其設計性,包含設計情趣、視覺沖擊、感性知覺等因素。圖3為北戴河街頭座椅,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既擁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又擁有實用性。設計者摒棄了普遍的鋼架結構和簡約線條,大膽利用防腐木、不銹鋼、鵝卵石作為座椅主體材質。其中鵝卵石、不銹鋼線條、防腐木分別代表了構成元素中的點、線、面,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另外,作品除了具備供人休憩的基本功能外,扶手的側面還設計了花缽,具備視覺觀賞性的特點。材質的選擇上也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直接接觸皮膚的防腐木部分不會因為氣溫過高或者過低有灼熱或刺骨感。
此外,在北戴河道路兩側擺放的藝術花缽、藝術郵筒、海灘上的休閑座椅等,都成為了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曾有人感嘆:北戴河,實現(xiàn)了藝術的生活化,生活的藝術化。讓藝術走出殿堂,融入了普通市民和游客的生活,同時,也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藝術。
四、永久性與短期性相結合的原則
城市視覺工程種類繁多,包括雕塑、座椅、載體繪畫等等。考慮在不同的載體上進行視覺工程設計作業(yè)的形式時,應該遵循永久性和短期性結合的原則。
永久性是指面對天氣變化、空氣濕度溫度變化等自然現(xiàn)象的侵蝕,仍可以保證數(shù)十年、上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存續(xù)時間。所以,無論制作材質、位置選擇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
圖4為北戴河月季園內的雕塑《出塵》,高7米,在海邊沐浴海風的半裸狀的少女,造型象征著北戴河是一座開放前衛(wèi)性、美麗時尚的濱海小城。由于北戴河地處海濱,空氣濕度大、鹽堿度較高。設計師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環(huán)境的特殊性,選用了天然花崗巖材質作為室外雕塑作品的載體。
短期性是指借助一定現(xiàn)有的載體,該載體本身就具有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例如樹疤、樹干、地面、街頭電表箱等。由于這些載體的材質原因,作品一般會在1至5年內自然脫落。也正因為此,給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藝術創(chuàng)作機遇。在這樣的載體上創(chuàng)作時,可與當下的流行元素結合,給人新鮮、輕松的藝術感覺。
圖5中從左到右的順序分別為北戴河2013、2014年視覺景觀工程中的樹洞畫、電表箱畫、街頭3d畫、巖石畫,所借用的載體分別為樹洞(木質)、電表箱(金屬)、地面、巖石,穩(wěn)定性差,所以設計師將其歸類于短期性視覺藝術工程類別當中,遵循低成本、互動性強、便于修護和更換的原則進行作業(yè),為北戴河營造浪漫氣息,濃郁的城市藝術氛圍。
城市視覺藝術工程當中既不能只有永久性的高大藝術效果建筑,又不能只有時效性的短期性視覺工程。兩者結合使用就會讓城市既顯穩(wěn)重又不失活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