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征管法修訂稿近期做出了較大調整,在原來基礎上新增47條,修改67條,總計十一章141條。此次大調整主要新增和修改以下四方面內容:針對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的特點,建立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完善納稅人的權利體系,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健全稅收征管基本程序,規(guī)范稅收執(zhí)法行為;健全爭議解決機制,補充爭議解決的處理方式。
點評:稅收征管法的修訂,以及傳遞出來的信息,留給納稅人相當大的想像空間,其中,讓人們對權利的向往看到曙光。原有征管法即便有納稅人的權利內容,也基本上是鳳毛麟角,顯然不成“權利體系”,應該說,現行的稅收征管法是“義務本位”,更加強調公民依法納稅的責任與義務。這一次修訂,是繼續(xù)“義務本位”,還是堅持“權利本位”?或許,在法律層面上處理好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平衡與權重。
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12月首次發(fā)布《關于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公告》,把散落在我國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和相關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中的相關規(guī)定“歸攏”,明確列舉了我國納稅人擁有的十四項權利與十項義務,如知情權、監(jiān)督權、保密權等。有觀點認為,納稅人有權利,政府才會盡義務。明確納稅人不僅僅只有納稅的義務,也同樣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進而言之,政府也不僅僅只占有權力,也同樣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對走向正常的權責對等的政治倫理來說,這是第一步。
稅收征管法修訂,不妨“權利本位”。“權利本位”是一個法學名詞。指在國家權力與人民權利的關系中,人民權利是決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之間,權利是決定性的,起主導作用的。有觀點認為,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皺嗬疚弧北磉_了一種價值主張和法律需要:從義務本位到權利本位是法的歷史性進步;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需要,我國的法律制度和國家的法律活動應以權利為本位,各級各類法律工作者和全體人民應當普遍地樹立權利本位的觀念。稅制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各種潛伏的“暗礁”阻礙改革,讓改革減速,甚至走彎路與“跑偏”,而樹立“以人為本”、“以企為本”的稅收新倫理,稅收征管法律以“權利本位”,無疑是最好的“潛水艇”,可以規(guī)避風險,可以乘風破浪,可以抵達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