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斌
(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貴州 都勻558000)
頸椎病多為頸椎肥大性改變、頸椎間盤后突等所致[1]。我們用針灸治療頸椎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8例,均為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患者,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診斷標準。經(jīng)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有頸部活動受限、頸神經(jīng)根牽拉試驗陽性、椎間孔壓縮試驗陽性,并伴有感覺減退、腱反射減退,X線檢查有頸椎生理弧度減小。排除有其他原因?qū)е碌念i項部、手腕部、手臂疼痛和功能障礙,X線顯示有骨結核、椎體融合,嚴重肝腎系統(tǒng)疾病,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4例。對照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42~78歲,平均(為59.22±6.21)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66±0.78)年。實驗組男20例,女24例;年齡41~79歲,平均(59.43±6.06)歲;病程1個月~3年,平均(1.59±0.69)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針灸治療。取阿是穴、肩中俞、大椎、肩外俞、風府等穴位,手法為平補平瀉,日1次,每次30min,10天為一療程。
實驗組給予通督溫陽針灸治療。取百會、頸夾脊穴、風池、秉風、完骨、膈俞、天宗、肩井、天應穴、巨骨穴等,用1.5寸毫針,針刺得氣后連接電針儀,以能夠耐受的連續(xù)波治療30min。每次取3~4穴,用清艾條(直徑2cm),切成2cm,艾火須靠近針柄處,保證有溫熱感從針體傳入到穴位深層的感覺,保證施灸穴位一直有溫熱感覺,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統(tǒng)計結果。
痊愈:其肌力正常,頸部功能、上肢功能正常,可以進行日常的勞動和學習,癥狀緩解90%以上。顯效:臨床癥狀好轉(zhuǎn),疼痛感明顯減輕,頸部功能、上肢功能改善明顯,癥狀緩解75%~90%。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減輕,頸部、肩部的疼痛減輕,癥狀緩解30~75%。無效:癥狀和體征變化不明顯,癥狀緩解低于30%。
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針灸可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從而緩解疼痛,恢復功能。通督溫陽針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能促進氣機調(diào)暢,使陽氣灌溢周身。風池穴、肩井穴、完骨穴屬足少陽膽經(jīng),天宗穴、秉風穴屬手太陽小腸經(jīng),百會穴、風府穴屬督脈,巨骨穴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4]。針刺可緩解癥狀,提補陽氣。艾灸有紅外輻射的作用,可通過反饋調(diào)節(jié)機制,糾正病理狀態(tài)下能量及信息代謝的紊亂,促進機體恢復正常機能。且艾灸還可改善血液流變性,減少自由基代謝紊亂引起的臨床癥狀,提高血管舒縮功能,并抑制機體釋放炎性細胞因子,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通督溫陽針灸治療頸椎病效果顯著,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針灸治療。
[1]劉福水,張義,鐘鼎文,等.針刀與針灸治療頸椎病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9):1622-1625.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60.
[3]馬美芬,張強.中醫(yī)適宜技術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18):2093-2094.
[4]陳寧.針刺腕骨穴聯(lián)合溫針灸頸夾脊穴治療頸型頸椎病76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13,56(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