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關志國++鄭前進
摘要:水稻生理障礙是由于不良的氣候、土壤及栽培措施不當所造成的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吉林省水稻栽培地區(qū)廣闊,栽培條件復雜,在生產中可能遇到的生理障礙很多,如低溫冷害、土壤還原物質造成毒害、鹽害、藥害、肥害等,這些因素都會限制水稻的產量,所以要對此進行準確的診斷,并有針對性地預防,確保水稻產量的穩(wěn)定。
關鍵詞:水稻;生理障礙;毒害;藥害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69
1 冷害
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所需臨界溫度以下的零上低溫造成的生理障礙。由于發(fā)生時期及水稻受害程度和表現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
1.1 延遲型冷害
水稻某個生長時期,遭受低溫危害而造成生育期顯著延遲而導致減產的現象叫做延遲型冷害。延遲型冷害可分為兩種:一是水稻營養(yǎng)生長期遭受較長時間的低溫,降低了水稻植株的生理活性,影響了正常發(fā)育,使出穗延遲,雖能正常開花受精,但在結實期會因低溫而成熟不良,造成減產;二是水稻生育期并沒有明顯延遲,但在成熟期出現異常低溫,導致成熟不良而減產。
延遲型冷害的主要癥狀是:出葉緩慢,葉尖枯黃,葉腳發(fā)黃,稻根發(fā)褐,新根細而少,生長停滯,發(fā)育遲緩。防御延遲型冷害的主要措施,一是在品種的選擇上留有余地;二是選用較強的壯苗;三是淺水灌溉和迂回灌溉等,提高土溫、水溫;四是采取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fā)育;五是適當增施速效性氮、磷肥,促進秧苗的生長。
1.2 障礙型冷害
障礙型冷害是在水稻生殖生長期發(fā)生的冷害,即在水稻生殖生長期,特別是對低溫抵抗力最弱的花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或小孢子初期,遭受了短時間的低溫,使花器生理機能受到破壞或分化不正常所造成的穎花不孕及結實率降低的現象,或開花期遇氣溫急劇下降,出現穎花不張開及花粉不開裂,導致不育粒增多。
障礙型冷害的特征是:不育穎花不一定出現在穗基部或二次枝梗上,分布也不是按著開花先后順序,而主要是受低溫發(fā)生的時期所影響,而且這種不育的穎花完全是空殼,其數量的多少反映了受冷害的程度。
預防障礙型冷害,要掌握發(fā)生障礙型冷害的規(guī)律,并根據當年的天氣預報,做到計劃栽培,要使水稻在安全出穗期內出穗,躲過低溫冷害。
1.3 混合型冷害
當延遲型冷害和障礙型冷害同時發(fā)生時,既使水稻延遲出穗和成熟,又出現大量不育花,就叫混合型冷害,又叫兼發(fā)型冷害。此外在低溫年份往往造成稻瘟病、褐斑病大量發(fā)生,成為低溫與病害同時危害的混合型,發(fā)生混合型冷害時水稻受害更為嚴重。
2 毒害
在水稻生育期間,由于受到各種有毒物質的影響,從而使水稻生育受阻、畸變,甚至致死的現象,稱為毒害。因致害物質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2.1 硫化氫毒害
在生產上經常發(fā)現的黑根病或根腐病,大多都是受硫化氫的毒害,其主要癥狀為根系呈黑色,有臭雞蛋味,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黃褐色,葉尖焦枯,隨后老葉枯死,上部僅剩1~2片綠色新葉。水稻本田生育初期發(fā)生黑根后,稻苗不分蘗,新葉出生慢,成為僵苗。致害的原因主要是硫化氫抑制了根的呼吸及根對無機鹽和水分的吸收。
2.2 亞鐵毒害
在水田土壤過深的條件下,土壤中的三價鐵多被還原成二價鐵(亞鐵),從而對水稻產生毒害作用。受害主要癥狀為:根成黑色或棕色,不發(fā)達,少數根上有銹斑,嚴重受害時發(fā)生根腐;下部葉片至葉尖向葉身順序出現棕色或褐色斑點,并逐步向葉基部發(fā)展。直至全葉變?yōu)楹稚?;分蘗少,生長發(fā)育遲緩。致害主要原因是亞鐵阻礙了稻根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
2.3 有機酸毒害
在施用過量未經發(fā)酵的有機綠肥而且排水不良的情況下,隨氣溫升高,土壤中產生大量有機酸而毒害水稻。輕微受害時根系萎縮,新根少,甚至發(fā)生根腐,但無明顯黑根,地上部葉黃色,生長矮小,下部葉枯死,分蘗少,生育期延遲,空秕粒多,嚴重時水稻底葉發(fā)生褐色斑點,并逐步遍及,全株死亡。致害的主要原因是抑制根系對無機鹽類和水分的吸收,因此,有機酸引起的毒害,往往與水稻缺素癥(如缺鉀),密切相關。
防止毒害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強排水,降低水位,以提高土溫和土壤的通透性,從而減少還原物質的形成;二是合理淺灌溉,適時曬田;三是秋耕曬垡,可利用凍融交替作用,促進土壤風化,改善通氣條件和減少還原物質特別是亞鐵離子的積累;四是增施有機農肥,增大土壤緩沖性能,緩和還原物質的毒害。
3 鹽害
鹽堿地種稻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預防鹽害。水稻不同生育階段對鹽堿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抗鹽堿能力最弱的時期是幼苗期,以后隨著生育的進展,抗鹽堿能力逐步增強,但對產量影響較大的時期為分蘗期和孕穗期,特別是減數分裂期影響最大,分蘗期受害,降低穗數,孕穗期受害削弱穗部形狀。
在生產上預防鹽害,一方面要加強沖洗,減少鹽分含量,避免鹽害,同時也應該注意改善栽培技術,提高植株的抗鹽能力。
4 藥害
水稻發(fā)生藥害,主要是以下幾種:一是葉上出現不規(guī)則焦斑,受害部分與未受害部分界限分明,不會擴展,嚴重時全葉發(fā)生凋萎,主要是由于施藥不勻或濃度過高所致;二是受害稻株萎化,葉色墨綠,葉片變硬,嚴重時出現“蔥管”狀畸形葉,主要是由于使用高濃度的2,4-D丁酯或二鉀四氯等化學除草劑等所引起;三是產生畸形穗,受害稻苗直至成熟仍保持綠色,粒重降低,秕粒增加,或者抽不出穗,一直生長濃綠或抽出畸形穗,枝梗扭曲,穎花退化,或者穗上發(fā)芽等。
5 肥害
在高溫或田間缺水時,或施用碳酸氫氨局部濃度過高時,因氨揮發(fā)出來,易造成稻葉熏傷,受害多是下部葉,初呈暗綠色,逐漸全葉轉呈均勻的黃橙色,最后葉色轉褐而死。
作者簡介:王建軍,大專學歷,長嶺縣園藝特產站,農藝師,研究方向:保護地蔬菜生產及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