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院生+劉學農(nóng)+呂衛(wèi)群
[摘要] 目的 探討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在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療效。方法 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兩組均進行理療。對照組應用骨刺消痛液作為理療介質,觀察組應用以艾葉、杜仲等中草藥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加減煎取后真空包裝作為理療介質,比較兩組的療效及患者疼痛程度情況。 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95.00% vs 79.00%,P<0.05)。觀察組無痛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治療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疼痛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8-0100-03
頑固性腰椎病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如針灸、推拿、貼敷、火罐、水針、服藥、微創(chuàng)、手術等,各種方法均各具特色,但醫(yī)生和患者仍在努力尋求方便價廉、安全起效快又易接受的治療方法。中藥水劑藥導理療作為治療手段之一,以艾葉、杜仲等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辯證加減,療效頗佳,體現(xiàn)中醫(yī)辨證論治精髓,治療個體化所選中草藥物美價廉又安全,且藥導理療法舒適性好無痛苦,易被接受[1]。目前國內已見中草藥“寶石液”口服配合“藥物離子導入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報道,但有關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在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報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討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對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來我院治療的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明顯椎管狹窄者。年齡20~72歲,平均(42.59±3.13)歲;其中男87例,女113例。中醫(yī)辨證分型:寒濕型60例,瘀血型14例,腎虛型26例。全部入選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00例,兩組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臨床表現(xiàn)、腰椎間盤突出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理療,應用智能六合治療儀(湖南),電極板規(guī)格8.5 cm× 6.5 cm,實際藥導面為7×5 cm2;對照組應用骨刺消痛液(北京同仁堂生產(chǎn))作為理療介質,觀察組應用以艾葉、杜仲等中草藥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加減煎取后真空包裝,作為理療介質冷藏備用?!鞍~壯骨湯”組方:艾葉40 g、杜仲40 g、伸筋藤20 g、蘇木20 g、透骨草30 g、地龍15 g、威靈仙15 g、當歸15 g、五加皮20 g、續(xù)斷15 g、骨碎補20 g、狗脊15 g、牛膝20 g。隨證加減:寒重者加制川草烏6 g、制馬錢子3 g以溫經(jīng)散寒,濕重者加薏苡仁30 g,陰虛重者加炙黃柏6 g、生地12 g以瀉火堅陰養(yǎng)肝腎,陽虛重者加肉蓯蓉15 g、巴戟天15 g,瘀重者加血竭30 g破瘀通絡,痛甚者加烏藥9 g,氣虛者加生黃芪30 g。用適量清水浸藥30 min,水煎取汁150~200 mL,理療時藥導用。每天智能六合治療儀藥導理療1~2次,每次30~50 min,10天1個療程,休息1天繼續(xù)下一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標準[2]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臨床治愈:治療1個療程內癥狀和病癥減輕,3個月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2年以上無復發(fā);顯效:治療2個療程以內癥狀減輕,3個月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1年以上無復發(fā);有效:治療2個療程以內癥狀減輕,3個月以內臨床癥狀和部分體征消失,1年內無復發(fā);無效:治療2個療程后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1.4 觀察指標
應用數(shù)字分級法(NRS),即使用《疼痛程度數(shù)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動態(tài)評估。對應用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記錄。每個療程前中后各觀察1次,藥導理療后觀察7 d,半年隨訪1次。由醫(yī)護人員詢問患者,根據(jù)患者對疼痛的描述選擇相應數(shù)字。按照疼痛對應的數(shù)字將疼痛程度分為:無痛(0),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及率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95.00% vs 79.00%,P<0.05)。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3。觀察組無痛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腰椎病屬中醫(yī)的“腰痛”范疇,是各種原因導致脊柱退變引起腰痛或腰臀腿麻痛不利為主癥的慢性疾病,包括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腰三橫突綜合征、腰椎滑脫、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等[4,5]。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針灸骨傷理療康復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治療腰椎病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較多,如針灸、推拿、貼敷、火罐、水針、服藥、微創(chuàng)、手術等。部分腰椎病纏綿頑固,病程長,治療上缺乏明顯療效的方案[6],近年來我們選擇藥導理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發(fā)現(xiàn)電極板越大理療儀療效越好,如本研究所用智能六合治療儀其電極板規(guī)格為8.5 cm×6.5 cm,實際藥導面為7×5 cm2。由于電極板與患者接觸的面積大,引起的振動強振幅大,舒適性明顯提高,且皮膚藥導面積也大,藥離子導入量更多,起效更快[7];其次理療介質各具優(yōu)劣,包括清水、藥酒、醋、特制藥片等,多數(shù)醫(yī)院因藥導理療設備少或只有1臺,幾乎所有的理療患者都用同一種介質,療效不一,有些成本昂貴,出現(xiàn)介質過敏、皮膚損傷也常有發(fā)生,這些問題都急需解決[8]。endprint
同時,我們采用患者中醫(yī)辨證后的中藥處方煎取的水劑作為介質,由于患者使用各自的介質,針對性強,更適合自身的體質需求,更能扶正祛邪調理陰陽,藥導理療后發(fā)現(xiàn)起效更快、療效更佳,幾年來我們選擇腰椎病藥導理療作為研究,在每位患者辨證成方時,不斷改進介質的主方配伍,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以艾葉、杜仲等中草藥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加減,療效頗佳,該方以艾葉、杜仲為君,以伸筋藤、蘇木、透骨草、地龍為臣,佐以威靈仙、當歸、五加皮、續(xù)斷、骨碎補,再以狗脊、牛膝為使,并作辨證加減,共奏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之功。寒重者加制川草烏、制馬錢子以溫經(jīng)散寒,濕重者加薏苡仁,陰虛重者加炙黃柏、生地以瀉火堅陰養(yǎng)肝腎,陽虛重者加肉蓯蓉、巴戟天,瘀重者加血竭破瘀通絡,痛甚者加烏藥,氣虛者加黃芪[9-11]。該方加減煎取后真空包裝,作為理療介質冷藏備用,方便實用。該方經(jīng)理療儀藥導理療后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
本研究表2、3結果證實,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79.00%);且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與聶穎等[12]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這種以中醫(yī)辨證后中藥湯劑作為介質進行藥導理療,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產(chǎn)生的,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有著充分的依據(jù)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其特點優(yōu)勢在于:①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②治療個體化、針對性強、療效更佳;③所選中草藥物美價廉又安全;④藥導理療的治療手段舒適性好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治療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其功效為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同時經(jīng)藥導理療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病的目的。今后的研究工作注重總結并優(yōu)化理療介質主方,以中醫(yī)基礎知識為指導,合理加減,以期更佳療效。
[參考文獻]
[1] 董恩榮. 針刺配合理療及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40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8):70-71.
[2] 崔艷華.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聯(lián)合應用配合康復理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3):126-127.
[3] 石鯤,魏千程,燕忠生,等. 中藥熏蒸配合理療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38例[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9):1483-1484.
[4] 李震,溫健,李國新,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2):61-62.
[5] 黃烈彌,陳筱玲,祁忠紅,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 江漢大學學報 2012,40(3):84-85.
[6] 吳志民,葉艷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9例[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8):981.
[7] 張曉,顧伯林,王勇飛. 中藥加牽引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2):156-157.
[8] 桑輝,高朝霞,任偉亮.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1,26(3):46-47.
[9] 李自發(fā),陳孝明. 腰椎牽引配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300例[J]. 中醫(yī)雜志,2010,51(增刊2):229-230.
[10] 梅勝利. 理療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3,4:145-146.
[11] 徐寧林.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586-587.
[12] 聶穎. 自擬腰痛方配合理療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305-307.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同時,我們采用患者中醫(yī)辨證后的中藥處方煎取的水劑作為介質,由于患者使用各自的介質,針對性強,更適合自身的體質需求,更能扶正祛邪調理陰陽,藥導理療后發(fā)現(xiàn)起效更快、療效更佳,幾年來我們選擇腰椎病藥導理療作為研究,在每位患者辨證成方時,不斷改進介質的主方配伍,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以艾葉、杜仲等中草藥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加減,療效頗佳,該方以艾葉、杜仲為君,以伸筋藤、蘇木、透骨草、地龍為臣,佐以威靈仙、當歸、五加皮、續(xù)斷、骨碎補,再以狗脊、牛膝為使,并作辨證加減,共奏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之功。寒重者加制川草烏、制馬錢子以溫經(jīng)散寒,濕重者加薏苡仁,陰虛重者加炙黃柏、生地以瀉火堅陰養(yǎng)肝腎,陽虛重者加肉蓯蓉、巴戟天,瘀重者加血竭破瘀通絡,痛甚者加烏藥,氣虛者加黃芪[9-11]。該方加減煎取后真空包裝,作為理療介質冷藏備用,方便實用。該方經(jīng)理療儀藥導理療后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
本研究表2、3結果證實,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79.00%);且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與聶穎等[12]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這種以中醫(yī)辨證后中藥湯劑作為介質進行藥導理療,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產(chǎn)生的,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有著充分的依據(jù)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其特點優(yōu)勢在于:①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②治療個體化、針對性強、療效更佳;③所選中草藥物美價廉又安全;④藥導理療的治療手段舒適性好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治療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其功效為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同時經(jīng)藥導理療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病的目的。今后的研究工作注重總結并優(yōu)化理療介質主方,以中醫(yī)基礎知識為指導,合理加減,以期更佳療效。
[參考文獻]
[1] 董恩榮. 針刺配合理療及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40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8):70-71.
[2] 崔艷華.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聯(lián)合應用配合康復理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3):126-127.
[3] 石鯤,魏千程,燕忠生,等. 中藥熏蒸配合理療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38例[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9):1483-1484.
[4] 李震,溫健,李國新,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2):61-62.
[5] 黃烈彌,陳筱玲,祁忠紅,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 江漢大學學報 2012,40(3):84-85.
[6] 吳志民,葉艷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9例[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8):981.
[7] 張曉,顧伯林,王勇飛. 中藥加牽引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2):156-157.
[8] 桑輝,高朝霞,任偉亮.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1,26(3):46-47.
[9] 李自發(fā),陳孝明. 腰椎牽引配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300例[J]. 中醫(yī)雜志,2010,51(增刊2):229-230.
[10] 梅勝利. 理療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3,4:145-146.
[11] 徐寧林.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586-587.
[12] 聶穎. 自擬腰痛方配合理療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305-307.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同時,我們采用患者中醫(yī)辨證后的中藥處方煎取的水劑作為介質,由于患者使用各自的介質,針對性強,更適合自身的體質需求,更能扶正祛邪調理陰陽,藥導理療后發(fā)現(xiàn)起效更快、療效更佳,幾年來我們選擇腰椎病藥導理療作為研究,在每位患者辨證成方時,不斷改進介質的主方配伍,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以艾葉、杜仲等中草藥為主的自擬“艾葉壯骨湯”加減,療效頗佳,該方以艾葉、杜仲為君,以伸筋藤、蘇木、透骨草、地龍為臣,佐以威靈仙、當歸、五加皮、續(xù)斷、骨碎補,再以狗脊、牛膝為使,并作辨證加減,共奏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之功。寒重者加制川草烏、制馬錢子以溫經(jīng)散寒,濕重者加薏苡仁,陰虛重者加炙黃柏、生地以瀉火堅陰養(yǎng)肝腎,陽虛重者加肉蓯蓉、巴戟天,瘀重者加血竭破瘀通絡,痛甚者加烏藥,氣虛者加黃芪[9-11]。該方加減煎取后真空包裝,作為理療介質冷藏備用,方便實用。該方經(jīng)理療儀藥導理療后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
本研究表2、3結果證實,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達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79.00%);且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與聶穎等[12]報道的觀點是相符的。這種以中醫(yī)辨證后中藥湯劑作為介質進行藥導理療,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指導下產(chǎn)生的,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有著充分的依據(jù)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其特點優(yōu)勢在于:①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②治療個體化、針對性強、療效更佳;③所選中草藥物美價廉又安全;④藥導理療的治療手段舒適性好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艾葉壯骨湯藥導理療法治療頑固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確切,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其功效為益肝腎、強筋骨、行氣血、活絡止痛,同時經(jīng)藥導理療能明顯改善病灶點水腫淤血等病理變化,加速局部炎性介質及致痛因子的運轉,從而達到治療腰椎病的目的。今后的研究工作注重總結并優(yōu)化理療介質主方,以中醫(yī)基礎知識為指導,合理加減,以期更佳療效。
[參考文獻]
[1] 董恩榮. 針刺配合理療及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40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8):70-71.
[2] 崔艷華. 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聯(lián)合應用配合康復理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3):126-127.
[3] 石鯤,魏千程,燕忠生,等. 中藥熏蒸配合理療治療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癥38例[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9):1483-1484.
[4] 李震,溫健,李國新,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2):61-62.
[5] 黃烈彌,陳筱玲,祁忠紅,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 江漢大學學報 2012,40(3):84-85.
[6] 吳志民,葉艷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9例[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8):981.
[7] 張曉,顧伯林,王勇飛. 中藥加牽引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2):156-157.
[8] 桑輝,高朝霞,任偉亮.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1,26(3):46-47.
[9] 李自發(fā),陳孝明. 腰椎牽引配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300例[J]. 中醫(yī)雜志,2010,51(增刊2):229-230.
[10] 梅勝利. 理療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3,4:145-146.
[11] 徐寧林.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療效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586-587.
[12] 聶穎. 自擬腰痛方配合理療治療寒濕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305-307.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