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李進文詩歌的現(xiàn)世情懷與終極關切

        2014-11-05 00:48:24胡西宛
        華文文學 2014年4期

        胡西宛

        摘要:李進文詩作藝術思考的主要對象,是人倫親情、社會政治和自我存在,具體體現(xiàn)為對親情的品味與人生感悟、政治觀察與社會批評和對自我生命存在的深刻體驗,由此形成了李進文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內涵:現(xiàn)世情懷和終極關切,這是漢語新詩的藝術傳統(tǒng)積淀而成的基本價值。對這些價值內涵的藝術表現(xiàn),可以體現(xiàn)臺灣中生代詩歌的高度和份量,展現(xiàn)了臺灣中生代詩人承前啟后、開辟新局的藝術能量。

        關鍵詞:人倫親情;社會批判;自我存在;現(xiàn)世情懷;終極關切;中生代

        中圖分類號:I20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14)4-0071-07

        臺灣中生代詩人李進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已有二十年以上,有人發(fā)現(xiàn),將他已經出版的作品攤開,“此間卻奇異地幾乎不存在時序感。若有,也只是細微的技術變動,或許是文字的眉眉角角圓熟一點、形式的某些嘗試、風格的不同實驗、關注題材的轉換……,但整體底蘊、詩文間流動的意識,其實讓人難以辨識當中跨越的時間向度?!雹龠@一評價應有兩個層面的意義,其一,說明了李進文作品基本內涵的穩(wěn)定性和思考指向的統(tǒng)一性,其二,說明了李進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站上了較高的思想高度。本文認同這一評價,并嘗試通過考察李進文對家庭、社會和自我存在的藝術觀照,揭示李進文詩歌思想內涵的重要層面——現(xiàn)世情懷和終極關切,及其在當今漢語新詩寫作中的價值。

        一、親情品味與人生感悟

        李進文對親情的品味,以個人在家庭中的角色為支點,或作為父親,或作為孩子,角色不同,體悟出的內涵層面也不一樣。

        初為人父,可謂生命中的標志性節(jié)點,對一般人來說,新生命帶來無限生機和想象,欣喜與忙亂展開了新的生活和人生歷程。當李進文迎來第一個孩子誕生的時候,他的《小詩三首》(《孩子》、《誕生》、《授乳》)卻表現(xiàn)了不同于一般新晉父母的生命意識:

        太陽出來/由遠而近:你是粉紅的、彈跳的你是圓圓的、泛著透明血管的瓷——

        新生的幼稚生命,新鮮,亮麗,是世間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新生兒時的感受,這種幸福感和舐犢之情是人所共有的親情的具體體現(xiàn),是詩作贏得共鳴的基礎。

        同時,詩中的另一類意象,如瓷、水晶、琉璃、陶器等卻有不同指向:生命固然亮麗,但從另一面看,它又“如此易碎”。這提示我們,李進文的詩思常常不是單向度的,他的現(xiàn)世情懷中總是蘊含著對生命的終極關切。而當銹蝕的十字架來印證的時候,我們終會意識到,現(xiàn)世情懷和終極關切是李進文慣常詩思的一體兩面。

        你自胸前將我放下——銹得好瘦的

        一枚十字架

        懷里的孩子越來越重,時間在父親體內越來越輕,上輩人以愛、擔當、受難與救贖為孩子付出后,便是終須直面的人生終局,這是生命的困境,也是生命的真相。正面是“我抱著夢嗎?為何這么灼熱”,反面卻是透徹的涼意。剛剛當上父親,初次面對自己的嬰孩,心境蒼老如此,確乎異于常人。可如果因此就認為,“孩子成長是越來越重,而父親是愈來愈輕,終至瘦成十字架。這種成長的反差對比,寫盡了生命的無可奈何”,②似也偏離了對李進文慣常詩思的把握,畢竟,“無可奈何”難以同時涵蓋詩作的現(xiàn)世情懷和終極關切。

        李進文有不少詩作寫到孩子,每當他寫到孩子,溫柔的心和明媚的情總是占據最大篇幅,他的現(xiàn)世情懷是十分動人的。

        尿片攤開,黎明走來

        推窗,星期一探進來

        進來進來!鳥鳴、香氣和愛

        這是稍后的一首詩《在我們的公園散步》。嶄新的生活,快樂的忙碌,愛憐和希望,都在明快的節(jié)奏和和諧的音韻中傳遞出來。這時,孩子已在蹣跚學步,世界為新生命展開了它的生機和美:晨霧,種子,金甲蟲,貓咪,蟻窩,太陽,藍天,滿月,云,雨……,營造出童話的境界,傳達出作者對世俗生活的愛,對當下所擁有的幸福的珍惜之情。李進文自己也說過:“愈來愈覺得除了親情、友誼和健康,仿佛沒有什么是不能錯過的?!雹?/p>

        當我們享受著這個完美的親情世界的感染時,我們十分認同詩中所說的“我們真實存在而且一切美好”。但熟悉李進文的讀者應該意識到,這行詩句本身已含有鮮明的存在意識,它既認定了前述的現(xiàn)世情懷,也開啟了新的生命思考。接下來,我們再次發(fā)現(xiàn),李進文的現(xiàn)世情懷中總孕育著終極關切的因子。從爬行到站起來、邁步,詩人看到了孩子的成長,同時即刻就意識到生命的背面的景象:

        輪到我們躺下,雙腳一蹬!

        請勿翻動我們生銹的骨骼,只要鼓掌

        請望著窗外鼓掌!

        這首詩中再次出現(xiàn)“銹蝕”的意象,它與新生生命的新鮮美麗形成強烈對比。這固然無情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卻并沒有傳達出無奈、悲觀的情緒,倒給了讀者一種豁達、積極的生命認知: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請為前輩的奮斗喝彩,請對我們生命的輝煌完成報以掌聲。

        善于思索的雙足們能告訴我什么?

        除非生養(yǎng)過嬰孩且跋涉過責任

        才能將雙腳擱在地球的小腹欣賞日落

        這是全詩的收束部分?!半p腳”一方面是承接孩子站起來的腳和父母停下的腳,一方面也是宣示腳踏實地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是反諷性的“不用思考也知道”的表達方式,以此告訴我們,為孩子付出是前輩的責任,是切實的人生作為,人生因此獲得價值而終老無憾?!靶蕾p落日”暗含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意,卻一反其負面立意,展示了認真負起人生責任、坦然面對生命終局的生命信念和原則。

        讀者或以為,二人世界初遇孩子出世,這種人生突如其來的改變使詩人在震撼中獲得頗多人生感悟,是很自然的事。但兩年后,當李進文第二個孩子降生時,一首《女兒書》顯示,他的詩思不但敏感依舊,而且更加脆弱:

        你聽見了嗎?

        一首在血中旅行的歌

        充滿甜蜜的不安,當

        夢捧你在掌心

        即將交給我,此刻

        你加速茁壯且侵占我的空間

        我樂于被你統(tǒng)御

        樂于惶恐

        親情和幸福感在面對嬌弱的女兒時尤其顯得強烈。而滿溢的現(xiàn)世情懷仍遮不住深層的生命意識,他總是有意無意地從生命的開端瞥見生命盡頭的景象:

        不,一點也不委屈,等你

        芳齡十七,我還會再等

        等你二十七,三十七……我多么

        老了,總還留些許深情

        看你幸福

        而當詩人轉換視角,以孩子的身份面向母親時,讀者得以從另一角度體會到他對人間親情和生命的感悟?!秾δ赣H的看法》使用了一些特別的意象:打瞌睡的客廳,沙發(fā)的老舊彈簧,母親陷入沙發(fā)的身體像船吃水,干干癟癟地晾在嘴角的叮嚀,表現(xiàn)了母親在付出一切之后,衰老、孤獨的晚景。

        能給的,她都卸貨了

        整個空掉的母親留給故鄉(xiāng)

        她不虧欠什么

        但她愛的方式像債臺高筑

        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在親身體會了愛的付出之后,對母愛和親情的理解自然更貼切到位。

        相信讀者已經熟悉詩人的思想方式,所以此時會生出慣常的閱讀期待:與現(xiàn)世情懷相伴,詩作必有另一面的生命關切,——有的,“故鄉(xiāng)總是擱淺著各式各樣的母親”,就從母親對兒女的恩情轉換到母親的生存境況。這里尤其揭示了現(xiàn)代人的生存境況:年輕時撫育兒女成長,待兒女成年步入社會后,父母不但垂垂老矣,而且變成空巢老人,在孤獨中度過風燭殘年。這其實是李進文從孩子的身影中瞥見的生命盡頭景象的現(xiàn)實版。

        當下生活中的幸福與不幸,都包容在李進文的現(xiàn)世情懷中,他也正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幸與不幸中展開進一步的思考,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李進文曾說:“人生在有些年紀之后,一切體驗都是真槍實彈。面對親友的生老病死、工作的垂危與奮起、孩子的青春叛逆、創(chuàng)作的瓶頸及意義;杵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面對風格、價值、信仰等問題,這些都可以在堆疊的歲月中找到各種案例。”④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母親的看法》中,“銹蝕”的意象又一次出現(xiàn)了。李進文詩歌中的這一標志性意象,成了與美麗生命相伴始終的陰影,它暗示了生命自身的自我否定性質。在表現(xiàn)世俗人生的幸福溫暖的正向價值的同時,詩人常會隨即掀開它的背面,揭示生命的困境和存在的真相。這就是李進文的現(xiàn)世情懷和終極關切,也印證了多年來李進文詩思的變與不變。

        二、政治觀察與社會批評

        李進文的現(xiàn)世情懷還有一個更廣闊的層面,就是對社會政治的關注,這在臺灣詩人中別具個性。不同世代的臺灣詩人,對親情、友情、愛情各有卓越的藝術表現(xiàn),而對政治話題的關涉則程度不一,而李進文卻有數量較大而且介入較深的政治詩。這自然與他的個人背景相關,他做過七年記者,并且是采寫黨政新聞,但更具決定意義的,應該是他的現(xiàn)世情懷,是他對當代社會政治和民生的關心和自覺的責任感。李進文表示:“我喜歡生活最基底的素材,還有此時此刻發(fā)生的事情。為當代留下記錄是寫作者的責任之一?!薄捌鋵嵨液芟矚g寫政治詩,忍不住想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跟政治有關的作品。你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比政治更能代表當代臺灣呢?”⑤

        有意思的是,最早獲得新詩大獎、為李進文贏得詩壇聲譽的,正好是一首政治詩——《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1996年獲第19屆時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評論認為,詩中的“‘選舉、‘匯率、‘意識形態(tài),乃臺灣社會新聞中最常出現(xiàn)的關鍵詞,牽動著各階層的生計,撥弄著各族群的思緒。那是社會現(xiàn)實的元素。”這枚錢幣“似乎想用她絕美的舞姿穿越、突顯臺灣社會的諸多亂象?!雹拊娙俗约核坪跻矊@首意義特別的詩情有獨鐘,認為它表現(xiàn)了自己對臺灣社會的復雜感情,因而在出版第一部詩集時,特意選取《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為書名,“除了喜歡其中的異國浪漫氣味,它同時反映這幾年我的生命情調——一種既想逃離,卻又真實扎根于海島的復雜氛圍,或許,這是屬于我這一代年輕人的一種強烈的不安定感吧!”⑦類似的詩作還有《好好生活》、《我的丈母娘是深綠》、《回轉·壽司戰(zhàn)士們》等,多從日常生活角度切入時事、民生,對臺灣社會現(xiàn)狀和歷史作嚴肅的思考和評價。

        與正向表現(xiàn)親情不同,李進文的政治詩多采用反向思考方式,常常呈現(xiàn)出政治諷刺詩的形態(tài),這使他的政治詩以社會批判力量見長。

        《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以別致的錢幣意象貫穿臺灣社會世相,《選舉日》則以令人目不暇接的現(xiàn)代文化意象的拼圖,呈現(xiàn)了島內政治活動最高潮時的“盛況”:人群麇集如蛆蟲,旗幟如瀑布,口號聲掌聲響徹銀河,宣傳品,名片,晚報,選票,麥克風,握手,金錢,謠言,細菌,體香,短裙,啤酒罐……“乎干啦!民主是不、醉、不、歸”,具有臺灣特色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突現(xiàn)讀者眼前,反諷的意味尤其濃烈。這首別開生面的《選舉日》可算作李進文政治詩的代表作,能體現(xiàn)李進文在政治詩寫作上的藝術水準和思想高度。

        《陳情詩》一反詩人精心雕琢意象、講究詩歌內涵的自由、歧義的一貫追求,以口語直白地表達對政治人物的批評意見。

        再見不是漂泊的意思;

        否則留下的人干嘛也在流浪,

        距離幸福還有多少遍望春風要唱。

        《望春風》是臺灣一唱再唱的傳統(tǒng)流行歌曲,以期盼情人為主題,詩人以情歌反諷政治人物對困苦中的大眾的承諾,表達民眾的不信任情緒和絕望心理,任何一個普通讀者讀來都會無奈地會心一笑。

        《我極小的島嶼頒獎給誰》更公開向這類政客喊話:

        騙術不是國術

        禁止納入傳統(tǒng)比賽項目

        我極小的島嶼偶爾發(fā)怒

        溫文爾雅的李進文只有在這時才露出一點憤怒的表情,或許他覺得憑借詩歌意象的曲折表達已不足以痛快淋漓地喊出自己滿腔的郁積。

        “為了愛/愛臺灣。他靜不下來”,《功夫》調侃慣于作秀的政客,活畫出他們善變的面目。白靈曾評價說,“詩作中浮現(xiàn)出的臺灣政治人物影像相當明顯,在虛實掩映的文字中直指這位人物的失敗之處,那人卻又能抽離自身于政治本體混亂的泥淖,可見其‘功夫驚人之處?!雹?

        李進文的不少散文詩都是政治寓言,在象征的境界中蘊含社會批判意義?!稜奚分v一群“吃人實在吃膩了”的獨角獸的故事。其中一只獨角獸“為民主而數度絕食”,“遂被選為獸界的民意代表”,“它自律甚嚴,不隨便為百姓奔走,有事就只能吼叫,其他什么都不做?!敝S刺的含義十分露骨。

        散文詩《儀式》表達對政治亂象的不滿?!八{的綠的橘的各色妖精”“蓋著一張世界地圖取暖,卻不知道世界是什么,因為她們只負責埋葬夢想”。

        散文詩《活字》表達了對無休止的政治惡斗的厭煩:“有一家經營‘無用之物的公司,產品包括:……灰塵、錯字、跌倒的動作、口吃、嘴角的唾沫、政治和內外痔……沒有人覺得這些東西有市場價值?!币曰恼Q手法對荒誕的政治現(xiàn)實作出評判。

        在《自我介紹》一詩中,則已經表達了要逃離這種政治現(xiàn)實的意愿:

        我的手,夜掰彎的靈魂。

        我的腳,致民主一封長信。

        無論是對民生的關心,還是對政治的批評,都顯示了李進文詩歌創(chuàng)作中對現(xiàn)實社會的熱切關懷,臺灣詩壇也多肯定李進文詩歌的這一價值,認為他“以詩作積極介入社會家國,關懷層面遼闊?!雹?/p>

        三、生命體驗與終極關切

        “表一直往前走,/我停了,無人知曉我和夢想活著。除了你”,“親愛的請小心不要暗示我那些應得的/讓我獨自去追尋。”這是《祝你陽光,以玫瑰——to 2007》的新年祝愿,祝愿中透露了超越世間關懷和世間價值、面向自我心靈的終極思考的意向。在現(xiàn)實事務和心靈世界這兩度空間之間切換,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傳統(tǒng),對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尤其是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講,這種切換典型地體現(xiàn)在他們的“窮——達”、“出——入”的人生設計模式和信念中,“兼濟”、“入世”,或“獨善”、“出世”,視乎知識分子本人的生存境遇而定。我們從李進文的詩歌中隱隱可以聽到這一傳統(tǒng)的回響。當然,對李進文來說,現(xiàn)實境遇已不存在“窮達”問題,他思考的價值層面也無關乎個人境遇,他隨時都可以停下來,脫離世俗事務,進入他的夢想和心靈空間,獨自追尋存在的意義和個體生命的價值。在這種靈魂出竅般的狀態(tài)中,他觸及了深層的生命內容:對時間與生命、死亡、自我存在的追問與思考。

        《以后》與《祝你陽光,以玫瑰——to 2007》同一思路:“我知道時間已經打包遠走——/詩集里有腳印一行,輕輕/淺淺的一行將干未干的旅程”,“三十歲以后,一切尚好/孩子聰明健康,我還可以關懷土地/還可以愛。依舊/有許多待解的謎在詩中糾纏……”雖還在而立之年,詩人卻已感受到時間的壓力:“表一直往前走”,“時間已經打包遠走”,時不我待之感漸起。但也因為只是而立之年,所以“一切尚好”。等到《詩人四十,夢待續(xù)》,時間對生命的消磨就頗有一些痕跡了:“他移動寂寞需要更多器械/他進入身體要開更多鎖/他長滿鐵銹走路哐啷叮咚像半桶水/眼光無緣無故地亮又熄/靈魂跌倒,他卻呆呆地踩過去”,“一尾水缸中的鱸鰻,上帝伸手一抓卻溜了手,像時光。”

        讀者還記得那“銹蝕”的意象吧?它又出現(xiàn)了。導致生命銹蝕的因素是時光的流逝,但時光是留不住的,連上帝也抓不住它。那么,生命的銹蝕就是無可抗拒的進程了。無可抗拒地,生命進入中年,《花花》在中年的感嘆中,生起迷離之感。因為“老花眼朦朧”,生命的景象模糊起來,“教人看不清十字路口是血漬/還是紅燈號志/看不清一天與一生之間/有何段落中場休息”。雖然還遠在“中場”,但終局似已在望,“窗戶望著我快老了/心漸漸下山”。

        對時光作聯(lián)想,常伴著對生命進程的預覽。李進文這樣解釋他詩中的時光聯(lián)想:“時光的速度太快,太沒耐性了。心態(tài)還來不及醞釀成熟,少年就直接跳到青年,青年直接躍入中年,之后老了,而且將變得更老。再之后呢?死亡會不會慢下來呢?肯定也不會?!雹?/p>

        從這里連結到死亡主題,似乎順理成章,但我們能看到的李進文關于死亡的最早的詩篇,卻是1991年的《槨》。作此詩時,詩人還未到而立之年。二十多歲的詩人談起死亡,竟老氣橫秋地帶著反諷的口吻,“歡樂”、“精雕細琢”、“玩笑”、“游戲”不諧和地與黑暗、恐怖、傷感和疼痛糾纏在一起:

        歡樂的蟻群紛紛趕來

        赴一場前身的約,和磷火

        在一幢精雕細琢的里

        爭食記憶

        自里拋出一束謎

        一把憾或幾滴淚灑在

        嗩吶的高音上,仿佛

        一方墓碑斜斜插進地球的關節(jié)

        夕陽拼命喊痛

        面對爬滿螞蟻的遺骨,人們對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的想象——那些記憶、謎、遺憾、淚和痛,是對生存意義的豐富的解釋,但在這一基礎上,詩作意外地作了一個頗輕松的總結:生命無非是個小小的玩笑,或一場游戲。憑借二十多歲的生命經驗來理解死亡,可能不如中年以后更貼近,但年輕和死亡的對視,也產生了感知死亡的更新鮮的、有荒誕感的體驗,所以李進文說,后來再讀《槨》,“依舊有余味敲擊心靈?!眥11}

        《槨》是李進文詩歌認識和表現(xiàn)死亡的高起點,從對死亡的理解出發(fā),形成了他的生命態(tài)度:“我們都在這里,都得感謝/如果有一天/我們不一定在……亦得感謝”,“此身的刻痕/如水紋靜下來,/教堂、管風琴靜下來,心靜下來/只剩微笑”(《時間福音書》),“世界叫土地把你抽高/開花結果當然好/最好你學會優(yōu)美地落葉/安安靜靜,化成泥”(《可是》)?!稑 返谋憩F(xiàn),可以理解為少年人突然對死亡發(fā)生興趣而產生的激烈反應;《時間福音書》和《可是》則表明,隨著作者生命經驗的不斷豐富,其詩作表現(xiàn)的生命態(tài)度自然歸于淡泊和平靜:不論生命的境遇如何,我們都應抱持感恩的心,以微笑面對,面對生命的展開,也面對它的凋落。

        由此向前,李進文對生命的理解展開了更為積極的一面,這就是努力發(fā)現(xiàn)并珍惜生命的價值?!睹恳惶於际亲詈笠惶臁返湫偷伢w現(xiàn)了這一面:“因為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每一天只要全力以赴,或者恬靜地走回內心/都等同經歷了美好的一生”,“即使,在世界結束的前一天/我毅然重新誕生,以一生中唯一的一天/命名為生日”“我就這樣不多不少地擁有一天中的一生”?!鞍岩惶飚斠簧鷣砘?多美!”“純粹用心,未竟亦美”,這是哲人式的思考:從剎那體會永久,強調生命的質量。

        這種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積極的人生觀和生命觀,這固然是一般人都應該認可的正面價值,但是,這里揭示的價值內涵,意義明晰,消彌了內在沖突,以此結論示人,是否停留在勵志的層面呢?

        《各種照明設備》證明,李進文的生命思考沒有那么簡單,也同時證明詩人善于從庸?,嵥榈氖浪咨罴毠?jié)中發(fā)現(xiàn)超越性的意義。他從商鋪陳列的電燈聯(lián)想到蕓蕓眾生生命的點點光亮,它們生生滅滅,抑或不生不滅……。世間普通的物件,就這樣凝結了詩人的知性思考和審美經驗,正如李進文所說,“這些小細節(jié)日后則融化于生命的大意象之中。”{12}

        就在這一刻,詩人洞見了生命深處的景象,披露了歷來的詩人、作家曾經面對并且還將永遠面對的人類生命的困局和無解的難題。當文學觸及這一神秘和敏感的層面時,方可說接近了根本的層面。而這也常常是勵志類的詩文有意無意回避的層面。

        面對困局和難題,執(zhí)著的詩人會執(zhí)著地追問?!堕L得像夏卡爾的光》體現(xiàn)了李進文出色地駕馭漢語的能力,他能用文字寫出畫筆描繪的畫面和氛圍,更重要的是,他能經由他寫出的那一團夢一般變幻莫測的光影,進入神秘、魔魅的生命內部,追問自我存在的本義:“這是六月難得之午寐,沒有工作發(fā)現(xiàn)我/我是編號第幾的夢?在上帝的夢中/種了又砍了的”,“夢。一哄而散/我腦袋放生一群黃昏的野鴿子……/長得像夏卡爾的光孵著一顆蛋/蛋殼裂縫的紋路走勢用來占卜,你猜?”

        這夏卡爾式的夢幻的、超現(xiàn)實的藝術表現(xiàn)。詩人營造這種境界的目的,是憑以發(fā)出對生命的追問:“我是編號第幾的夢”?和對命運的想象:“蛋殼裂縫的紋路走勢用來占卜”。

        這一追問在《猜臉譜》等詩中一再進行:“你猜?”“你再猜一猜?”“你想再猜嗎?”“你還猜不猜?”令人猜到疲勞困頓的,正是“我的存在”和“存在的意義”。

        這種追問會有像《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那樣確定的答案嗎?如果有,大概就用不著占卜了。李進文在談到《討論時光》時表示過相同的意見:“最后《卷五·討論時光》,又回到‘時光這一龐大的命題上,盡管,討論也未必有解?!眥13}

        因為“未必有解”,所以伴著這種追問的,是一種典型的生命思考狀態(tài):對自我存在的疑惑,李進文的散文詩《蝴蝶夢》可以印證。

        在日復一日的機械的工作中,突然有一刻,時間倒流,于是“他”看見了一分鐘前的自己,但可怕的是,那個“自己”宣稱“他”已經不存在了。在這令人迷亂的時刻,“他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廢墟中的一根柱子,不不!他是停在柱子上的一只蝴蝶。”

        像《長得像夏卡爾的光》一樣,依然寫夢,但古典意象的使用在李進文的《蝴蝶夢》中產生了互文效果。莊子的蝴蝶飛進網絡時代,在當代語境中找到回響。雖然時空存在巨大差異,但人對存在的疑惑卻高度一致,夢幻般的生命體驗高度一致,而且更突顯了現(xiàn)代人在高壓下的精神病態(tài)和人格特征。先哲的存在思考在當代詩歌中發(fā)酵,使《蝴蝶夢》形成歷史透視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也因為“未必有解”,才避免了雖然明晰卻一覽無余的結論?!逗麎簟泛汀堕L得像夏卡爾的光》這類詩作的價值,不在于交給人一個關于生命意義的明晰的結論,而在于打開了生命思考的廣闊空間,給人以連綿的聯(lián)想和觸發(fā)。正如嚴忠政對李進文詩歌的評價:“他的語言較輕所以能‘飛,間隙較大所以能填補的思考空間更多?!眥14}

        按兩岸四地詩壇的代際劃分,李進文屬于所謂“中生代”。僅從本文所關注的價值層面,我們也能感受到李進文詩歌創(chuàng)作的成績和臺灣詩壇中生代群體的份量。如果放眼當下詩壇,我們會對李進文及中生代的價值寄予更多想象。

        多年來,人們總在憂心大眾文化和消費市場觀念對重視精神內涵的傳統(tǒng)文化的沖擊,但這種憂心并未改變現(xiàn)實,從當代詩壇的情形看,大眾文化依然持續(xù)擠壓著漢語新詩的空間。但我們仍有理由保持樂觀,因為中生代的力量也不容小覷,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擔當起了漢語新詩發(fā)展中承前啟后的角色。

        李進文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為一例。李進文的詩作獲獎,多在臺灣網絡文化大興之前,這可算一鮮明的代際標記。決定性的因素更在于其詩作的現(xiàn)世情懷與終極關切,這是漢語新詩的藝術傳統(tǒng)積淀而成的基本價值,能夠體現(xiàn)臺灣中生代詩歌的份量和高度,也展現(xiàn)了將臺灣漢語新詩向前推進的藝術能量。

        李進文也自承寫詩的態(tài)度是傳統(tǒng)的:“我年輕的時候從楊牧身上學到怎樣把詩句斷得漂亮,從洛夫身上學怎么把意象煉得精準,從痖弦身上學到節(jié)奏感與音樂性”。{15}另一方面,他的詩中的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的文化氣息、詩學觀念和技法也是鮮明的,不少人都認為他的詩有后現(xiàn)代特征,甚至說是融合了傳統(tǒng)和后現(xiàn)代的“第三類異音”,這又顯示了他的寫作對未來詩歌的意義。

        李進文詩歌的藝術特征符合人們對中生代的評價,“他們直接感知了并接受了前輩詩人的神采和智慧,他們對詩歌的歧途、蛻變以及新生,有深切的體悟。他們知道傳統(tǒng),他們又不墨守成規(guī)。他們繼承了前人的智慧,但又是生機勃勃的創(chuàng)新者。”{16}

        洛夫認為臺灣與港澳詩壇中生代對詩歌美學的認知與追求有著相當的一致性:“對詩意境界的深層次探索,多變的形式實驗,和表現(xiàn)手法的推陳出新,特別著重于意象的經營,使常用的文字建構成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語言空間,讓其中充滿想象、神秘、情趣、盎然生機,以及崇高理想的向往?!眥17}這既是對李進文等中生代詩人創(chuàng)作路向的肯定和指引,也寄托著前輩詩人的期待。

        ①⑤{15} 黃麗群:《淡漠而不冷漠的寫詩者》,《文訊》2007年3月。

        ② 落蒂:《透視人生的悲歡》,《創(chuàng)世紀詩雜志》2007年3月第150期。

        ③{12} 李進文:《尋詩細節(jié)——跋》,李進文詩集《除了野姜花,沒人在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版,第198頁。

        ④ 李進文:《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后記——分享之心》,李進文詩集《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版,第201頁。

        ⑥ 陳大為:《撞擊的聲音像黎明——評李進文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華文文學》2004年第2期。

        ⑦{11} 李進文:《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后記》,李進文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版,第155頁;第154頁。

        ⑧ 傅天虹:《漢語新詩名篇鑒賞辭典(臺灣卷)》,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274頁。

        ⑨ “2006年度詩選”編輯委員會贊辭,李進文詩集《除了野姜花,沒人在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版,第6頁。

        ⑩ 李進文:《靜到突然·自序》,李進文詩集《靜到突然》,臺北:寶瓶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0頁。

        {13} 李進文:《長得像夏卡爾的光·跋》,李進文詩集《長得像夏卡爾的光》,臺北:寶瓶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91頁。

        {14} 林德俊:《大獎詩人面對面》,《乾坤詩刊》2005年夏季號。

        {16} 謝冕:《承上啟下的中生代——〈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序》,《當代詩壇》2009年7月第51、52期。

        {17} 洛夫:《大海誕生之前的波濤——〈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序》,《當代詩壇》2009年7月第51、52期。

        (責任編輯:張衛(wèi)東)

        Abstract: Li Jinwens works are reflections of human relations, social politics and aseity, expressed through a taste of familial affections, understanding of life, political observations, social criticism and a deep experience of aseity, which form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Lis poetic creation, i.e. worldly feelings and ultimate concerns, which are the basic values of Chinese New Poetry. The art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values reflect the height and weight of Taiwan middle generation poetry, and displays these poetsartistic power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and opening up a new bureau.

        Key words: human relation and familial affection, social criticism, aseity, worldly feelings, ultimate concern, middle generation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婷婷|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1区2区| 国产乱人对白|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av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午夜福利av在线麻豆| 国产毛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看| 中文字幕人妻激情在线视频| 精品激情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 情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freesexvideos中国麻豆| 亚洲av综合日韩|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一区二区|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视频| 亚洲尺码电影av久久| 亚洲av网一区天堂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白浆一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精品五月天伊人| 国产性感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色偷偷激情日本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