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邦
前不久我去波蘭的華沙,游覽之余被這座古城的風貌所吸引??僧?shù)嘏笥驯冗_告訴我,你看到的這些都是真的,但百分之九十又是假的,是二戰(zhàn)后才建設(shè)的。我愕然,問比達,怎么叫真的和假的呢?
比達告訴我,在二戰(zhàn)前,希特勒就叫囂滅掉華沙。出于對這座古老城市的熱愛,當時華沙大學建筑系的師生們,把華沙的主要街區(qū)、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測繪記錄。比達把我?guī)У揭凰窬痈?,指著窗戶和陽臺說,當時測繪精確到每一個陽臺和窗戶是什么樣子,然后學生們還進到樓房里邊,把樓梯和走廊都畫下來。接著就是街道,每一條街道是什么樣子,有什么商鋪、醫(yī)院或者教堂,都要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來。老師們不放心,還要拿著學生們的圖紙挨個去核對,如果有不準的地方再重新測繪。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等于在復制一座城市。測繪完了,他們把所有圖紙都悄悄藏在一個山洞里邊。
二戰(zhàn)爆發(fā),華沙幾乎被德國納粹轟炸成平地。戰(zhàn)后重建,華沙大學建筑系幸存的師生把圖紙從山洞里取出來,進行展覽。劫后余生的華沙人,在這些令人震撼的圖紙面前找到了過去的城市,于是強烈要求恢復古城的面貌。當政府作出復原古城的決定后,流浪在國外的華沙人一下子回來了30萬。全民動手,按照圖紙精心地建設(shè)。因此,華沙過去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還是什么樣。
比達帶我去了一座教堂,他告訴我,這座教堂只有半個門臉是二戰(zhàn)前的,剩下的都是后來復原的。我仔細觀看,還真看不出哪里是二戰(zhàn)前的,哪里是二戰(zhàn)后的,但看到了一個標志牌。比達告訴我,這上面都標清楚了,你問題的答案都在上邊。我又看到了一所醫(yī)院的標志牌,比達告訴我,這所醫(yī)院只有半扇墻是二戰(zhàn)前的,但沒有被推掉,而是完全保留下來作為重建醫(yī)院的一部分。比達說,哪怕是二戰(zhàn)前的一塊磚也要留下來,那比金磚還有價值。
(摘自2014年4月14日《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