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一帆
中醫(yī)藥學是祖先留給今人的寶貴遺產,中醫(yī)藥知識是人類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無數(shù)次痛苦的探索、慘痛的失敗,甚至以許多人的生命為代價后獲得的。作為我國歷代醫(yī)藥學家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效方劑,中成藥是長期臨床實踐的精華,其中不乏療效顯著、久用不衰者,至今仍廣泛用于臨床各科。其中一些著名的成藥驗方,也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傳承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獨到的功能療效,其應用甚至超出了原來確立的適應病癥范圍,同仁牛黃清心丸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同仁牛黃清心丸,就要從牛黃清心丸的處方歷史說起。據中醫(yī)藥學家考證,其前身最早為東漢名醫(yī)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的“薯蕷圓方”。薯蕷即山藥,其原名薯豫,屬薯蕷科,為多年生植物,在我國有3000 多年的食用歷史。據《本草綱目》記載,因避唐代宗名“豫”的忌諱,改薯豫為薯藥。至宋朝,因宋英宗名“曙”故又改薯藥為山藥,才有了如今的山藥之名,李時珍的這種說法也流傳很廣。其實,山藥的名稱由來已久,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中指出:“薯蕷生于山者,名為山藥,秦楚之間名玉延?!笨梢姟笆硎殹焙汀吧剿帯边@兩個名稱在歷史上是長期并存的。
作為以山藥為主藥的補虛方劑,薯蕷圓方用于氣血兩虛,脾肺不足所致之虛勞,以及胃脘痛、痹癥、閉經、月經不調等癥,后經宋代名醫(yī)調整加味,改名為“牛黃清心圓”進奉太醫(yī)局。因試驗有效,遂依方制藥出售,其處方也收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是宋朝政府專門經營藥品的機構,而這個機構不僅賣藥,也收治病人,每遇到疫病流行時,太平惠民和劑局還廣施藥物,救治百姓。按如今的話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即為宋朝政府官方公開出版發(fā)行的方劑匯總,類似于今天的“藥典”,且具有權威性。全書10 卷,附指南總論3 卷,分諸風、傷寒、一切氣、痰飲、諸虛、痼冷、積熱、瀉痢、眼目疾、咽喉口齒、雜病、瘡腫、傷折、婦人諸疾及小兒諸疾14 門,共載方788 首。包括牛黃清心圓在內的所收錄方劑均系民間常用的有效中藥方,書中詳細記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制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綜合性方書,書中許多方劑至今仍廣泛用于臨床,牛黃清心圓也隨之得名“局方牛黃清心丸”。其方傳至清代,局方牛黃清心丸至太醫(yī)院又加味修治為清宮廷秘方,供宮廷專用。
明永樂年間,有原籍浙江寧波府慈水鎮(zhèn),以串鈴走方醫(yī)為業(yè)的樂氏家族移居北京。清初,樂家四世祖樂尊育當了太醫(yī)院吏目,畢生致力方藥,并親手制售丸散,在康熙八年創(chuàng)辦了同仁堂藥室。樂尊育去世后,第三子樂鳳鳴于康熙四十一年將同仁堂藥室從自家遷至前門外大柵欄路南,開始研制各種藥劑??滴跛氖迥辏瑯辐P鳴把自己刻意精求的丸散膏丹及各類劑型配方,分門匯集成書,名為《樂氏世代祖?zhèn)魍枭⒏嗟は铝吓浞健罚蛰d宮廷秘方、古方、家傳秘方、民間驗方共362 首。同仁堂開設后,很快便名聲在外,遂于雍正年間開始制作成藥供奉御藥房,牛黃清心丸的宮廷處方及工藝也隨之傳到同仁堂。于是,同仁堂秉承該方工藝特點和御藥的高質量標準,自己制作牛黃清心丸上市出售,并在藥品名稱、處方、選料、制造等方面不斷改進、完善和提高,使其療效更加確切,這便是同仁牛黃清心丸的前身。
同仁牛黃清心丸由人工牛黃、羚羊角、人工麝香、人參、白術(麩炒)、 當 歸、白芍、柴胡、干姜、阿膠、桔梗、水牛角濃縮粉等27 味藥材共同組方,嚼碎服用或加少量水研磨后吞服。該方中,人參、白術主益氣健脾除濕;當歸、白芍補血養(yǎng)陰;阿膠、柴胡等藥益陰潤燥,袪風邪散熱,引火歸元;人工牛黃、人工麝香、羚羊角等藥清心肝經熱,涼血解毒開竅。同仁牛黃清心丸具有溫潤共劑、補散同方、辛涼協(xié)調、不寒不燥、清中有補、補中有清、清而不瀉、瀉中有固等特點,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起的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等癥,為風痰癥首選之藥。
中醫(yī)理論中,“心”不單只是心臟的物質結構,還包括精神、思維、意識等?!扒逍摹睂嶋H是指解熱、除煩、活腦、醒腦、安神。國人素有“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一說,這是在形容中國人對補藥的喜愛,都覺得開補藥的醫(yī)生是好醫(yī)生。在這種傳統(tǒng)意識中,以“清心”見長的同仁牛黃清心丸之所以能成為常用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現(xiàn)在的人心不靜,因為“心火”導致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才使以主攻“祛火”的牛黃清心丸體現(xiàn)出了其更高的價值。而按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不論是喜訊還是噩耗,只要是過分的精神刺激,引起了情緒的波動,都可以產生精神乃至軀體問題。同仁牛黃清心丸即可視為中藥中的“精神類藥物”,用于比較輕微的精神異常的治療。
當年,牛黃清心圓由于療效確切顯著,被大眾普遍認可并廣為流傳。各家制藥老字號也紛紛在其基礎上不斷加減修治,以求在治療不同病癥上各有側重。其中比較有名的除局方、同仁方以外,還有萬氏方。
“萬氏牛黃清心丸”源自明代萬全的《痘疹世醫(yī)心法》一書,因此被冠以“萬氏”之名。其由牛黃、朱砂、黃芩、梔子、郁金、黃連等6 味中藥組成,用于清熱解毒、鎮(zhèn)驚安神,以祛邪為主。萬氏牛黃清心丸與同仁牛黃清心丸的組方配伍及功效主治完全不同,加之全國各地相關藥品規(guī)范情況不盡相同,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在使用及引用上存在混亂現(xiàn)象,甚至有些方劑學專著也將兩方混為一談。
為了保證中醫(yī)臨床用藥和中醫(yī)藥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衛(wèi)生部于1983 年著手中成藥品種整頓的匯總整理工作。在財政部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于1986 年全面展開了中成藥品種的整頓工作。據統(tǒng)計,當時的中成藥同名異方、同方異名、品種混亂的品種有3098 個。其中,“一名一方”的品種有901 個,重復和混亂的品種有2100 個,牛黃清心丸赫然在列。為不影響中醫(yī)用藥效果,徹底解決部分品種的混亂問題,同仁堂方的牛黃清心丸最終正式命名為“同仁牛黃清心丸”,收載于“部頒標準”之中并沿用至今。
改革開放之后,中醫(yī)中藥日益升溫,中藥的神奇療效蜚聲海外。而一些國家在正式批準進口中藥以前,中藥需求只能通過請人代購甚至小規(guī)模走私來滿足。同仁牛黃清心丸也經歷了那一時期。
以鄰國日本為例,日本在正式進口牛黃清心丸以前,曾反復多次做過有關方面化驗和臨床分析,普遍認為療效很好,很快被日本厚生省批準為正式進口藥物。日本患者為了買到同仁牛黃清心丸即使花再高的價錢也心甘情愿。進口商推銷的第一批4 萬丸同仁牛黃清心丸迅速被售賣一空。日本客商遂要求大量續(xù)訂,但由于貨源不足,最終難以滿足要求。根據日本方面反饋的消息稱,同仁牛黃清心丸的療效不僅限于說明書中所介紹的那些疾病,該藥對于治療腦血栓后遺癥、高血壓引起的日久咳嗽、痰盛、久病虛弱、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麻木等病征同樣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同仁牛黃清心丸在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也常被用作安神除煩、爽利清心之品,為保健、防病、治病必備之佳品,被患者譽為“科學涼茶”。
現(xiàn)代研究表明:同仁牛黃清心丸配伍精妙,不僅能解熱、降壓,還能改善心腦缺氧,有虛實相兼之效,既能調和營衛(wèi)氣血,又能清心解毒,無論虛實之人,體質強弱,皆適宜作為預防用藥長期服用。如果說,安宮牛黃丸是危急時挽救生命的“勇武猛將”,同仁牛黃清心丸則更像是一位“謙謙君子”,不寒不熱,溫涼協(xié)調。在眾多著名中成藥中,同仁牛黃清心丸可謂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