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某與丈夫李某在一家酒店工作,安某是酒店經(jīng)理,李某在酒店后勤上班。一天,李某騎摩托車外出辦事發(fā)生交通事故,雖經(jīng)搶救脫離危險,但仍需住院觀察治療。當晚,安某給酒店經(jīng)營者薛某打電話說明丈夫的情況,并表明急需5萬元錢。薛某考慮安某是自己聘用的酒店經(jīng)理,且確實急需用錢,就讓負責酒店財務管理的姐姐給安某銀行卡上匯了5萬元錢。因事出突然,雙方只是通過電話溝通,沒有寫下字據(jù)。不久,安某辭去酒店工作,薛某要求其償還欠款,安某予以否認,無奈薛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安某償還5萬元欠款。
庭審中,薛某訴稱當時雙方口頭約定,安某向自己借款5萬元用于丈夫住院治療,并向法院提供一張銀行匯款憑證。安某辯稱給薛某打電話時并沒有說要借錢,而是討要酒店拖欠自己和丈夫的工資。安某與丈夫李某都在酒店工作,月薪共1.5萬元。在其丈夫李某出事前,酒店共拖欠自己3個月工資,拖欠丈夫5個月工資,合計5萬多元。
薛某又向法院提交了有安某、李某親自簽名的工資領款條等證據(jù),安某對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簽名是自己在8月份補簽的,有證人楊某、孟某、田某證明此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薛某提交的銀行匯款憑證不是欠條,它只能證明酒店向安某支付了5萬元錢,不能證明雙方的借貸關系。而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借款事實進行了反駁,并提供了證人證言以及工資單的簽名情況,證明酒店確有拖欠其夫妻5萬多元工資的事實。因此,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薛某承擔不利后果。
本案提醒人們,雖然《合同法》規(guī)定了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他形式,但為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爭議,借貸關系最好通過書面形式約定,并明確借款日期、還款期限和約定利息等具體事項。
(海拉爾區(qū)人民法院 蘭松 牛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