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秋季第一個節(jié)氣是立秋,是一年中氣溫由升向降的轉折期,此后濕氣逐漸減弱,但炎熱未消,“秋老虎”仍虎視眈眈。長夏時,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會助濕邪、損脾陽,所以入秋易見腹?jié)M腹瀉之類的疾病。其次,由于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而生痰,早秋脾傷于濕,也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復發(fā)種下病根。同時,長夏之濕與早秋之風相合,會引發(fā)肩背疼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癥。因此,立秋時節(jié)的脾臟保健十分重要。山藥能健脾補虛,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立秋后,不妨用山藥煮粥:山藥片50g、粳米100g,加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熬至米爛,再放味精、食鹽即成。芡實、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多吃。而西瓜、香瓜等寒涼瓜果要避免進食。盡管立秋后天氣尚熱,但就太陽能量來說,陽氣已開始收斂,陰氣慢慢增加,這時吃太多陰寒食物,易損傷脾陽。
此外,立秋還適合清熱、排濕,可用百合20g、銀耳40g、蓮子15g、糯米50g熬粥,還可以加大米,差不多熬好的時候放一些冰糖。百合可潤肺止咳,銀耳能潤肺生津。還有一種是魚腥草白梨湯,魚腥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清熱利尿解毒。經過整整一個夏季的悶熱,身體里面聚集了一些熱火、濕氣,到立秋的時候容易牙痛,心煩失眠,喝魚腥草白梨湯是很好的。
立秋這個節(jié)氣里面,最好通一通膀胱經:躺在地上(鋪塊地毯),兩個腿彎曲,用手抱住,頭往上抬,形成一個弓,前起后仰搖動,像推搖籃一樣,就會很舒服。方法正確的話,它會刺激到三條重要的經脈(一條是督脈,旁邊兩條是膀胱經。督脈總督一生的陽氣)。做這個搖籃式應在下午三點鐘,膀胱經當令,氣血經過膀胱經,這個時候做最好。尤其是那些腰酸背疼、腰肌勞損的最適合。
處暑
秋季第二節(jié)氣是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jié)。處暑節(jié)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從立秋到處暑,秋陽肆虐,有時又秋雨綿綿,天氣濕熱并重,故有“秋老虎”之說。預防“秋燥”(皮膚干澀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結等),應補充津液,多喝開水、淡茶、豆?jié){等,保持環(huán)境濕度,在家中種花或養(yǎng)魚,或選用空氣加濕器等。
處暑后空氣干燥,過敏源較多,極易侵犯過敏體質的人,引發(fā)哮喘。你可以提捏氣管來緩解:四指并攏與拇指相對應,放置于頸部氣管兩側,有節(jié)律性提捏,用力要輕而緩,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復1~2分鐘。
這個時候也適合排毒祛濕,可以熬一點黃金粥:小米、玉米、南瓜,再放幾顆大棗就可以了。除了大棗是紅色的,其他都是黃色的,是比較好的養(yǎng)脾健胃食療法。飲料方面可以用玉米須30g、空心菜60g熬水,然后棄渣留汁當茶喝。玉米須能夠降壓、降糖、利尿。睡眠上,應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盡量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提前進入防秋乏的“備戰(zhàn)”狀態(tài)。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