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方
在解決圓中的問題時,常常需要應用一些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主要有:
一、 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在探索解題思路時經常使用,尤其對解決與數(shù)量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時行之有效. 圓中的垂徑定理、勾股定理、弧長公式和扇形面積公式都為列方程(組)創(chuàng)造了條件.
例1 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正方形ABCD的頂點A、C分別在y軸、x軸上,以AB為弦的☉M與x軸相切. 若點A的坐標為(0,8),則圓心M的坐標為( ).
A. (-4,5) B. (-5,4)
C. (5,-4) D. (4,-5)
【解析】設☉M與x軸的切點為F,連接FM,并延長交AB于E,連接AM. ∵☉M與x軸相切,∴MF⊥x軸,ME⊥AB. ∵A的坐標為(0,8),∴AB=OC=BC=EF=OA=8. ∴AE=BE=4. 設MF=AM=x,∴ME=8-x. 在Rt△AME中,AE2+ME2=AM2,即42+(8-x)2=x2,解得x=5. 即MF=5,∴M的坐標為(-4,5),故選A.
【點評】由圓的半徑、弦的一半和圓心到弦的垂線段(又叫弦心距)所構成的直角三角形是解決有關圓的問題的基本圖形.在解題時,我們常常由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得到直角三角形,再在直角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來解決問題.
二、 數(shù)形結合思想
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都是通過數(shù)量關系來判定的,在解決圓的有關問題時,利用數(shù)形結合,可以使所要研究的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例2 已知☉O的面積為9π cm2,若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π cm,則直線l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離 D. 無法確定
【解析】設圓O的半徑是r,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求出半徑,再和點O到直線l的距離πcm比較即可. 設圓O的半徑是r,則πr2=9π,∴r=3,∵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πcm,3<π,即r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對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理解和掌握,解此題的關鍵是知道當r 三、 轉化思想 圓中經常運用轉化思想來解決問題,如圓周角與圓心角的轉化,圓周角定理證明中特殊與一般的轉化,不同位置關系的轉化,不規(guī)則圖形向規(guī)則圖形的轉化,等等,都是轉化思想運用的范例. 例3 如圖2,AB是☉O的直徑,AM、BN分別切☉O于點A、B,CD交AM、BN于點D、C,DO平分∠ADC. (1) 求證:CD是☉O的切線; (2) 若AD=4,BC=9,求☉O的半徑R. 【解析】(1) 要證明CD是☉O的切線,由于DO平分∠ADC,所以可作OE⊥CD于點E,轉化為證明OE=OA即可. ∵AM切☉O于點A,∴OA⊥AD,又∵DO平分∠ADC,∴OE=OA,又∵OA為☉O的半徑,∴CD是☉O的切線; (2) 要求☉O的半徑R,即求AB的長,為此過D點作DF⊥BC于點F,將AB轉化為DF,再在Rt△DFC中求解. ∵AM,BN分別切☉O于點A,B;∴AD⊥AB,AB⊥BC,∴四邊形ABFD是矩形.∴AD=BF,AB=DF,又∵AD=4,BC=9,∴FC=9-4=5;又∵AM,BN,DC分別切☉O于點A,B,E,∴DA=DE,CB=CE;∴DC=AD+BC=4+9=13;在Rt△DFC中,DC2=DF2+FC2,∴DF===12,∴AB=12,∴☉O的半徑R=6. 【點評】解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關系,對角度或長度進行轉化;當題目中出現(xiàn)直徑時,要注意構造直徑所對的圓周角,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進行角的轉化. 四、 整體思想 在解決圓中的計算問題時,整體思想有其獨特的功效. 例4 如圖3,在周長為1 500米的四邊形住宅區(qū)ABCD周圍修建一寬為2米的綠化帶,求綠化帶的面積. 【解析】如圖3,要分別求出四個矩形和四個扇形的面積很困難,我們不妨采用“整體合并”的思想,把四個矩形的面積的和看成是一個整體S1,則S1=1 500×2=3 000(m2).把四個扇形面積的和看成一個整體S2(為一個圓),S2=π×22≈13(m2),于是綠化帶的面積=3 000+13=3 013(m2). 【點評】在進行圓的有關計算特別是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時,把注意力和著眼點放在問題的整體上,善于整體思考,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分類思想 當我們研究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就要從不同的位置關系去考慮,列舉各種可能的情況. 這種對位置關系的考慮與分析,蘊含分類討論思想的運用,分類討論思想的運用是本章的最大特色. 例5 如圖4,木工師傅可以用角尺測量并計算出圓的半徑r. 用角尺的較短邊緊靠☉O,并使較長邊與☉O相切于點C. 假設角尺的較長邊足夠長,角尺的頂點為B,較短邊AB=8 cm. 若讀得BC長為a cm,則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r為______. 【解析】如圖5,當BC≤AB,即a≤8時,根據題意,AB與☉O相切,設切點為E,連接OC,OE,則四邊形BCOE為正方形,從而BC=OE=BE≤AB,即r=a≤8;當BC>AB,即a>8時,如圖6,連接OC,OA,過點A作AD⊥OC于點D,則AD=BC=a,OD=OC-CD=OC-AB=r-8,OA=r,在Rt△OAD中,AD2+OD2=AO2,即a2+(r-8)2=r2,解得r=a2+4. 綜上所述,答案為當0≤a≤8時,r=a;即a>8時,r=a2+4. 【點評】AB緊靠☉O,同時BC與☉O相切,AB與☉O就存在兩種情況:相切或相交,本題應分情況討論.事實上,當題中沒有明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 通常都要分直線與圓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討論.許多學生由于沒有注意到AB與圓的位置關系是由AB與BC的長短決定的,因此只計算一種情況,從而造成了漏解. 小試身手 1. (2013·江蘇蘇州)如圖7,AB是半圓的直徑,點D是弧AC的中點,∠ABC=50°,則∠DAB等于( ). A. 55° B. 60° C. 65° D. 70° 2. ☉O的半徑為5,AB為直徑,CD為弦,CD⊥AB,垂足為E,若CD=6,則AE的長為______. 3. (2013·湖南邵陽)如圖8所示,某窗戶由矩形和弓形組成.已知弓形的跨度AB=3 m,弓形的高EF=1 m. 現(xiàn)計劃安裝玻璃,請幫工程師求出所在圓O的半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昭陽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