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房山區(qū)法院對一起醉酒駕駛電動車的案件進行了審理,因為事故電動車被認定為機動車,本案被告被判決犯危險駕駛罪,被處以2個月拘役。照此判例認定標準(時速大于20公里、重量超過40公斤),那么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電動車幾乎都可能被劃到機動車范疇,可現實情形是,這些車沒有機動車牌照,駕駛人也無駕照,車輛更沒有投保強制第三者險,出了事,以機動車追究當事人責任,沒出事,這些“三無”機動車卻沒有任何管理措施。在超標電動車的定性與管理上,凸顯法律的缺位。
電動車是實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國家輕工業(yè)局于1999年制定了《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規(guī)定了電動車的產品設計標準:“最高時速不超過20公里,整車質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有腳踏騎行功能等?!蹦壳笆袌錾箱N售的電動車基本都靠限速線來讓出廠的產品符合速度標準,可消費者買車后,只要將這兩條位于后座下方帶有插頭的電線一拔,所謂標準立即成了笑話。
速度提升之后,隨之而來的是車輛安全性能的降低和事故發(fā)生率的升高。2012年全國因交通事故共造成59997人死亡。其中,因電動自行車死亡的人員共5314人,受傷者近2.7萬人。面對事故頻發(fā),執(zhí)法部門一般會選擇對事故電動車進行鑒定,如果超過國家標準,就按機動車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
北京廣衡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趙三平告訴記者,如果貿然將超標電動車劃為機動車,會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趙律師表示,“在目前有關電動車管理法規(guī)缺位的情況下,司法部門應該慎重處理相關案件。在上述案件中,如果將事故車輛認定為機動車,那么除了醉駕的問題,是不是還涉及有無駕駛證、行駛證、有無交強險等一系列問題?!?/p>
(摘自《北京晚報》 張 宇/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