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敲門就進入我的房間?為什么不尊重我的隱私?僅僅因為我是你的女兒?”
“敲門?要敲門的話,我能知道你在學習的時候玩手機?你要我尊重你,你也得有讓我尊重的理由?。 ?/p>
因為這樣的對話一再發(fā)生,“90后”女孩畢思竺給她的媽媽寫了一封信。很快,這封信被各大網(wǎng)站轉載。
信中,畢思竺表達了對媽媽的感恩之情:“你給了我生命和人生,然后不得不擔負起這個世界上最難勝任的職業(yè)——家長,不得不研究起這個世界上最艱深的學問——跟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打交道。媽媽,我感謝你的哺育之恩。”但更多的,是希望得到理解:
“媽媽,為什么太多在我們看來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你們都會質疑?你們看不慣我們把照片上傳到社交媒體上,認為那是虛無的自戀行為;你們在日記本上寫日記,卻看不慣我們在網(wǎng)上寫日志;你們喜歡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旅游,卻看不慣我們在網(wǎng)絡的世界里漫步;你們在實體商店里樂此不疲地掃貨,卻看不慣我們在網(wǎng)店購物。我在寫作業(yè)的時候,你在上網(wǎng);我在上網(wǎng)的時候,你在旁邊惡狠狠地盯著我看。你們對我們的質疑和責備,都和這個時代及技術有關。是的,我喜歡在做作業(yè)的時候玩手機,但做家長的你不看手機又能忍受多久呢?”
畢思竺認為,像她這樣的“90后”一代,生來就處在網(wǎng)絡相伴的環(huán)境下,一個與互聯(lián)網(wǎng)隔絕的人或許會成為學校里的好學生,但一定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她希望媽媽不要單憑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她的生活方式。
這封信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不少“90后”網(wǎng)友就此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依然驕傲:女孩說的不是全無道理,但也應該找找自己身上的問題,比如,邊做作業(yè)邊玩手機真的好嗎?抱怨母親不理解自己的時候,為什么不嘗試去理解母親的想法?而做父母的,即使出發(fā)點是好的,也應該審視一下方式是否合理。
@檸檬水7號:許多時候,我也有沖動把這些話跟我爸說,但是每次還是忍著眼淚咬著下唇把話咽回肚子里。因為,我的爸爸已經(jīng)不是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啦!我頂嘴一次,就會增加一分他對我未來的擔憂,加快一分他的衰老,我怎么忍心!
@不愛自然卷:父母總是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對你好,或許我們會感到被束縛被壓制,但換位思考一下,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我們好。我也是“90后”,我理解父母。
李 建: 善意的聲音不容錯過
深夜,一個年輕人行走在山谷里。天很黑,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他找不到走出山谷的方向。突然,他聽到夜空中傳來了一個聲音:“年輕人,地上有石子,撿幾顆,天亮了會有用的?!蹦贻p人感到不可思議:石子有什么用?但那聲音一遍一遍地響起。最后,那聲音幾乎在哀求了,于是他照做了。天亮了,他懵懵懂懂地走出了山谷,借著黎明的微光,年輕人伸開自己的手掌察看,哇!那些石子竟然是金燦燦的黃金!
有人覺得這個故事很荒誕,但這樣的例子大量而真實地存在于我們身旁??傆幸惶?,你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自己認為不可理喻的父母的聲音是善意的,是為自己好!
王海韞: 千里馬也需馴馬人
千里馬縱使能日行千里,也需馴馬人精心照看與管教。如果說我們就像一匹匹成長中的駿馬,那父母就是我們的馴馬人。兒時亂竄馬路犯錯被呵斥,現(xiàn)在邊做作業(yè)邊玩手機被教訓,看起來嚴厲的管教其實指引著我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當然,作為父母,當兒女已經(jīng)可以邁開步子奔跑時,何不給他們更多空間和寬容?
茅為蕙: 愛不是束縛
把子女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可能是父母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所以才會有不經(jīng)同意就進入子女房間、監(jiān)視子女做作業(yè)、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辦事等各種讓人無法忍受的行為。電影臺詞說得好:“愛就是克制?!睙o條件的愛,不可以演變成無止盡的控制和教條。
李 婕、錢智星:
代溝不可避免,但可以溫柔跨越
在我看來,代溝是道德倫理的載體——父母長輩的嘮叨里蘊含的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價值觀、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代溝的存在不可避免,時代的發(fā)展、成長的叛逆時常讓我們覺得父母長輩給予的愛與教誨是落伍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根本感受不到他們的深情。就像父母總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因而假期里看到我熬夜上網(wǎng)追看電視劇,媽媽總會念叨“別看了,早點睡吧”,而這份關心卻被我視作老生常談,不予理會。若是嘮叨多了,甚至還會招來我的不耐煩。
為了跨越代溝,我們作出的努力常常是激烈的反抗,然而代溝卻越來越深。其實大可以從一封信、一次談心開始,吸取父母教誨中的“營養(yǎng)成分”,接受必要的傳承,并溫柔而堅定地與他們溝通新時代的觀念,讓代溝在良好的互動中慢慢消融。
成長需要快樂
學會換位思考,解決問題宜疏不宜堵,這是代溝問題給我們的寫作提示。
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看了同學們的見解,就知道不用我嘮嘮叨叨地再談互相體諒、換位思考這些道理了。
只不過審視家長,觀察他們教育孩子的言行,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教育現(xiàn)象,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里,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禁欲主義”的傾向,似乎讓人快樂的,都是禁止的:不能睡懶覺!不能看電視!不能看漫畫!不能玩手機!不能上網(wǎng)玩游戲!不能談戀愛!……
首先,這樣做是不是簡單粗暴了一點?成長需要快樂,家長們除了簡單地告訴孩子什么不能做之外,是不是更應該告訴孩子該做些什么?什么時候睡懶覺是可以的,怎么樣用手機用電腦才是正確的,談戀愛應該怎么談……體會成長中的快樂,我覺得非常重要!
其次,這種“不允許孩子做這個做那個,不能犯任何錯誤”的理念,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嗎?誰都知道疏比堵更有效,怎么到了教育上,這一條就被遺忘了呢?
學軍中學 楊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