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娜,曲 靜,翟 園,張 弘
(1.西安市氣象局,西安 710016;2.陜西省氣象臺,西安 710014)
西安近63年氣候變化特征綜合分析
金麗娜1,曲 靜1,翟 園1,張 弘2
(1.西安市氣象局,西安 710016;2.陜西省氣象臺,西安 710014)
根據西安1951—2013年氣溫、降水,1971—2013年淺層地溫,1981—2013年深層地溫資料,采用線性傾向率、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西安氣候變化。結果表明:1)西安近63 a氣溫增溫明顯,降水緩慢波動下降;各層年平均地溫呈升溫趨勢,160 cm升溫最大,15 cm升幅最小。2)年及四季平均氣溫除夏季在20世紀70—80年代呈下降趨勢,其余各年代際均呈上升趨勢,21世紀后升溫最為迅速;各年代際降水呈顯著波動趨勢。3)西安氣候變暖主要表現(xiàn)在春、冬季;四季降水均有所減少,夏、秋兩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 %以上,主導年降水量的變化。4)西安年平均氣溫、地溫20世紀90年代發(fā)生升溫突變,與城市化快速發(fā)展時期相吻合。
西安;氣溫;降水;地溫;氣候變化
近年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全球增溫明顯,許多學者和專家都致力于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1-6]。據最新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顯示[7]:我國增溫趨勢與北半球大體相同,但全國各地區(qū)對氣候變暖的響應不完全一致[8]。中國1906—2005年年平均氣溫上升(0.78±0.27)℃,明顯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0.5~0.6 ℃)[9],且我國各區(qū)域變暖的速率和時空分布格局總體表現(xiàn)為北方比南方明顯,冬季比其他季節(jié)明顯[10-11]。王紹武等[12]和丁一匯等[13]的研究表明,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氣候變化與全球氣候變化基本一致,目前屬于暖期。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降水量的變化,降水量的變化直接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施雅風等[14]提出:我國西北氣候可能從20 世紀的暖干向暖濕轉型。氣溫的變化也直接表現(xiàn)在地溫的變化上,陸曉波[15]發(fā)現(xiàn)全國年平均地溫的年代際變化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地溫下降階段、相對氣候冷期和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升溫階段。為了揭示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西安的氣候變化特征,利用1951—2013年西安氣象觀測資料,分析了氣溫、降水、地溫的演變趨勢及其突變現(xiàn)象。
1.1 資料選取
選用西安氣象觀測站1951—2013年逐月氣溫、降水資料,1971—2013年逐月淺層地溫(0、5、10、15、20、40 cm)和1981—2013年的逐月深層地溫(80、160、320 cm)資料。
1.2 研究方法
(1)運用線性傾向估計方法,計算氣候傾向率[16],分析年、年代際、季節(jié)的變化,總結西安近63 a氣溫、降水量、地溫的變化趨勢。
(2)采用Mann-Kendall法判定氣溫、地溫的氣候突變時間,通過對比分析確定氣候突變年份。
2.1 年變化特征
1951—2013年西安年平均氣溫為13.9 ℃,氣候傾向率為0.36 ℃/10 a,以升溫趨勢為主,目前處于暖期;年平均降水量為571.4 mm,以明顯波動趨勢為主。如圖1(a)所示,氣溫分四個變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呈緩慢上升趨勢;60年代—70年代末,呈緩慢下降趨勢;80年代—21世紀初,氣溫顯著上升;近幾年略有下降。圖1(b)所示,年降水量變化整體呈緩慢波動下降狀態(tài),20世紀50年代前期呈增加趨勢,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呈減少趨勢,70年代初—80年代初呈緩慢增加趨勢,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呈緩慢減少趨勢,90年代中期—21世紀初迅速增加,近幾年顯著減少。故西安近63 a氣溫增溫明顯,降水緩慢波動下降。
圖1 西安近63 a年平均氣溫(a)、年降水量(b)變化曲線
氣溫的變化直接影響地溫的升降,西安氣溫的顯著升高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地溫上升的原因。西安各層年平均地溫呈升溫趨勢,升幅為0.11~0.53 ℃/10 a(通過了0.05以上的顯著性檢驗),160 cm年平均地溫升溫最大,其次為320 cm、80 cm,15 cm年平均地溫升幅最小。
采用Mann-Kendall方法對氣溫、地溫(由于地溫觀測資料時段與氣溫不同,故淺層地溫選取1961—2013年數(shù)據、深層地溫選取1981—2013年數(shù)據)做突變檢驗(圖2):西安年平均氣溫和地溫突變年份分別發(fā)生在1994年和1999年,且均為升溫突變,突變時間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正處于城市化飛速發(fā)展時期,與城市熱島現(xiàn)象密不可分[17]。
圖2 西安近63 a年年平均氣溫、地溫突變圖
2.2 年代際變化特征
表1所示,選用1951—2013年的年、季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為歷史同期值,計算年、季氣溫和降水距平。春、秋、冬季和全年的年代際平均氣溫呈逐年代升溫趨勢;夏季氣溫在20世紀60年代有一小的回升,70年代和80年代有所下降;全年和四季氣溫20世紀90年代后迅速升溫,且2011年后,春、夏、秋三季氣溫正距平最大。近63 a年代際降水距平分別為1成、持平、-1 成、1 成、-1 成、持平、持平,進一步證明了降水的波動趨勢;20世紀60、70年代春季降水為增加趨勢,80年代后開始減少,90年代略有增加,進入21世紀降水迅速減少;20世紀50年代夏季降水顯著增加,60和70年代迅速減少,80年代后開始增加,90年代略有減少;秋季降水在20世紀50和90年代呈較強減少趨勢,20世紀60年代及2011年后呈較強增加趨勢;冬季降水在20世紀60、90年代和21世紀為減少趨勢,其余年代際均為增加趨勢。
全年及四季氣溫20世紀50、70、80年代均呈降溫趨勢,90年代后呈明顯升溫趨勢;全年及四季降水各年代變化較大,不太穩(wěn)定。
表1 近63 a西安年、季平均氣溫和降水距平的年代際變化
2.3 季節(jié)變化特征
西安四季平均氣溫分別為春季14.5 ℃,夏季25.8 ℃,秋季13.6 ℃,冬季1.3 ℃。表2所示,春季和冬季升溫明顯,夏季和秋季升溫較弱,因此西安氣候變暖主要表現(xiàn)在春季和冬季上,說明春、冬兩季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比較顯著。四季平均降水量分別為春季128.6 mm、夏季234.6 mm,秋季184.0 mm,冬季23.9 mm,春季變率最大,其次為秋季,冬季基本持平,四季降水均有所減少;夏、秋兩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超過70 %,因此,夏、秋兩季降水量的變化主導著年降水量的變化。
表2 1951—2013年西安氣溫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率
西安氣候變化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不均衡”的特點;春季明顯為旱季,降水的減少不利于林木生長、增大了森林火險等級。
(1)西安近63 a氣溫增溫明顯,降水緩慢波動下降;各層年平均地溫呈升溫趨勢,160 cm地溫升幅最大,15 cm地溫升幅最??;年平均氣溫和地溫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升溫突變。
(2)西安近63 a全年及四季氣溫除夏季在20世紀70—80年代呈下降趨勢外,其余各年代際平均氣溫均呈上升趨勢,20世紀90年代開始迅速升溫,進入21世紀后氣溫正距平最大;近63 a的年代際降水距平呈波動趨勢。
(3)西安春季和冬季升溫明顯,氣候變暖主要表現(xiàn)在春、冬季;四季降水均有所減少,夏、秋兩季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70 %以上,因此夏、秋兩季降水量的變化主導著年降水。
[1] 諶蕓,施能.我國秋季降水、溫度的時空分布特征及氣候變化[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3,26(5):622-630.
[2] 陳文海,柳艷香,馬國柱.中國1951—1997 年氣候變化趨勢的季節(jié)特征[J].高原氣象,2002,21(3):251-257.
[3] 陳隆勛,周秀驥,李維亮,等.中國近80 年來氣候變化特征及形成機制[J].氣象學報,2004,62(5):634-646.
[4] 陳隆勛,朱玉琴,王文,等.中國近45 年來氣候變化的研究[J].氣象學報,1998,56(3):257-271.
[5] 黨紅梅,石明生,王顯安.安康近50 年氣候變化的初步分析[J].陜西氣象,2006(1):16-18.
[6] 劉志超,孫智輝,雷延鵬,等.延安地區(qū)近50 年氣候變化的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10(1):18-22.
[7] 《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寫委員會.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8] 蔡新玲,王繁強,吳素良.陜北黃土高原近42年氣候變化分析[J].氣象科技,2007,35(1):45-48.
[9] 唐國利,丁一匯,王紹武,等.中國近百年溫度曲線的對比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9,5 (2):71-78.
[10] 何云玲,張一平,劉玉洪,等.昆明城市氣候水平空間分布特征[J].地理科學,2002,22(6):724-729.
[11] 劉曉東,張敏鋒,惠曉英.青藏高原當代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溫室效應的響應[J].地理科學,1998,18(2):113-121.
[12] 王紹武,董光榮.中國西部環(huán)境評估[C]//秦大河.中國西部環(huán)境特征及其演變: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1-145.
[13] 丁一匯,王守榮.中國西北地區(qū)氣候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概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1:77-154.
[14] 施雅風,沈永平,胡汝驥.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步探討[J].冰川凍土,2002,24( 2):219-226.
[15] 陸曉波,徐海明.中國近50年地溫的變化特征[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6,29(5):706-712.
[16] 符淙斌,王強.氣候突變的定義和檢測方法[J].大氣科學,1992,16(4):482-493.
[17] 李星敏,白愛娟.西安市氣候變化與城市發(fā)展[J].陜西氣象,1998(5):23-26.
金麗娜,曲靜,翟園,等. 西安近63年氣候變化特征綜合分析[J].陜西氣象,2014(3):17-20.
1006-4354(2014)03-0017-04
2013-11-04
金麗娜(1981—),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氣候變化研究。
陜西省氣象局2012年度重點項目( 2012Z-15)資助
P46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