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913那一年的好多事情都充滿巧合。斯大林穿著俄式農(nóng)民靴逃到維也納,見到了托洛茨基,并寫下馬克思主義與國家問題;希特勒在街頭兜售他的小清新風景畫,在美泉宮散步時興許與斯大林打過招呼……德國作家伊利斯將這些日后將改變二十世紀的人物逸事,寫成了這本書,一出版便大受歡迎。書中人物除了政治家、哲學家,還包括大量現(xiàn)代作家,例如當時尚未決定解除婚約的卡夫卡、帶著南亞見聞回家蘊藏創(chuàng)作靈感的黑塞、因《布登勃洛克一家》而成名的托馬斯·曼,還有正在追尋失去時光的普魯斯特。
【導讀】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張大春現(xiàn)代小說技藝與古典文化素養(yǎng)之集大成作品,擬以百萬字篇幅再造詩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興衰。首部曲《少年游》透過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游歷,為讀者解開詩人的身世、師從之謎,勾勒出盛唐時代的斑斕世相。作者在小說和歷史之間捭闔出入,不僅以詩句推理出當時文人筆下心緒由來的內(nèi)外世界,甚至大膽替李白“代筆”,對其詩作進行續(xù)補、改寫。虛實難辨,卻精彩叫絕,堪稱理性和知識的完美狎戲。
【導讀】
威廉·巴勒斯與艾倫·金斯堡、杰克·凱魯亞克同為“垮掉的一代”文學運動的創(chuàng)始者。被譽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教父和美國后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的先驅之一。小說《酷兒》講述了一名叫威廉·李的美國人在墨西哥城的酒吧中,苦苦追尋愛人阿勒頓,并和對方一起去亞馬孫河流域尋找一種叫作“雅熱”的毒品,而戀情最終以失敗告終的經(jīng)歷。本書是作者威廉·巴勒斯的半自傳小說,與作者本人一段隱秘的生活經(jīng)歷相互對照。
【導讀】
1971年至1978年,藝術史學家徐小虎就中國書畫筆墨問題對旅美書畫收藏家、鑒賞家、畫家王季遷先生進行了一場馬拉松式的采訪。在徐小虎的巧妙追問下,王季遷盡最大努力解釋了中國傳統(tǒng)書畫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大問題。二人以時而犀利時而風趣的問答,對中國古代書畫的時代風格、筆墨特質(zhì)、用筆技法、構圖布局提出了各種精辟的觀點。七年訪談,三十年口傳心授,為中國文人畫的筆墨做了一次大總結。
【導讀】
里爾克,作為迄今為止全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傳記或許來得有些遲了;幸好,詩人的價值是永恒的,對他和他的詩歌的關注與解讀,早些或晚些,對整個人類生存史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独餇柨耍阂粋€詩人》以豐富詳實的史料、深邃優(yōu)美的文筆,對里爾克的人生線索和作品里程展開深度溯源與細膩描寫,呈現(xiàn)了詩人在“生活的古老敵意”中逆水而行、孤獨地辨認生命本質(zhì)的坎坷一生,凸顯了作為詩人的里爾克對生與死乃至整個宇宙秩序的思考與呼告。
【導讀】
隨筆作家齊奧朗年輕時的輕狂之作。于1937年首次出版于羅馬尼亞。齊奧朗絕不以庸常之道“說服”,他用的是具有古怪抒情效果的理念之鏈、無情的反諷,那些優(yōu)雅呈現(xiàn)的典故涵蓋了古希臘以來的整個歐洲思想?!坝姓l知道?”他在書中第一段寫道,“可以肯定的是,淚水是他們的蹤跡。淚水并非透過圣徒進入這個世界,但若沒有圣徒,我們就永遠不會明白自己是因為渴念失樂園而哭泣。”“一個人是怎樣棄絕自己并走上成圣之路的?”這是齊奧朗的疑問,也是《眼淚與圣徒》這部記錄的起點。
【導讀】
本書是一部敘事別致且立意深遠的小說,描寫了兩個女人——欣慰和春蘭,在共同的時代大背景(民國、“文革”、當代的三次嬗變)下各自人生中所經(jīng)歷的生命狀態(tài)。敘述娓娓道來,飽含對女性心理細膩入微、層次豐富的刻畫。作家通過書寫兩個女人的命運,將中國現(xiàn)當代70多年的歷史所經(jīng)歷的動蕩以及中國人命運的變幻無常不動聲色地融入其中,顯示出舉重若輕的大手筆。小說曾在今年第1期《收獲》雜志上連載(當時名為《很久以來》),得到眾多好評,被認為是葉兆言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作品。
【導讀】
本書記敘了九天八夜,單車青年全程環(huán)騎臺灣島之旅,與風同騎,與心靈共行,一個關于大海、騎行與夢想的壯游故事。它不只是一本游記,同時也講述了旅途中一個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在路上”的故事。正是這些普通人一起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壯行”,讓自己的人生從此多了一份“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作者記錄了臺灣的風土人情,也寫了臺灣為什么會成為臺灣。他騎車丈量的不僅是地理的距離,也是文明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