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25)
專業(yè)英語泛讀課自主學習問題與模式*
劉 洋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 150025)
本文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及口頭訪談分析學生在英語閱讀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谧灾鲗W習及元認知理論,提出一個統(tǒng)一訓練與分散監(jiān)控模式:以統(tǒng)一任務閱讀訓練為指引,按需分散課外監(jiān)控為主的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行有效自主閱讀。
英語閱讀;自主學習;元認知策略;問題及建議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獨立學習者,其成功的標志之一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當前教學改革深化、師生間角色轉化,學生自主學習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焦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不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遏制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被動學習方式向主動學習方式轉變是學生學習方式的發(fā)展趨勢。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過程的元認知意識,優(yōu)化大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效果是本文的著力點。
Littlewood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不依靠老師而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彭金定 2002:16)。自主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他主學習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對自己學習活動的事先計劃和安排,對自己實際學習活動的監(jiān)察、評價、反饋以及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調節(jié)、修正和控制。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反饋性、調節(jié)性、遷移性、有效性等特征(呂芳 趙雪愛 2007:55),但自主學習絕不是沒有教師參與的學習。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實踐他們的自主性。
學生學習好壞與元認知能力的強弱密切聯(lián)系,并且元認知能力好的學生有助于語言學習。它能夠體現(xiàn)學習者的智力,能夠說明學習者的學習主體性和自主性。Flavell指出,“元認知通常被廣泛地定義為任何以認知過程與結果為對象的知識,或是任何調節(jié)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它之所以被稱為元認知,是因為其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馬海英 2009:177)。 元認知對一般認知能力的不足有補充作用,能夠使學生有策略的學習,不局限于學習知識,還把自己和學習情境等作為認知客體,了解自己的能力、已有知識水平、個性特點以及學習材料、學習環(huán)境等變量,并在此基礎上自覺分析學習方法與以上各變量的關系, 以選擇最恰當學習方法, 不斷主動監(jiān)控、調節(jié)相關學習變量, 并根據(jù)學習變量的變化重新選擇有效學習方法, 改變過去那種機械使用幾種學習方法的模式,進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及可控性(馬海英 2009:177)。元認知在整個信息加工過程中是最高級、最核心的決定性成分。
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學習策略。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有效計劃、監(jiān)控、不斷調節(jié)。元認知策略指通過計劃、調整及組織、安排有效提高其他策略的行為方式。通過認知策略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了解并掌握閱讀策略,養(yǎng)成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方式、安排閱讀任務、監(jiān)控閱讀過程、評估任務完成情況的習慣,一步步走向自主閱讀。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是達到學習者自主性的關鍵。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內容主要集中在3項元認知策略上:制定計劃,樹立目標;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施惠平 吳書祉 王筱娟 2007:56)。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是為了監(jiān)控認知過程,以期更順利、更有效達到認知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劉榮 2011:9)。
為了了解當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水平、學習需求及學習態(tài)度,筆者對所教班級設計口頭英語閱讀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是2012級英語教育的3個班。102人參加問卷調查,均為有效卷。調查問卷共22項,包括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計劃、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以及自我調節(jié)。(見表1和表2)
從表2可知,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的形勢不很樂觀,他們有意識自主學習但是效果與實際操作問題較多。
(1)動機和態(tài)度:學習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學習效果。積極態(tài)度能促進學習,消極態(tài)度則相反(華維芬 2003:45)。從第1項可以看出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愿或同意自主學習。第2、3項表明,盡管學習成績通過學生自己學習獲得,但還是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影響,教師課堂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權威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并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一方面希望給予引導,另一方面采用手把手教學及填鴨式教學方式。實際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培養(yǎng)他們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第4項表明,學生學習動機是為了考試而學。所以,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培養(yǎng)正確學習動機。
(2)計劃:在問卷結果中,第5項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有必要做學習計劃。然而第6、10項的百分數(shù)顯示許多學生有學習計劃,可是完成計劃的同學很少。從面談中得知其原因:1)各科作業(yè)多;2)單詞量少,閱讀速度慢;3)對閱讀英文原版資料沒信心。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時間、信心和閱讀方法技巧。
(3)自我監(jiān)控:自我監(jiān)控技巧在自主學習中很重要。監(jiān)控是在整個認知活動中監(jiān)察任務的完成情況、時間安排的合理性、學習過程的效率并對其及時分析評估。然而第7至第10項體現(xiàn)出自我監(jiān)控能力薄弱。第7項表明學生缺乏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第8、9項學生同意的比例很低,從面談中得知學生英語閱讀資源不多,閱讀時間很少甚至有的學生沒有課外閱讀。很少接觸英語原版書籍。53%的學生找不到合適的閱讀資料,33%的學生沒有時間閱讀,14%的學生沒有興趣閱讀。這表明學生閱讀學習缺乏自主性,不能主動抽出適量時間尋找合適的閱讀資源,自然也就閱讀量少。沒有好的輸入,又怎能要求更好的輸出呢?
表1 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情況問卷調查表 (同意√,不同意×)
表2 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情況問卷調查結果 (Q代表問題,P代表比例)
(4)自我評估:自我評估策略是非常有用的學習策略,它可以幫助學生評估自己課前課后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只是英語學習的一小部分,教師不應只教授語言知識,還應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所以有必要發(fā)展學生的自我評估能力。從調查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很少做周期評估(項11:17%,項12:50%)。學生一方面不希望老師管,另一方面還渴望老師對自己的學習有所評價。這反映出學生自我評估能力薄弱,想知道自己學習情況時只能求助他人。由于欠缺自主評估能力,學生處于盲目學習中,不能很好評估自己的學習活動。
(5)自我調節(jié):從與學生面談和觀察中看出,學生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是因為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沒有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技巧,也很少有學生懂得自我調節(jié)概念。學習成了完全被動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活動,學生完全變?yōu)闄C器,沒有自主性。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是教師講解單詞,并全篇翻譯文章,讓學生養(yǎng)成從中文理解英語閱讀內容的習慣。80%的學生邊查單詞邊閱讀文章,這樣會降低閱讀速度,90%的學生英語閱讀技巧嚴重缺乏。
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過多依賴課堂教學,缺乏閱讀學習的自主性;(2)閱讀目的是為了考試,課外閱讀時間少,量不足,范圍窄;(3)缺乏自信心及興趣。要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就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能力。
基于自主學習及元認知理論,筆者提出一個統(tǒng)一訓練與分散監(jiān)控模式:以統(tǒng)一任務閱讀訓練為指引,按需分散課外監(jiān)控為主的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培養(yǎng)模式。
4.1 統(tǒng)一任務閱讀訓練
所謂統(tǒng)一任務閱讀,指教師結合課程與學習者需要及總體水平,挑選英文課外資料(建議1學期2本英語課外閱讀)供學習者閱讀并通過學習者自己講解檢查其閱讀效果,同時也為其它學習者提供生詞及閱讀拓展資源。大學英語自主式學習不能是簡單的個人獨自學習,必須在師-生、生-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和學生與媒體虛擬交際者之間的互動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者不僅要有獨立精神,也必須具備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加深了解自身,解決自身的問題(張殿玉 2005:52)。
制定閱讀計劃前,教師應分析學生需求。教師可通過調查問卷、自我評估、面談、教師會議、觀察等途徑了解學生動態(tài)(Richards 2001:60-61)。閱讀材料應具有一定的真實可靠性,能夠把閱讀內容與學生活動和任務聯(lián)系起來,還應通過提高學習者意識,使他們了解學習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David 1997:99)。
對于有效英語閱讀,Penny Ur 認為,要確保閱讀材料中大部分單詞是學生們熟知的,即使不認識的單詞也是容易猜測或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可以忽略;教師盡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閱讀資料與任務給學生練習(Penny 2004:149)。以第一學期為例。前半學期建議統(tǒng)一閱讀《希臘羅馬神話》,后半學期統(tǒng)一閱讀《圣經(jīng)》。
元認知策略訓練包括以下內容:(1)準備工作(第一節(jié)課)。訓練前的準備主要是讓學生從心理及認知上做好準備。這個活動包括解釋訓練大概計劃(關于訓練的原因、目的、持續(xù)時間、進度、運用材料和訓練要求,都要提前告知學習者。讓學生訓練時知道如何抉擇,以免學習者對訓練不理解,有所排斥)、自主學習及元認知策略培訓的重要性、元認知策略概念理解。整套計劃包括下列基本要求:1)明確的教學目標;2)可供選擇的材料與教學資料;3)完成任務的方法或步驟;4)教師對學生進步或問題的檢查與評價;5)問題討論;6)個人學習或研究計劃(高文 2000:296)。
(2)指導(第二節(jié)課),總結分析英語閱讀技巧和學習技能,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3)從第三節(jié)課開始,每節(jié)課用前15分鐘找一組同學講解閱讀中喜歡的內容。采用2個學生為一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者可以從單詞、習語、長難句、內容方面講解。主要目的是開放課堂,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也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模板。教師作為指引者、評估者,對學生進步或問題也要有所檢查與評價,展開問題討論。
(4)教學,分享和應用彼此的學習成果。教學按需學習計劃(PLAN)和非指導性教學(Non-directive Instruction)結合,引導學習者。非指導性教學設計由情感釋放、頓悟和統(tǒng)合要素構成,這3個要素共同構成非指導性教學的連續(xù)過程。在學生經(jīng)驗中,個體往往由于不快的情緒抑制其有效學習或解決某一問題。因此,非指導性教學的第一步要針對這種情況引導學生宣泄煩惱與壓抑(高文 2000:296)。如,某一學生對閱讀全英資料排斥,沒信心,這時教師則說:“我也有過這種情況,我讀書時也不愿閱讀英文資料,讀不懂,讀不下去”。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傾瀉自己的煩惱,找到內在排斥的原因。這樣,通過宣泄,丟掉負擔,重組自我,開始探索更多健康有效的學習方式,滿足自己需要(高文 2000:296)。
4.2 按需分散課外監(jiān)控
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泛讀課對大一和大二學生開設,一學期18周,每周2學時??梢?,課上閱讀時間有限,閱讀訓練很大程度需要課外進行。
所謂按需分散課外監(jiān)控,即教師按照每個學生的需求與實際水平提供課外英語閱讀資源,讓學生分散閱讀;教師作為培訓者、顧問和監(jiān)督者。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必須轉換角色,從知識提供者轉變成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針對學生實際,創(chuàng)造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施方案(鄔珊蓓 2011:113)。Jeremy Harmer認為,讓學生泛讀時,教師應該承擔更多角色,如組織者、觀察者、反饋組織者、提示者(Jeremy 2001:213)。賦予學習者選擇的權力,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空間。但并不是每個學習者都能正確選擇,必要時教師可給予一定支持(楊愛英 2011)。
教師還要建立每個學生的英語閱讀自主學習檔案,以備查看閱讀進度、效率,監(jiān)控使用??傊?,作為監(jiān)督者,目的是確保學習者自主閱讀時的時間安排。一旦學習者在某種程度上能計劃,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教師就不要干預。這一階段,學習者不再是強迫閱讀。作為顧問,教師應確保學習者元認知策略中計劃、監(jiān)控、評估的正確使用。教師應時刻準備給予建議或有關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的元認知策略問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容許犯錯誤。
評價分為階段性和總結性兩種。階段性評價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提供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jù)這些信息決定進程??偨Y性評價指在期末學生提供自己完成的所有成績及進程的有效信息(Kathleen 2000:208)。英語學習中讀和寫不分家,好的輸入構成優(yōu)秀輸出。學習者閱讀時,教師可讓其寫讀后感和日記(日記主要是自評閱讀進度、效果及采取補救措施;教師通過讀后感檢查學生閱讀的效果、理解程度)。每2周一交,期中及期末都要評分以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情況。
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習者不但鍛煉自主學習和元認知策略,還激發(fā)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在元認知視角下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中,教師應該扮演本職角色,既是教授者也是組織者、管理者、學習顧問、監(jiān)控者、評價者;幫助學生豐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及英語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興趣,激發(fā)閱讀動機;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英語閱讀資源;加強閱讀成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此外,自主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習者合作完成。
高 文. 現(xiàn)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0.
華維芬. 關于建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的調查報告[J]. 外語界, 2003(6).
呂 芳 趙雪愛. 大學英語泛讀課支架式教學模式探索[J]. 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1).
劉 榮. 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D]. 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2011.
馬海英.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4).
施惠平 吳書祉 王筱娟. 大學英語教學中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 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7(2).
鄔珊蓓. 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1(72).
楊愛英. 英語閱讀中元認知策略的調節(jié)與監(jiān)控[J]. 外語學刊, 2011(1).
張殿玉. 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J]. 外語教學, 2005(1).
David, Nunan.TheLearner-CentredCurriculum-AStudyinSecongLanguageTeach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Jack, C. Richards.Curriculum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Jeremy, H.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 Harlow: Pe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Kathleen, G.DesigningLanguageCourses:AGuideforTeachers[M]. Canada:Thomson Heinle, 2000.
Penny, Ur.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責任編輯孫 穎】
TheProblemofAutonomousLearninginEnglishReadingandRecommendableModel
Liu Ya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This paper first mad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ral interview to analyze the present problem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then based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meta-cognition theories, the author suggests a model which attempts to foster learner autonomy from the meta-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The model is integration of unified training and decentralized supervision. These activities are to stimulat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let them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ively in English reading.
English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Problem and suggestion
H193.7
A
1000-0100(2014)04-0128-4
*本文系黑龍江省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元認知視角下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12532201)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視頻標注工具支持的師范生教學訓練反思的研究與實踐”(JG2014010852)的階段性成果。
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