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飛,蘇 敏,石曉蕾,王亞娜,王玟玟,何金興
(齊魯工業(yè)大學(xué)食品與生物工程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353)
雌激素是一類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相似、分子中含有18個碳原子的類固醇激素[1],該類物質(zhì)可通過模擬或拮抗正常的內(nèi)源性激素,干擾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進而對生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等產(chǎn)生影響。己烷雌酚(HEX)、己烯雌酚(DES)和雙烯雌酚(DS)屬于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對動物具有顯著的促生長作用,曾在多國被作為促生長劑廣泛用于畜牧業(yè)[2]。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可對人和動物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產(chǎn)生嚴重干擾,且具有潛在的致癌性[3-6]。鑒于此,美國、歐盟等多國已明文規(guī)定對其禁用或限用,我國也在2002年明確規(guī)定對其禁用[7]。
溶膠凝膠技術(shù)是一種非常有發(fā)展前途的材料制備方法,該方法反應(yīng)條件溫和,可用于制備粒徑不同、形狀各異的無機材料和具有特定官能團的無機-有機雜化材料,所得材料具有穩(wěn)定性好、選擇性高、傳質(zhì)速度快等優(yōu)點[8,9]。本實驗以溶膠凝膠技術(shù)合成的聚合物為固相萃取填料,考察制備的固相萃取材料對HEX、DES和DS 3種雌激素的吸附效果。
目前針對獸藥殘留常用的檢測方法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SPE-HPLC)[10,11]、高效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HPLC-MS)[4,12]、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法(GC-MS)[13,14]等。上述方法的檢出限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一般獸藥殘留檢測的要求,但都有不足之處,如SPE-HPLC因離線富集易造成樣品損失,導(dǎo)致測量誤差,且完成一次檢測耗時較長;HPLC-MS價格昂貴,一般實驗室難以推廣,不適于日常樣品的檢測;GC-MS使用時一般需要進行繁瑣的樣品衍生化處理,耗時費力。本研究以不銹鋼在線富集管代替液相色譜進樣環(huán),采用在線固相萃取-HPLC法進行分析,建立了同時測定水樣中3種雌激素殘留的檢測方法。
島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SPD-M20A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日本島津公司);梅特勒AL104電子天平(中國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DES、DS、HEX(色譜純,Sigma 公司);乙腈、甲醇、乙醇(色譜純,天津化學(xué)試劑廠);二次去離子水(DDW,18 MΩ·cm,Milli-Q超純水器制得);四乙氧基硅烷(tetraethoxysilane,TEOS;分析純)、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分析純)。
標準儲備溶液:稱取 DES、DS、HEX 各 2 mg,用甲醇定容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配成200 mg/L的混合標準儲備液,于4℃條件下保存。根據(jù)需要,臨用時用純水稀釋成相應(yīng)濃度的標準工作溶液。
礦泉水于山東濟南長清地區(qū)超市購得;自來水于山東濟南長清地區(qū)學(xué)校采得。收集的水樣經(jīng)0.45 μm水系濾膜過濾,置于棕色試劑瓶中,于4℃保存。使用時先用0.1 mol/L的鹽酸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7.0。
1.3.1 色譜條件的選擇
色譜柱 Xterra C18(250 mm ×4.6 mm,5 μm;Waters,USA);流動相為甲醇和1%乙酸水溶液,流速為1.0 mL/min,柱溫為38℃,進樣量為20 μL,檢測波長為230 nm。采用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峰面積定量。
1.3.2 固相萃取柱的制備
將5 mL乙腈注入50 mL具塞的圓底燒瓶中,加入1 mL APTES,磁力攪拌反應(yīng)30 min;加入2 mL TEOS,繼續(xù)攪拌20 min;再加入1 mL 0.01 mol/L醋酸,磁力攪拌10 min,置于水浴鍋中于60℃下孵化10 h,過濾,用甲醇洗滌,于真空干燥箱中100℃下老化10 h[9]。將所得材料研磨成粉備用。在空的在線富集管內(nèi)依次填入0.45 μm有機濾膜、石英棉(經(jīng)10%硝酸活化)、70 mg合成材料、石英棉(經(jīng)10%硝酸活化)、0.45 μm有機濾膜,以此作為固相萃取柱,用于預(yù)富集。
1.3.3 在線預(yù)富集步驟
固相萃取在線富集與高效液相色譜法聯(lián)用裝置參見文獻[15],測定水樣中雌激素殘留的過程如下:首先,將高效液相色譜儀的進樣閥扳到進樣位,在流動注射分析儀的作用下,樣品溶液進入裝有吸附材料的固相萃取柱中進行富集,廢液通過廢液管流出。然后,將進樣閥扳到注射位,以使流動相流過富集柱,富集的雌激素在流動相的作用下進入到色譜分離柱前的管道中。最后,洗脫完成后將進樣閥再次扳到進樣位,以進行下一次富集;與此同時分析物在色譜柱中被分離。
分別以乙腈和1%乙酸水溶液、甲醇和1%乙酸水溶液作為流動相,考察了不同比例流動相對3種雌激素分離效果的影響。經(jīng)測試,兩種有機溶劑與1%乙酸水溶液在一定配比下均可對3種雌激素實現(xiàn)分離,但考慮到乙腈對人體的影響,最終選用甲醇和1%乙酸水溶液作為流動相進行分離。試驗結(jié)果表明甲醇和1%乙酸水溶液比例為64∶36(v/v)時,3種雌激素在16 min內(nèi)能夠達到完全的基線分離,且峰形對稱性良好(見圖1)。
為了使合成材料對雌激素具有理想的富集效果,分別對洗脫溶劑、樣品溶液pH、上樣流速等影響富集效果的因素進行了優(yōu)化。
圖1 3種雌激素混合標準溶液(1 mg/L)的色譜圖Fig.1 Chromatogram of a mixed standard solution of the three estrogens(1 mg/L)
2.2.1 洗脫溶劑的選擇
配制10 μg/L的雌激素混合標準溶液進行在線富集,在樣品溶液體積為100 mL,上樣流速為1 mL/min,洗脫流速為1 mL/min條件下,考察了不同比例的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1%乙酸水溶液和乙腈、1%乙酸水溶液和乙醇作為洗脫溶劑的洗脫效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乙醇對于富集在吸附材料上的雌激素幾乎沒有洗脫效果,而乙腈的洗脫效果明顯不如甲醇,由此選擇1%乙酸水溶液和甲醇作為洗脫溶劑。考慮到本實驗3種雌激素的最佳分離條件,最終選擇流動相的配比作為洗脫溶劑的配比。
2.2.2 樣品溶液的pH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配制 10 μg/L,pH 分別為 5.0、6.0、7.0、8.0、9.0的雌激素混合標準溶液100 mL(采用1 mol/L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控制流速為1 mL/min進行在線富集,洗脫流速同樣為1 mL/min,結(jié)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pH對雌激素的富集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當(dāng)pH在5.0~7.0時,3種雌激素的峰面積均隨pH的升高而增大;而當(dāng)pH超過7.0時,峰面積顯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所合成的固相萃取填料是一種中等極性的化合物,在酸性或中性條件下,有利于填料與雌激素之間氫鍵的形成,因而具有較高的吸附性。由此最終選擇樣品溶液的pH為7.0用于后續(xù)的試驗。
2.2.3 上樣流速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對100 mL 10 μg/L的雌激素混合標準溶液在線富集,調(diào)節(jié)蠕動泵的轉(zhuǎn)速,逐步增加上樣速度,以考察上樣流速對3種雌激素吸附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上樣流速在1~4 mL/min范圍內(nèi),3種雌激素的色譜峰面積隨上樣流速的增加一直呈下降趨勢,但過慢的上樣流速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富集分析過程的效率。綜合考慮,最終選擇2 mL/min作為適宜的上樣流速。
圖2 樣品溶液pH對雌激素富集效果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H of the sample solution on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f the estrogens
2.3.1 直接進樣測定的標準曲線
將3種分析物的混合標準液稀釋成質(zhì)量濃度為0.5、1、2、5、8、10 mg/L的系列標準溶液,依次進樣分析,每個濃度樣品平行測定3次,對分析物的峰面積(Y,μV·s)與質(zhì)量濃度(X,mg/L)進行線性回歸,繪制標準曲線。3種雌激素的線性方程見表1。
表1 3種雌激素的線性方程與相關(guān)系數(shù)(R2)Table 1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2)of the three estrogens
2.3.2 方法的線性關(guān)系、精密度和檢出限
為了考察方法的線性關(guān)系,配制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5、1、2、5、8、10 μg/L 的 3 種雌激素混合標準工作液,在線富集100 mL,每個濃度樣品平行測定3次,對分析物的峰面積(Y,μV·s)與質(zhì)量濃度(X,μg/L)進行線性回歸,所得線性方程即為富集標準曲線方程(見表2)。以5 μg/L的混合標準工作液富集100 mL,重復(fù)測定5次,計算各待測組分的平均峰面積,計算方法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其結(jié)果見表3。由表2和3可以看出,各待測組分的R2>0.99,同時各待測組分峰面積的RSD<7%,說明該方法的線性關(guān)系良好,且適用于雌激素殘留的痕量檢測與定量分析。根據(jù)S/N=3求得3種雌激素的檢出限(LOD),其結(jié)果見表3。
表2 3種雌激素的富集標準曲線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及線性范圍Table 2 Enrichment standard curve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linear ranges of the three estrogens
表3 3種雌激素的富集倍數(shù)、方法的檢出限及相對標準偏差Table 3 Enrichment factors,LODs and RSDs of the three estrogens
2.3.3 富集倍數(shù)
合成材料對于3種待測雌激素的富集倍數(shù)即為富集標準曲線與直接進樣標準曲線斜率的比值[16],其結(jié)果見表3。富集倍數(shù)(R)的計算公式為:R=K1/K2×1000,其中:K1為富集標準曲線的斜率,K2為直接進樣標準曲線的斜率。
為了評價方法的適用性,以礦泉水和自來水作為樣品測定雌激素的殘留。經(jīng)檢測,所選擇的樣品中均未檢出雌激素殘留。為了進一步驗證所選擇樣品前處理方法的可行性,對樣品進行添加回收試驗。采用3個添加水平,每個水平重復(fù)測定3次,計算添加回收率,結(jié)果見表4??梢钥闯觯V泉水和自來水中3種雌激素的添加回收率范圍分別為83.46%~99.43%與82.31%~98.54%,且RSD<7.2%,可滿足水樣中雌激素殘留的痕量檢測需要。從圖3可以看出,樣品經(jīng)前處理富集,殘留雜質(zhì)的出峰時間在6 min之前,對于待測目標物的檢測沒有影響。
圖3 (a)空白礦泉水樣品和(b)加標(0.5 μg/L)礦泉水樣品的色譜圖Fig.3 Chromatograms of(a)a blank sample and(b)the sample spiked with the estrogens at 0.5 μg/L
表4 不同加標水平下雌激素的回收率(n=3)Table 4 Recoveries of the estrogens spiked at three levels in the samples(n=3)
本研究以溶膠凝膠技術(shù)合成的聚合物為固相萃取填充材料,建立了固相萃取與高效液相色譜聯(lián)用在線富集測定水樣中3種雌激素殘留的痕量檢測方法,優(yōu)化了影響富集效果的若干因素。結(jié)果表明,在優(yōu)化的條件下,3種雌激素的檢出限、加標回收率及RSD均可滿足定量分析的需要。該方法簡便、高效、準確,適用于此類雌激素的殘留監(jiān)控。
[1]Ren Q L,Ma Q,Bai H J,et al.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任巧玲,馬強,白紅杰,等.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4):114
[2]Janowski T,Zdunczyk S,Malecki-Tepicht J,et al.Domest Anim Endocrin,2002,23(1/2):125
[3]Ganmaa D,Sato A.Med Hypotheses,2005,65:1028
[4]Farlow D W,Xu X,Veenstra T D,et al.J Chromatogr B,2009,877(13):1327
[5]Newmark H L,Heaney R P.Nutr Cancer,2010,62(3):297
[6]Parodi P W.Int Dairy J,2012,22(1):3
[7]Tang X S,Zhang Q X,Du X F,et 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唐曉姝,張秋香,杜先鋒,等.食品工業(yè)科技),2013,34(6):53
[8]Lü Y K,Yan X P.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呂運開,嚴秀平.分析化學(xué)),2005,33(2):254
[9]Jiang X,Zhao C,Jiang N,et al.Food Chem,2008,108(3):1061
[10]Sadowski R,Gadzala-Kopciuch R.J Sep Sci,2013,36:2299
[11]Zhang Q,Liu Y.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張群,劉燁.現(xiàn)代食品科學(xué)),2009,25(3):337
[12]Li X,Mou G Q,Chen L J,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李雪,牟光慶,陳歷俊,等.色譜),2013,31(9):908
[13]Deng X L,F(xiàn)an J,Huang T H,et al.China Food(鄧曉麗,范軍,黃濤宏,等.中國食品),2011(4):56
[14]Zhu Y L,Shao D S.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朱永林,邵德勝.中國獸藥雜志),2006,40(11):5
[15]He J X,F(xiàn)ang G Z,Wang S.J Chromatogr A,2006,1127:12
[16]He J X,Wang S,F(xiàn)ang G Z.J Agric Food Chem,2008,56: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