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波
〖摘要〗本文對管樁工程施工中監(jiān)理檢查要點及目標值進行論述,同時根據(jù)管樁施工中的特點提出注意事項。根據(jù)選用管樁類型和打樁機械設備進行貫入度的計算。
〖關鍵詞〗管樁 質量控制要點 目標值
1、管樁施工方案審查控制要點
管樁施工前,監(jiān)理部應對施工單位報送的管樁施工方案進行審查。審查要點:
1.1審查施工單位的自審是否完整。如是否包含編制人、審核人、審批人;審核人和審批人是否為項目經理和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核質量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健全;安全管理措施是否齊全有效。
1.2審核施工方案中施工方法是否正確,施工順序是否正確。
1.3審核施工單位施工方案中選擇的打樁設備性能是否滿足打樁的要求。
1.4施工方案中選擇的特種作業(yè)人員是否有有效的上崗證。
監(jiān)理部對施工單位施工方案審批后方可同意施工單位進行打樁施工。
2、進場成品管樁質量控制要點及目標值
2.1管樁進場后,施工單位填報《工程材料/構配件/設備報審表》,監(jiān)理部檢查報審內容,檢查要點:檢查附件是否包含清單數(shù)量、質量證明文件,自檢結果。檢查產品型號、規(guī)格、品種是否符合設計文件要求。
2.2資料檢查合格后,監(jiān)理部應進行現(xiàn)場檢驗,管樁出廠應有產品標識和產品合格證。管樁永久標志,應采用制造廠的廠名或產品注冊商標,標在管樁表面距樁端1000mm-1500mm處,并將管樁標記,制造日期或管樁編號作為臨時標志標在略低于永久標志處,同時應標出吊運支點位置。產品標識型號、規(guī)格、品種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管樁配樁時,應考慮樁長應滿足打樁設備的要求。
2.3成品管樁外觀應無蜂窩、露筋、裂縫、色感均勻、樁頂處無孔隙。成品管樁尺寸偏差應符合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
3、進場錘擊管樁機械設備中錘重和樁架選用的審核
3.1打樁機應有產品合格證書、產品說明書、樁機相關技術參數(shù)以及樁機對施工現(xiàn)場地基承載力要求。
3.2根據(jù)《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技術規(guī)程》表6.1.3-1柴油錘重選擇表的規(guī)定。檢查選用錘型的最大沉樁直徑和最大設計單樁極限承載力,是否滿足打樁的要求。直徑600㎜管樁應選用7.2噸錘。設計單樁極限承載力K=2600KN,應選用3.5噸錘。在選錘時應在兩者之中選大值。
3.3檢查樁架的沉樁最大長度和沉樁最大直徑是否滿足打樁的要求。
3.4根據(jù)選用的錘型計算錘擊應力,錘擊應力應小于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
4、打樁樁位軸線控制要點和目標值
4.1根據(jù)建設部門提供的坐標點和設計坐標值,用全站儀檢查軸線是否符合定位放線要求。
4.2測量監(jiān)理工程師復核承包單位樁位放線計算書計算的樁位坐標是否正確。
4.3打樁前由測量監(jiān)理工程師用經緯儀復核樁位放線偏差情況,檢查合格后對承包單位報送的施工測量成果報驗申請表予以簽認。
4.4管樁的放線誤差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
4.5打樁過程中對已放線樁位點位應進行復核,復核坐標點應遠離打樁部位。防止打樁時的擠土效應,引起放線樁位位移。
5、管樁吊運、堆放、取樁的質量控制要點及目標值
5.1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避免劇烈碰撞;
5.2管樁堆放高度不宜超過三層;
5.3運至現(xiàn)場的樁應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質量不合格及在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縫的樁。
5.4樁起吊時應采取相應措施,保持平穩(wěn),保護樁身質量。
6、打樁貫入度的計算
6.1預應力管樁的設計質量控制,通常是以貫入度和設計標高兩個指標來檢驗,打樁貫入度的檢驗,一般以樁最后10擊的平均貫入度應該小于或等于通過荷載(或設計規(guī)定)確定的控制數(shù)值,當無試驗資料或設計無規(guī)定時,控制貫入度可以按以下動力公式計算:
7、打樁時質量控制要點及目標值
7.1打樁前應打試樁,打試樁時,應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設計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jiān)理單位總監(jiān)理工程師、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質監(jiān)員共同參加。當設計對貫入度無要求時,應通過計算確定。打試樁時,應就打樁樁頂標高、樁長、貫入度、樁進持力層深度等是否符合設計作出確認。打試樁應形成試樁記錄,由參加人員共同簽字確認。
7.2正式打樁前,應確定打樁順序,打樁順序要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對于密集樁群,自中間向兩個方向或四周對稱施打;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根據(jù)基礎的設計標高,宜先深后淺;根據(jù)樁的規(guī)格,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
7.3沉樁時必須保證第一根樁的垂直度,管樁的垂直度必須嚴格控制,可在通視安全處(一般距樁機遠于15m)約成90度的方向設置經緯儀各一臺,測量導桿和樁的垂直度。打樁過程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樁的垂直度,樁入土的垂直度誤差不大于0.5%。
7.4打樁應用適合樁頭尺寸之樁帽和彈性墊層,以緩和打樁的沖擊。樁帽用鋼板制成,并用硬木或繩墊承托。落錘或打樁機墊木亦可用“尼龍6”澆鑄件(規(guī)格Ф260mm×170mm,重10kg),既經濟又耐用,一個尼龍樁墊可打600根樁而不損壞。樁帽與周圍的間隙應為5-10mm。樁帽與樁接觸表面須平整,樁錘、樁帽與樁身應在同一直線上,以免沉樁產生偏移。樁錘本身帶帽者,則只在樁頂護以繩墊、尼龍墊或木塊。
7.5對于長樁或總錘擊數(shù)超過500擊的錘擊樁,必須滿足樁體強度及28天齡期的兩項要求才能錘擊。
7.6停錘控制原則,在正常情況下,控制樁端設計標高和最終貫入度。打樁過程中應進行下列測量:⑴樁身每沉落1米所需錘擊次數(shù),并測量下落的平均高度;⑵打樁時,當樁下沉接近設計標高時,應在一定的落錘高度下,連續(xù)錘擊3陣,按每陣10擊測量其貫入度。貫入度達到要求,而樁端標高未達到時,應繼續(xù)錘擊3陣,按每陣10擊的貫入度不大于設計規(guī)定的數(shù)值加以確定。
8.錘擊沉樁時出現(xiàn)異?,F(xiàn)象的判斷與處理:
8.1 沉樁過程中發(fā)生沉降量突然增大,可能是樁尖穿過硬土層進入軟弱土層,或樁已被打斷,遇此情況應對照地質資料進行檢查,若樁尖進入軟土層應繼續(xù)施打,若樁身被打斷,應通知設計等單位研究處理;
8.2樁沉到一定深度沉不下去,或樁錘和樁突然回彈,可能是樁尖碰到孤石或已到硬土層,遇此情況應根據(jù)地質資料對樁尖入土深度處的土質情況,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解決。
8.3沉樁過程中樁頭嚴重損壞時,應采取措施后方可施打。
9、管樁焊接質量控制要點
9.1接樁:管樁拼接成整樁采用端板連接;焊接前應先確認管樁是否合格,端板是否合格、平整,樁端埋設鐵件,特別端板破口上的浮銹及污物應清除干凈,露出金屬光澤;接樁就位時,下節(jié)樁頭宜導向箍以保證上下樁節(jié)找正接直,如樁節(jié)間隙較大,可用鐵片填實焊牢,接合的間隙不得大于2mm。管樁接頭數(shù)量不大于3個。
9.2手工焊接是第一層必須用3.2mm的電焊條打底,確保根部焊透,第二層方可用粗焊條,一般采用E43型焊條,其質量應符合GB/T5117的規(guī)定。
9.3焊接時應采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沿接口周圍宜對稱焊六點,待上下樁固定后再拆除導向箍,分層施焊,正確掌握焊接電流和施焊速度,每層焊接厚度應均勻,每層間的焊渣必須清除干凈,方能再焊下一層,坡口槽的電焊必須滿焊,電焊厚度宜多出坡口1mm,焊縫必須每層檢查,焊縫不應有夾渣,氣孔等缺陷,滿足規(guī)范要求,對接頭焊縫須涂刷防銹涂料,對接頭外露金屬部分在打入土之前應再次涂刷防銹涂料,接樁后待焊縫降溫八分鐘后再施打,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即打。
10、打樁驗收要求
10.1打樁施工結束后應對承載力進行檢驗。樁的靜載試驗根數(shù)應不少于總樁數(shù)的1%,且不應少于3根,當總樁數(shù)少于50根時,不應少于兩根。樁身質量應進行檢驗,對一般管樁抽檢數(shù)量,不少于總樁數(shù)的20%,且不少于10根,并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對樁承載力和樁身質量檢查工作,監(jiān)理部應編寫檢測方案,方案中應標明檢測的樁位位置和編號,報質監(jiān)站審核同意后按方案進行檢測,檢測部門不得改變方案內容。
10.2基礎開挖及墊層軸線完成后,應進行樁位檢驗,并做好記錄,對誤差超出規(guī)范規(guī)定的誤差應進行技術處理。
10.3樁基子分部完成后應進行驗收,由總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由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質監(jiān)員參加,共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
11、樁基子分部工程驗收時應對下列資料核查,并納入竣工技術檔案
11.1 設計文件、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和洽商、施工方案;
11.2 工程測量、定位放線記錄;
11.3 試樁記錄、樁位測量記錄;
11.4 主要材料、設備和構配件的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檢驗記錄、進場核查記錄;
11.5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相關圖像資料;
11.6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檢驗批驗收記錄;
11.7 焊條合格證、焊接檢測報告;
11.8 樁承載力和樁身質量檢測報告;
11.9 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11.10 其他對工程質量有影響的重要技術資料。
參考文獻:《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10
《建筑施工手冊》DGJ
《江蘇省建筑安裝工程施工技術操作規(guī)程》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年18期